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互联网巨头投资社区团购的利弊分析

2021-08-29 05:3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洪舒阳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新兴零售业态不断出现,社区团购这一新兴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聚焦于社区,以团长为纽带,同时兼有“社交”与“新零售”的双重属性,社区团购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飞速发展。互联网巨头以逐利为目的,纷纷对社区团购进行巨额投资,极大地冲击了零售行业,引起社会争议。社区团购的模式下各大平台仍存在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垄断的必然发展趋势加剧了资本积累的不稳定,激化了劳资矛盾。

关键词:社区团购;互联网巨头;垄断型平台;资本积累

一、社区团购:发展与现状

(一)初步萌芽

社区团购在2016年外卖大战时已经悄然萌芽,据统计,最早的社区团购源自湖南长沙的“你我您”公司,在当时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该公司一开始在QQ群和微信群卖水果,后来把代理权下发给小区业主或店主,让其帮忙在业务群或店铺推广水果,报酬是顾客购买后的提成,同时公司将顾客下单的水果隔天送到小区,顾客前往店铺自提。随着社区团购规模扩展,该商业模式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以社区为单位,以微信群或小程序为载体,以团长推荐为纽带,连结个人或团体的社群电商模式。其中团长是该模式的核心人物,是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桥梁。首先团长充当客户资源的引荐者,团长可以依靠自己的社区影响力召集客户,利用“自己人”的身份获取居民信任,引导居民加入订单群或线上平台。其次,团长是商品信息的传播者,当平台或企业有意推广某些商品,团长可以向居民介绍商品的优势和优惠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偏好。最后,团长充当信息的收集者,在客户下完单后,团长需要统计团购需求上传平台或企业,同时收集整理居民对产品的反馈信息,供平台和企业参考改进。

图1 社区团购运作模式图

1 社区团购运作模式图

(二)稳步发展

2016年至2019年,有数百家公司瞄准该商业模式进行投资创业,较为著名的有兴盛优选、十荟团、同程生活、松鼠拼拼、呆萝卜、邻邻壹等。以兴盛优选的创业史为例,其母公司是在长沙经营连锁便利店的芙蓉兴盛。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线下门店流量日益减少,为挽救店铺业绩,创始人让各个店主建立小区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一些便宜的蔬菜水果,收集订单后再发给总公司进行批发采购,次日送达至门店,再由顾客自提。该公司依靠其优质的仓储、配送团队和与上游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降低了采购和运输成本,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增加了其线下店铺的流量。随后兴盛优选将该模式从长沙向周边城市、县城甚至村镇拓展。截止至202011月,兴盛优选已经进入了1000多个县市、近5000个乡镇和近40000个村落。可以看出,社区团购的目标用户更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企业通过深耕本地供应链、整合资源、压缩成本来降低菜价,依靠客户基数和复购率获得利润。

(三)疫情助推

在社区团购模式平稳发展的同时,2020年的疫情使得该模式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认可。许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接触到社区团购,并在疫情好转后将该购物习惯保留下来,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用户粘度的上升进一步助推社区团购发展。根据《2020社区团购白皮书》,2020年社区团购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90亿元;十荟团副董事长刘凯曾预测,未来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社区团购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社区团购行业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达19起,融资总金额为171.7亿元,同比增长356.3%,创下历史新高。

(四)重组洗牌

经历疫情,多个大型互联网公司捕捉到了该模式良好的市场反应,开始通过大规模投资抢占市场。部分互联网巨头凭借平台优势建立各自的社区团购项目,如美团的美团优选、拼多多的多多买菜、阿里巴巴的盒马优选和滴滴的橙心优选,取代了原有的QQ群微信群。另外一些巨头选择投资已有的社会团购企业,如阿里巴巴融资十荟团,腾讯公司投资兴盛优选和食享会。其共性是以强大的资金规模进行巨额补贴,依靠低价生鲜蔬菜吸引消费者,并提供优惠政策和高价薪资拉拢优秀团长,快速累积新用户。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许多小企业破产或被收购,加速了行业重组洗牌的过程,市场集中度提升。与此同时,传统零售模式受到猛烈冲击,其中与互联网巨头实力不对等的菜贩首当其冲,陷入生存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指出当前社区团购存在低价倾销、挤压就业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九不得”,以规范社区团购市场秩序。笔者将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巨头为何纷纷进行巨额投资?其涌入究竟是福是祸?为何中央快速出台新规遏制“价格战”?

二、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目的:逐利心态

(一)社区团购消费人群广泛,固定资本投资少,投资周期短

社区团购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疫情引发的。疫情期间,社区团购模式为减少线下人员密集、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各居民开始接受预售制的生鲜蔬菜团购,订单密度激增,让各大互联网公司看到了社区团购的价值和前景。随着通讯通信的普遍化,互联网的目标用户日渐饱和,难以再获取新用户,依靠人口红利的创业模式逐渐陷入瓶颈;而攻克技术难关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较长的资本周转时间,于是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将目光投向投资相对少、见效快的社区团购模式。社区团购销售的商品是百姓生活的刚需产品,其目标客户不仅限于城市常驻居民,更包括乡村里刚开始享受互联网福利的居民。以往的互联网用户多是一线城市的青年,生活节奏快,大多选择效率更高的外卖,即使是自己做饭也可以选择周边的众多便利店购买蔬菜;而乡村商店密集度低,居民购买生鲜蔬菜大多依靠早市晚市或是隔日的赶集,社区团购为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互联网巨头投资社区团购以拓宽市场目标人群,利用下沉市场的力量增加商品销量和盈利渠道。其次,相比于其他生鲜零售业,社区团购覆盖范围广,互联网巨头进入该行业时不需要选址、装修,也不需要建前置仓,固定资本投入少;更多的投入在于补贴营销、拉拢团长等,资本流动性强,可实现快速复制。

(二)依靠巨额投资垄断市场,以获取高额回报

社区团购具有一定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具有自然垄断倾向,所以在巨头进入该行业之前,已有的企业布局已呈现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在巨头进入后,由于其具有更强大的资金规模和平台优势,可以承担对已有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成本,对小企业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充分利用行业红利,巨头对已有平台或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或收购,将边缘企业挤出市场,以获得市场垄断权。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已成为社区团购的必然趋势,巨头的巨额投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该行业已有小企业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维护对数据技术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同体量的大平台对抗,拓展自身规模,加速积累。在收购或投资小企业后,剩下的少数寡头垄断企业利用大量补贴降低商品价格,圈占用户。形成垄断竞争后,巨头们对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加强,商品价格回升,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三、互联网巨头涌入社区团购的利弊分析

在互联网巨头以巨额补贴“圈地”、挤压菜贩生存空间的同时,社会对此也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部分人认为,生鲜零售渠道多样化早已是大势所趋,社区团购不过是多样渠道的其中一种;已发展多年的生鲜电商对菜贩的冲击更大,社区团购只是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1)涌入社区团购的巨头依托于高级算法和大数据,利用自身的大平台代替原本分散的QQ群微信群,逐步消除了信息收集的障碍,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为促进再生产过程提供了新形式。(2)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采购日常用品的新渠道,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让供需对接变得更为顺畅。同时基于大平台的社区团购具有更大的规模优势和更低的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率。(3)社区团购的发展是新业态对旧业态的冲击,“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巨头的涌入给传统零售模式施加压力,推动了零售业的流通革命,加速行业革新。

另一方面,巨头的无下限竞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引起了道德或商业层面的批判:

1)对传统零售业经营者而言,巨头的低价倾销进一步挤压了菜贩的生存空间,本在疫情期间就经营惨淡的底层小商贩的收入下降,甚至失业。巨头在对商品进行巨额补贴以抢占市场的同时造成了更多的低收入劳动者或失业者,而这部分人也是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费者。在垄断竞争阶段价格回升后,大量商品价值的实现无法进行,阻碍资本积累与扩展。从道德角度看,巨头依靠自身优势挤压老百姓的就业空间,夺走底层人民的生计,涉及了社会底层稳定的问题。对涉及“菜篮子”的商业活动进行管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政治工程,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

2)对消费者而言,巨头的巨额补贴短期内会降低商品价格,但资本的目的是逐利,一旦形成垄断,必然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对社区团购的补贴类似于互联网平台先前对外卖、共享单车和打车的补贴,都是大平台为了垄断市场的短期手段,其过程可以总结为“低价补贴——垄断市场——缓慢抬价——收割用户”。社区团购在各大互联网巨头平台和资本双重加持下,消费者势必将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其权益也将受到损害。比如美团、携程等大平台被曝光利用“大数据杀熟”侵害消费者权益,在垄断基础上的价格歧视手段使人们在此时获得的优惠补贴或许将在不知不觉中加倍返还。

3)对上游供应商而言,巨头的巨额补贴使得平台上部分商品销售价低于传统商超进货价,导致线下经销商价格体系紊乱,可能引发跨区域窜货的问题。经销商受利益和生存压力驱动,可能把所经销的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目前,有多家供应商的管理人员已经通知各经销商不允许低价向平台供货,甚至停止给平台供货,并且配套了罚款措施。但由于全年销售业绩压力大,仍有部分经销商私下低价向平台供货,造成的现象是经销商同时承受监管处罚和业绩不优的压力。与此同时,经销商私下的供货也无法满足平台需求,导致平台没有稳定的货源,影响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社区团购持续发展的关键仍是供应链,为保持持续垄断地位,各大平台可能会自建消费品供应链体系,加大盈利空间,此时上游的供应商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4)对社区团购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小平台处于大平台的相对控制之下。已经在该行业有一定成果的企业多被互联网巨头直接收购或融资,另外的小企业则被挤出市场。大平台的低价倾销和对社区团购算法和操作系统的技术垄断提高了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许多创立初期的小企业难以获得大量资金与其竞争,最后破产。所以社区团购的创业者或是接受融资卷入补贴狂潮,或是难以承担成本被迫出局。结合第二部分对资本逐利的分析,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后的自然垄断趋势是必然的,造成了该行业的重组洗牌。

四、社区团购模式下各平台趋于垄断的矛盾分析

社区团购的新模式给零售业带来新动力,为社会协调再生产和缩短流通时间提供新渠道,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无法忽视。互联网各平台进行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是垄断,在社会团购模式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矛盾也日益显现。

首先是压缩流通时间和固定资本投资的矛盾。目前互联网巨头对社区团购的投资多集中于流通领域,忽视了创造价值的生产领域。垄断性平台只是把已有的蛋糕切走了一些,并没有真正地做大蛋糕。爆仓、缺货和配送不及时是目前巨头经常出现的情况。社区团购模式要持续赢利,必须投入大量固定资本建设直采基地、农业基础设施、销售门店等,以构成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而目前巨头涌入社区团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资流动性大、见效快,当这部分红利消失,大平台可能不愿意投资回收时间长的固定资本来进一步缩短流通时间。

其次,垄断型平台涌入社区团购模式,将非垄断企业挤出市场,导致过剩的中小资本丧失了投资价值。原本投资传统零售模式的资本和部分社区团购创业者的资本被迫闲置,加剧了资本积累过剩的矛盾。同时,在社区团购中生存下来的大平台进一步激化垄断竞争,不断增加资本投入以占据垄断地位。当日益贫困的普通民众无法支付价格回升的商品时,平台可能借助金融借贷促成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的商品价值实现,如与花呗相结合、放宽贷款限制,刺激客户负债消费。负债率的增加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加剧了资本积累的不稳定性。

最后,矛盾表现为巨头涌入社区团购对劳资矛盾的影响。第一,垄断型平台将传统零售行业从事者和小企业员工挤出市场,减少了相对自由的工人(如个体菜贩),增加了在平台监管下的可以控制的运输人员和团长,加深了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产业后备军的增加使得资本势力增强,进一步压低劳工工资,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第二,虽然现阶段小超市和便利店被纳入社区团购体系,成为平台的提货点,店长从线上订单的提成和消费者到门店自提时产生的二次购买中获得收入,二者看似是互利关系。但社区团购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取代实体小超市。当用户都在线上下单,实体小超市的提货功能必将超过销售功能,原本自由开店的店长也会被迫成为平台的劳工。第三,目前各大平台的垄断还包括对团长资源的抢夺,许多临时员工被平台聘用,入职“扫街”,即每日去各大社区周边的店铺拉拢可能成为团长的人员。据调查,这些“扫街”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属于零工经济中的不稳定就业,其劳动难以得到保障。

五、结语

社区团购是互联网时代下“社交+新零售”的创新,其核心商业逻辑是通过预售制和集约配送来降低商品仓储和物流成本,加速了零售行业的革新。疫情与资本逐利共同驱动导致的互联网巨头的涌入,目前各大平台正处于收购融资和巨额补贴阶段,对传统零售业和从事者们造成了重大冲击。各大平台低价倾销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加剧了资本积累的不稳定性;激化了劳资矛盾,加深了对劳工的剥削。近日,相关部门针对社区团购出台了一项“九不得”的新规,警示平台不要通过低价、垄断协议等方式进行不当竞争,引导平台向解决流通效率、产品质量透明度等方向提升,参与市场良性竞争。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垄断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动力源自同等量级企业的竞争和固定资本的回报率,在长时间等待沉没成本的回收和追逐短期利润之间,大平台更倾向于后者。所以国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使资本积累与扩张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

参考文献:

[1]谢富胜,吴越,王生升.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12):62-81+200.

[2]姚建华.零工经济中数字劳工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传播,2018(03):66-68.

[3]叶秀敏.平台经济的特点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02):114-120.

[4]李允尧,刘海运,黄少坚.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3(07):123-129.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