新冠疫情影响下地摊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以南京、厦门为例 陈诗宛 郑紫琦 林铭雅 李志龙 冯宇明 广东海洋大学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580520234) 摘要: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提出了发展“地摊经济”的政策建议,使小店经济这些作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血管”活络畅通起来。南京和厦门在国务院的号召下,成为我国第一批有计划、有层次、有温度的地摊经济模范城市。本文通过研究地摊经济的背景、运行机制、作用、意义,并结合此次疫情影响下地摊经济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发展地摊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摊经济;调查研究;发展;建议 一、我国地摊经济的基本概况 (一)地摊经济发展的研究背景 获政策支持的地摊经济,引爆了资本市场情绪,“地摊经济”形成概念股版块。6月1日到4日,国内A股小商品城等关联企业接连涨停;港股五菱汽车股价在6月3、4日两日从0.2港元涨到0.5港元,暴涨150%。 (二)地摊经济的运行机制 1.合理灵活规划,打造“多样化”地摊样本 各地可结合城市规划、本地特色,打造三色地段。有条件地方作为绿色地段,可选取不影响交通出行和居民生活的地点设置特色市场如跳蚤市场、传统集市、早市、夜市等,周边配套公交线路、共享单车等,方便出行购物,打造规模型品牌型亮点市场。交通秩序严管区作为黄色地段,在不影响行人通行、市容秩序美观如背街小巷等位置可允许店外经营,但绝不允许占用盲道,同时注意统一划线确保有序规范。城市主要街道等市容、交通秩序严管区块作为红色地段应加强日常监管和严格执法,严禁擅自占道和越门经营。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集中化”审批机制 组建由当地人民政府牵头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地摊经济”推进的统筹协调,专门负责群众信访投诉受理工作,同时引入信用机制,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建立临时占道、证照办理等集中审批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网上审批和允许容缺审批,对临时占道费用多少、高低等问题可仿照诸暨等地,结合实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智慧高效管理,构建“有序化”经营环境 制定“五星摊点”管理制度,出台考评办法,对零投诉、保洁好、无违纪等优秀摊贩在摊位上设立“五星摊点”标识,对投诉多、保洁差、违法记录多的设立“三星及以下”摊点。探索管理服务外包模式,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成熟集市,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项有序管理,降低政府管理压力。对小型疏导点,除要求摊贩签订“门前三包六清”协议,做好各自摊位保洁工作外,再派专人落实秩序管控、环境保洁。 (三)地摊经济的作用 首先,地摊经济缓解了疫情之下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就业压力。摊位经营成本低,就业门槛低。该行业产业种类繁多,包容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部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问题,缓解了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社会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其次,地摊经济的商品价格普遍较低,满足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增强了消费市场主体活力。低收入群体缺乏购买力,对于同等质量的商品,低收入消费者会更倾向于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导致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变小。但是相对低廉的摊位产品的价格正好满足了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也是摊位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 再次,地摊经济为失业人士和待复工人士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因疫情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群众可以通过摆地摊的方式实现灵活就业,经营摊位费用低,没有铺面租金压力,运营成本低,在遵守疫情防控制度下迎来摆摊热潮对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最后,地摊经济激发城市的文化结构调整的新活力,体现独特的城市文化。摆地摊热潮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城市街道文化,摊位上陈列的物品往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如今的地摊经济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丰富了城市文化,展现了城市风貌。 (四)地摊经济的意义 地摊经济是一种颇具争议的经济形式。由于其负面效应,摊主与城管之间矛盾严重,一度被政府部门压制。但地摊经济在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外部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利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社会的就业的促进作用。地摊经济不仅有助于摊主解决就业问题,也为一些有商机的人提供了就业渠道。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特殊的就业条件和工作岗位。适当允许部分农民摆摊,有利于解决这些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如果政府在这个紧要关头,适度对“地摊经济”放松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工就业,将有助于解决防止农民工返乡的问题。 二、地摊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古至今,地摊经济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但迄今为止其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形态。通常地摊摊主聚集之处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带来噪音的污染和环境的污染,地摊的摆摊处通常聚集于人流量大的商贸区或者文化娱乐区附近。从而可见,地摊经济经营的现状虽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但是无法与城市的发展步伐统一。 以调查的南京,厦门两个城市地点为例,根据本调查小组在南京调查地摊状况显示,以五月整月为调查,在地摊高峰时全市有134余处临时外摆区域,1410余处临时摊位;而平时时共有69处临时外摆区域,1119余处临时摊位,数据在这附近动态变化。在厦门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可得,厦门自2019年6月开始试行“摊规点”至今,厦门市已经建成各类“摊规点”共50处,提供1150个摊位。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了解地摊对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我们展开了调查,以下是以南京为例的数据显示: 1.调查过程中的性别比例如图1所示。本次调查参与人数共226人,其中男性97人(42.93%),女性(57.07%) 图1 2.参与调查的人数中的年龄比例如图2所示,其中18~22岁34人(15.04%),23~35岁102人(45.13%),36~59岁77人(34.07%),60岁以上的13人(5.76%),由此可知,本次调研人数中青年期和中年期的人偏多。 图2 3.图3是参与调查者职业分布情况的扇形图。本次调查报告参与者中,在校大学生32人(14.15%),企业就职43人(19.02%),学校、研究机构39人(17.25%),政府及事业单位41人(18.14%),自由创业43人(19.02%),自由职业28人(12.42%),参与者的职业分布情况较为均匀,可以客观的反应本次调研结果。 图3 4.在相同物品不同的价位中,商店和地摊的选择,本次调查参与人数中有136人(60.18%)会在地摊上消费,而有90人(39.82%)不会在地摊上消费,由此可见选择在地摊上消费的比重较大。其中选择在地摊上消费的大多是中年人,消费心理趋于稳重,购买有计划性且求实用,节俭心理较强,更多的注重商品的便利,不受外界的影响。 图4 5.根据每周在地摊上消费的次数的条形图可以看出,有88人(38.94%)每周消费1~2次,有65人(28.76%)每周消费3~5次,有48人(21.24%)每周消费5次以上,此外还有12人(11.06%)从来不在地摊上消费。由此可见在地摊上消费的人数偏多。 图5 6.由图6可知,在地摊上购买餐饮小吃的接近一半,占比高达46.30%,而购买化妆品的人数最少,仅占总人数的5.80%。此外蔬菜肉类居第二,比餐饮小吃少9.9%,所以分析得,地摊消费的大部分方向是食品,紧接着是娱乐项目,生活日用品的消费居第三,因此可得出人们在地摊的消费中对于食品需求更大,化妆品购买者一般女性居多,地摊物品一般价格低廉,即使包装精美,但是许多购买者依然会认为产品劣质,慎重起见,购买者相对偏少。 图6 7.通过调查地摊种类得出的数据如图7所示。在各种地摊中,餐饮小吃的地摊最多,占比约34.70%,其次是玩具的摊位,占比高达30.60%,其中最少的摊位是化妆品,仅有12.4%。由此可知在各种地摊种类中,摆摊为食品的意愿更多。 图7 8.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地摊经济的开放的想法,我们还调查了人们对摆摊形式的看法,其中支持固定摊位的90人(39.82%),支持流动摊位的136人(60.18%)。与参与者沟通发现,由于环境地理位置等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自己摊位的经营情况,为了均衡起见,更支持流动摊位。 图8 9.在调查摆摊所面临的的情况中,交通和安全隐患尤为严重,在调查中数据中达43.00%,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占35.50%,噪音问题占30.60%,治安问题占31.40%,商品质量问题占28.10%,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占31.40%,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占33.10%。 图9 (二)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少行业规范 我国摆地摊的要求低,行业混乱,部分摊贩为牟取利润,所贩卖的商品一般来源于非正规厂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层出不穷,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的行业制度。 2.影响市容市貌 地摊往往扎堆于人流量大的商贸区或者文化娱乐的周边。尤其是学校、医院、广场附近,叫卖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用嗓子,有的用喇叭音响循环播放,给城市造成不必要的噪音污染,影响到民众休息。此外有些商贩为了盈利而不顾交通,经常堵塞交通要道,这就导致了城市交通瘫痪的现象屡见不鲜。 3.增加监管成本 各地设立的主要管理者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地摊经营者文化和环保意识等存在欠缺是常态,这给执法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沟通难度,这就是执法人员和地摊经营者最主要的冲突所在。同时为维护市场整洁,当地政府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设备来保证市场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也给当地政府增加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4.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摊贩卖的是即食类的食品,其中烧烤摊、油炸和油煎摊居多,这些即食类食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类似这种路边摊的摊子皆没有卫生许可证,摊位一般摆在人流大,交通繁杂的地段,原材料上常常沾有汽车尾气,空气灰尘颗粒等不明物。有些摊主也会直接用手接触原材料,在当今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这无疑是巨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三、对发展地摊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将制度落实到精细处 开放地摊经济,是经济与环境的两手抓,是就业和便民的两手抓。相关部门根据大数据统计出道路人流量的变化情况,判断道路的潮汐状况,以不扰民和不影响交通为前提,对摊位不进行强制固定,允许摊位的临时变动,最大化的利用空间资源,得到资源与经济的高效转化[2]。城管等管理人员与摊主的关系从管制治理转向服务劝告,使管理人员与摊主的地位更加平等亲近,创建城管与民众的和谐大家庭,使管理更具有温度和人情味,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政府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 地摊经济从业者自由度高,但为支持疫情防控和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需要,政府应当为地摊经济从业者的准入设置合理的门槛。结合厦门与南京的实际情况,建立地摊经营行业准入与审核制度,实时记录摊主经营信息,记录商贩遵规守法的情况,对违规摊主根据违规次数与违规性质给予分级处罚。减少发生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也使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有源可溯,有据可查。 (三)实行摊位负责制 为了市容,赋予城市管理人员监督协助的职责,管理人员对其摊位卫生进行每日考核,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到各摊位,适当的进行表彰和劝告,劝说后屡教不改的给予停业整顿的处罚,并对其经营资质进行再次查验。对于卫生表现长期良好,起到模范作用的摊位给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起从业者在卫生整顿方面的意识,在摊位卫生方面做到责任有人担,赏罚必分明的情况。 (四)打造规模化个性化的地摊经济街区 地摊经济的开放要与当地风土人情、人文特色相结合,将各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赋予到地摊经济,使地摊经济能够成为代表当地特色的有一定知名度的景点,促进当地地摊经济有秩序有个性的组合。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地摊经济街区,发挥其模范作用,有利于扩大当地地摊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 (五)健全完善地摊经济配套设施 为了活跃市场经济,助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应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进行业态布局,同时地摊管理平台需要规范摊位的卫生情况,提供民众举报的渠道方式,全面提高摊点街区净化、美化水平,优化地摊经济发展环境。 (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允许开辟临时占道摊点。 规范有序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可以在促就业、保民生方面提供有力支撑[3]。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鼓励允许在居民居住较集中的区域附近开设临时占道摊点,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不断释放城市活力。 四、地摊经济的发展前景 国家放松摊位管理,有利于恢复地方经济活力,增强消费者信心。此外,摆摊经营不需要政府和社会投入过多的资金,比如发放消费券,创造就业岗位,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进而更好地实现社会的返利,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因此,其当前的社会价值比较大的。 2020年,中国微信支付5月份小企业数量较1~2月份增长2.36倍,交易总量较1~2月份增长5.1倍,交易金额增长近2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小商铺和路边摊位1200万个,收入比去年有所增加,证实了“摊位经济”的可行性,夜间经济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形式。 自2019年国家倡导发展夜经济以来,夜经济增速明显。由于夜经济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因此在流行期间不会受到影响。据测算,2020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 结合研究数据,摊位消费主要集中在夜间,这是进一步促进城市夜间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那里会有人才需求,然后会有消费,所以人群聚集地是流动摊贩的主要“基地”。居住区是人们出入的主要场所,购物比较方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居民的欢迎,因此居住区是摊位的重要消费场景。 参考文献: [1]袁秀.地摊经济转型升级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11):35-36. [2]孔祥超.地摊的市场监管和经营策略[J].价值过程,2020,39(30):15-16. [3]杨斌.浅谈对文物“地摊经营模式”的认识——以兰州城隍庙古玩市场为例[J].商,2013(1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