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雪娇 中共阜新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在社会研究中,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时候,其经济、社会、教育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分析;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寿命的延长,人口结构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人口老龄化有充分的了解。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当一个地区或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该地区的7%时,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这表示着该地区青年人口数量相对减少,社会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负担加重。我国在1997年时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的加重。有人说,我国是未富先老的典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国在提升人口素质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调整人口政策,改善人口结构,降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中,发现其地区分布存在着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系数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进一步根据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差异,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相关的借鉴。 一、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度量指标 一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是指该地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老年人的比重站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达到或者超过了某种临界值时的人口结构特征。人口老龄化的度量指标包括老龄化系数、老少比、相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在进行人口老龄化分析中,老龄化系数和老少比是较为重要的指标。其中,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在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该地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是描述人口绝对老龄化程度的指标,能够较为清晰的直观的反应该地区老龄人口的比重以及老龄化的程度。老少比是指一个地区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数和15岁一下少年儿童人口总数之间的比例,它反应的是人口老龄化的相对指标,描述该地区老年人口和青年人口之间的相对变化程度。 (二)老龄化程度地区差异明显 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对比中,发现我国东、西、中部老龄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比较突出的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城市,老龄化系数达到10%左右,在全国排名中位于前列。而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如青海、新疆等地,人口老龄化系数和老少比都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为低。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东部地区为低,却比西部地区高。另外,东部、西部和中部在地区内部之间其老龄化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内部老龄化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内部老龄化差异较东部地区为小,而中部地区内部的老龄化程度差异最小。这表明,东部地区的老龄化差异对我国整体的老龄化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三)人口老龄化速度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人口老龄化程度是指一个地区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程度。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区之间,其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变化是不同的。总体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而在东部、西部和东部各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差异并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系数增长略高于其他地区,而整体看来差异并不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西部地区的中青年人口大量地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了当地的劳动力人口流逝,老龄化速度加快。 二、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较为综合的。经济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物质消费水平,并对该地区的上层建筑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其可以通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来反映。因此,可以根据东部、西部和中部各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反应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可以从出生率、死亡率和城市化率等方面来表现。 (一)出生率降低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育率降低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的出生率却在下降。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的增长已经步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增长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而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站总人口比重升高是十分明显的趋势。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人口结构中生育率较低,并且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其中,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各个省的人口出生率和较低。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人口出生率不足1.00。而在经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各省的人口出生率较中部和东部为高,大部分在1.20之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出生率水平来看,东部的出生率较低是导致其老年人口较多,老龄化程度较大的主要因素。而西部地区的出生率较高,则使得其老龄化程度较东部地区低。一个地区的出生率会影响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当出生率较低时,新生儿数量减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增加,导致其老龄化程度加重。 (二)死亡率降低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死亡率降低时,平均人口的寿命增长,在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会导致老年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增加,老龄化系数增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大大的延长,死亡率的降低对我国老龄化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各地区中,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医疗设施完善,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较低。而西部地区则受到医疗卫生水平等的限制,其死亡率较东部地区高。东部地区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西部低五千个百分点,并且由于死亡率叫起,其老年人口的寿命较长,导致东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加快。 (三)城市化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城市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能够提供较为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医疗环境,并且城市中有较为完善的老年医疗和护理方面的设备,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老年生活的需要。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对老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并不如东部和中部高。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东部地区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低于西部地区,导致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西部地区。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间的差异除了受到经济水平影响下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城市化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文盲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总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国家也在调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来控制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减轻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作用。例如,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放二胎政策,以及延长退休年龄等。在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分析中,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的老龄化程度和发展速度都存在着不同。而造成我国老龄化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城市化率等,其中出生率是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儒煜,刘畅,张锋.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与分布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J].人口研究.2012(2):71-81. [2]杨骞,刘华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5):36-49. [3]李乐乐.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4-102+151. [4]孙蕾.台湾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各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2(4):6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