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中金融安全相关问题的研究
陈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金融安全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在中美贸易摩擦日益严重、全球新冠疫情不断蔓延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内数字金融迅猛发展,产生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安全受到全所未有的压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防范国内外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金融新生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国家相关机关、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同时,监管机构也要提高监管技术,应对数字时代产生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金融安全;数字金融;金融监管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我国目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外界和内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新冠疫情远未结束、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俄乌战争带来地区局势动荡,都冲击着我国金融体系。金融受到冲击的因素较多,产生一系列不确定性,金融行业风险高、突发性强,潜伏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一旦爆发,波及面广、造成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社会稳定。金融安全、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紧密结合,金融风险越大,金融危机越有可能爆发,金融安全系数越低;金融风险越小,金融危机越不可能爆发,金融安全系数越高。随着我国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流和接触日益紧密,金融安全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金融已经成为了大国博弈的工具,与国家安全高度契合。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始出现,金融风险无处不在,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更高的技术水平去监督金融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金融系统中安全性问题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经济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及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当金融系统遭受攻击和侵害时,将会展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和巨大破坏性。 长期以来,金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系统从开始的“大一统”时代中央银行全面掌管一切金融工作,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成立,再到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逐步建立,到如今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正在不断成熟并发展壮大,与国际接轨不断全面深入。但与之而来的是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国际政治变幻莫测使得汇率不断震荡,引起国际贸易起伏,金融危机由国际传递至国内,导致国内系统性风险频繁发生扰乱金融市场。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由于金融犯罪的不易察觉性、成本低、获利大的特点,金融诈骗屡屡发生,互联网的兴起使得金融犯罪成本降低,金融犯罪频频案发,严重危害了微观主体的金融安全。在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金融泡沫化不断严重,金融逐渐脱离实体经济,业务不断虚拟化,埋下随时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隐患。当金融体系中不能拥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偿还流动性负债,各部门之间的信用就会垮台,金融体系便不能平稳运行与发展。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GDP增长率为2.3%,在国家采取相应措施隔离居家办公、复工复产等,2021年,我国GDP增长率为8.1%,在一些列新的措施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新肺炎冠疫情迫使居民在家隔离办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远程办公、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走入数字时代,开启建设数字中国的步伐,数字金融的兴起将金融业务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扩大了金融操作带来的效益和风险,这就使得金融系统的稳定,在经济系统中乃至整个社会系统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安全的特点 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金融领域的开放面临着“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金融业虽然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但是并未降低金融脆弱性,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我国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标准。长期以来,部分经济学家呼吁全面放开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金融管制甚至是极大地阻碍了金融创新,但从目前的的金融领域显露的问题来看,不少所谓的金融创新正是利用了监管和法律的漏洞,造成了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 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是指金融市场上制度和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平衡,造成金融风险的聚集,进而引起损失。由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是内生的、难以避免的,爆发时往往无征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维护金融环境的稳定。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始终冲击着金融脆弱性,金融创新与高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主要包含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市场创新。近年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便利了居民的支付方式,对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冲击,也使得金融活动变得更加日常化,将碎片化的资金组织起来,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等途径融合投资。在我国,微观家庭的金融素养普遍不高,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防御性不强,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也为居民理财提供了便捷可靠的途径,因此,利于大众的金融创新更加有利于降低金融脆弱性。对于金融市场上由于金融创新产生的衍生品交易,由于杠杆性的作用,风险将会被无限放大,造成金融风险聚集,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对金融脆弱性产生巨大冲击。由于金融脆弱性来自多种因素的组合,金融创新产生的目的和导向是影响金融脆弱性的根本要素,金融创新能否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不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产生冲击,满足居民理财等目的,并维护市场上的金融安全,是评价金融创新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也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 (二)金融传导性与金融安全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各子市场之间存在传导机制,形成庞大的金融系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系统已较为健全,各子市场均已建立,但是还面临着全而不强的难题。金融市场上系统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系统风险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金融市场受到了外部冲击,迄今为止,中国还未出现过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多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在金融业不断开放的时代,外部风险的冲击将造成风险跨部门的传递,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放大对金融体系受到冲击的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领域开放程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入国内更加便利,带来发展的同时一些非法资本的流入也将风险带入国内,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威胁,从国际市场带来的金融安全威胁值得警惕。 目前,我国经济会议明确提出了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资本扩张的重要途径就是依附于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途径,资本的无序扩张是指资本在逐利的过程中,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立,流向了不需要的部门或者行业,魏杰教授在2021年9月的内部讲话中提出,我国目前有五个行业资本无序扩张较为严重,分别是房地产、教育、娱乐圈、互联网、金融,并未流向我国短板行业,还需要国家进行引导。资本的无序扩张最终会为金融系统埋下隐患,造成金融风险的聚集,现今我国资本呈现“金融化+平台化”的趋势,资本的操作和传导更加隐蔽,监管更加困难,资本的发展有垄断的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对资本扩张已产生高度关注,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合理监管带动资本流动,在金融系统的传导渠道中,合规合理引导资本有序流向实体经济,让资本流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符合的渠道,发展国内短板行业。同时,针对资本传输途径,建立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弥补的防控化解金融风险的体系,与宏观审慎管理机制相结合,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关键举措。 二、数字化时代中金融安全的受到的威胁与监管 (一)新时代中金融安全受到的威胁 我国已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正逐渐成为除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外的第四个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变革的主导力量,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日益加深,促进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中国正在形成,科技的迅猛发展正重塑着金融新生态。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等公司通过科学技术将金融业务数字化,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利用互联网平台与资金供给双方取得联系,避免了间接融资的缺点,有效提高了直接融资的优势,推动了“金融脱媒”,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改变,也产生了新的金融安全。 在数字金融时代中,数字为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带来了便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随之产生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和业界的重视。由于数字金融依托互联网平台完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互联网黑客的攻击,不仅仅是数字货币被黑客盗取攻击,还有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经过互联网完成交易,往往会留下痕迹,若为不法者获取,则可以经过技术分析掌握个人特征,对交易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隐患。因此,数字金融的安全有赖于加密技术的引入,需要有着比一般传统的交易活动更高水平的安全性。数字金融是新时代中的一种创新金融业态,对数字金融的监管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核心因素是确定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减少侵犯客户的权益。 数字金融是新时代中的创新领域,在创新领域中,均有“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潜在认同,创新的前提是守住底线,在底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旧格局的打破,对新问题的解决,但是往往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黑客侵入、密码被破解。很多金融创新活动事先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在创新的时候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这就需要监管技术的与时俱进。 (二)数字金融监管的新措施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信息的要求是极高的,一般说来,金融资产的价格就是向金融市场中传达了某种信息,通过使用情报学的知识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测,在金融市场中,对所有参与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信息做出可信的、安全的金融情报分析。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相冲突的机房,但是金融监管并不会阻碍合理的金融创新,任何创新都是有底线的,金融创新同样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金融安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将一切金融业务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情报分析可以及时觉察到金融活动中的异常变化,也可以对违法违规的金融行为进行侦察。面对新形势下的金融安全受到新的威胁,数字化金融监管要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安全防御体系是出了问题进行补救,这已远远不够,在如今的监管体系中,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既治已病,更要治未病”,针对新时代中的数字金融,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更需要与时俱进,以技术管技术,加强金融信息核心技术的研发,在管理制度方面与业务相融合,针对业务制定标准,形成产学研相互协作的联防联控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建立健全风险检测机制和早期干预机制,构建高效的安全预警平台,提高风险处理的能力和速度,争取在第一时间将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制定数字金融监管体系时,明确监管的目标是数字,监管的方式也是数字化的,做到监管方式和监管目标相匹配,在数字金融交易过程中全面留痕,以数字化的方式建立数字预警方式和数字金融指标,对于监管人员也要随着时代进行培训,掌握数字金融相应技术,全面更新数字金融体系中的软硬件设备,完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在数据的采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黑客和病毒等恶意攻击。新时代中,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就是要把原有的保护网中的三道防线(预防性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和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和高科技基础设施有效结合,构建新的保护网,以应对新的金融风险。 三、人才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关键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已成为我国经济学专业的主流,在各大高校中经济金融学专业中,宏微观经济学已成为必修课,对于学习经济金融专业的学子,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教学大纲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金融专业中,除基本的政治课程外,《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经典课程已非必修课程,绝大多数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未修读过《资本论》,且对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得过且过,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第一假设是“人是自私且理性的”,这是经济学研究中用以讨论人的行为,且仅是从学术方面进行讨论,但不少高校学子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错把该假设认为“人要变理性,就是要自私”的价值观,这对金融学专业的学子日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极为不利。在金融圈中,资本带来的诱惑太大,在学习经济金融知识不能摆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情况下,一味注重学习金融技术和赚快钱的方式,忽略了金融道德的培养,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是值得教育界、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反思和警惕的。 在数字化年代,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归根到底是人在操作,技术本身并无好坏,关键看使用技术的人。这就要明确标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在金融从业人员的脑海中树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理念。在金融学教育中,也应当开设金融安全课程,以案警醒,以案说法,并以此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敬畏之心。在高校金融学专业中,提高金融学子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从业良知,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从源头处消除未来金融风险的“治未病”手段。充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危机意识,是防范和化解已暴露的和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关键步骤。 四、金融安全对于总体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维护金融安全就是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保证是经济稳定。在新时代中,数字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很多领域带来了新的风险,一些新产品例如P2P、比特币等具体的具有创新性的业务甚至会产生系统新金融风险。金融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生产技术上和生产模式的创新,更要创新监管技术和监管方式的创新,让监管跟上数字金融发展的步伐,以数字技术监管数字金融,以监管科技监督金融科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日益隐蔽,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实现全方位、无死角、透表面的监管,以精准监管的科技为系统性安全保驾护航。 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到国内市场中,冲击我国资本市场。2018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外部金融压力上升,我国金融系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金融安全。数据已成为各大金融机构中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业对数据的要求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关应当将数字基础建设、重要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关键技术实行全方位监督,对于外商流入的资本实行事前审核、事后监督的严格程序。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是既要简历金融防火墙,作为第一道保护程序,将可能的风险置于国外,也要在内部将各种资本有序流向实体经济,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 在国内,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一刻不停地关注风险频发的领域,例如房地产泡沫金融化、不良资产扩大、互联网金融业务等,这些领域都依赖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有序监督查处。“一委一行两会”等行政部门和监管机构更要时刻关注资本流动于各类金融机构所产生的金融风险,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只有充分做好国内调控、国外防范、有序投资等措施,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维护好金融安全,在打造健康活泼稳定的金融新生态,推进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果.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战略地位[J].唯实,2015(07):63-65. [2]黄韬.“金融安全”的司法表达[J].法学家,2020(04):68-82+193. [3]刘雯玉,陈冰冰,杨欣君.数字货币:开创数字金融“无纸化”新时代[J].中国商论,2022(03):102-104. [4]温兴春,梅冬州.金融业开放、金融脆弱性以及危机跨部门传递[J].世界经济,2020,43(10):144-168. [5]张冀,于梦迪,曹杨.金融素养与中国家庭金融脆弱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0(04):140-150+238. [6]李佳琦.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9(02):117-118. [7]崔传桢,曾昭平,赵尚.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信息安全国家新战略[J].信息安全研究. 2020,6(01):2-7. [8]杨少春,赵世军.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21,(05):1-5+21. [9]陈胤默,王喆,张明.数字金融研究国际比较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1):180-190. [10]王志洁.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J].商业研究,2005(02):93-94. [11]张杨,AI重塑金融安全新生态[J].张江科技评论,2021(05):28-31. [12]周朝晋.国家金融安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商论,2020,(07):51-54. [13]龙昊.深化改革是实现金融安全的根本途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4-10-26. [14].王玉静,王亚楠.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9(08):152-154 [15].秦锐.维护金融安全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J].科技智囊,2017(06):52-56. [16].李丹.牢守风险底线 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各机构部署落实维护金融安全工作[J].中国金融家,2017(06):68-70. [17]王元龙.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J].经济研究参考,2010(06):17. [18]陈斌,程永林.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01):50-59. [19]陶梦倩.短期资本流动与国家金融安全[J].时代金融,2021(32):1-2. [20]苗宇松,吴思芮.金融安全治理思想与当代金融监管实践[J].中国商论,2020(12):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