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和发展前景预测
———基于印度产业结构分析 江秀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2015年印度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印度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各执一词。本文通过对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进行研究分析,从印度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印度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高通货膨胀率、高财政赤字、高经常项目赤字和汇率波动剧烈等问题,并对印度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关键词:印度经济产业结构服务业 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印度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94%,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7.3%,超过了中国经济增长率,这使其备受关注。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对印度经济增长率预期更是高达7.5%,印度成为继中国之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颗明星。自1990年以来印度经济一直波动上涨,由1991年的不足2%上涨到危机前的9.8%,2010年更是达到10.26%。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印度经济能够不断增长,这和产业结构又什么关系,这种高增长能否持续?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 一、印度经济发展现状 自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近70年的时间,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从开始的“印度式增长”到现在的高速增长,印度宏观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经济增长率较高,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不断增长,尤其是2004年至2008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得印度经济在2010年得到巨大反弹,达到10.26%,在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7.3%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印度经济增长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但仍低于危机前水平,而且对于其能否持续高速增长大家也是各执一词。 (二)印度进出口情况及经常项目差额 印度经常账户长期处于赤字状态,经常项目逆差一直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2008年-2012年的四年间印度经常项目赤字年均增速达到42%,尤其是2010年达到63%。2012年逆差达到879.7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4.8%。随后几年印度货物贸易逆差不断下降,2015年下降率达到16.10%,但印度货物贸易逆差仍然高达1246亿美元,严重影响印度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印度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印度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印度通货膨胀率绝大多数保持在两位数。进入新世纪印度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前维持在3%到4%左右,金融危机以后,印度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严重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一国经济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一国社会政治稳定。 (四)印度政府财政赤字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发展资本不足问题,因此印度一直实行赤字财政政策。2008年危机后,印度政府实施财政刺激计划,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印度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升至28.56%。虽然2012年以后印度经济不断向好,但2012-2014年期间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继续延续了这一趋势。从印度财政赤字结构来看,经常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表明政府可控财力少,支出结构硬化。不管是从总量上来看,还是结构上来看,印度财政赤字无疑成为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负担。 (五)卢比汇率不断下跌,汇率波动幅度较大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近几年来,印度卢比总体处于贬值状态,虽然个别时段处于升值状态,但从近五年美元兑卢比的汇率来看,印度卢比在不断贬值。从2012年1月份的1美元兑换不到55卢比,变为2016年1月份的1美元兑换高达65卢比多,在5年时间里,卢比贬值17%。从长期看,印度卢比不断贬值;从短期来看,印度卢比波动幅度较大,这都不利于印度经济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 二、印度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宏观发展情况,而且影响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由1994年的45.3%上升到2013年的51.3%,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只增长了4%。 印度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季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印度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印度农业生产率低下的现状,2012年印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每公顷1.7吨,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农业投资不足以及贸易政策对印度农业的限制,导致了印度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印度第二产业起步早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快速发展,但随后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以上,下降为2000年的26%,并且印度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迟缓,以传统轻工业为主。虽然2005年印度开始全面改革制造业,但从改革成效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从2005年的28.1%上升到2013年的30.7%,印度工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印度服务业发展迅速,2000年时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2009年达到54.5%。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随着2012年经济的好转,所占比重得到回升。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50%,2013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金融危机以后由于经济波动比较大,部分年份出现负数,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不可小觑。 三、印度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一国的产业结构,可恰当解释该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状与问题,并从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该国的发展潜力。通过以上对印度产业结构的分析,我们知道印度农业、制造业比重小,服务业比重大,这会对印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政府赤字、经常项目赤字和卢比汇率变动产生一定影响(如图1)。 ![]() 图1印度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 (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经济高速增长 服务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少,印度单位产值能耗只有中国的60.6%,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的铜、铅、锌、锡等金属只有中国的35.7%,从而对环境的污染少,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更少的成本得到相应的产值,使印度经济高增长成为可能。拿印度和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来比较,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7%,印度GDP增长率为6.9%,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比为0.9:1,中国GDP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为76.7%,而印度GDP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仅为36%左右,印度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之比约为2:1,也就是说中国用将近2倍的投资来获得与印度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印度产业投资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这反映出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投资回报率高的服务业为印度经济高速增长创造条件。 (二)农业发展落后导致高通货膨胀率和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内需求旺盛的发展中大国,落后的农业无法满足因人口不断增长而日益扩大的农产品需求,造成农产品价格急剧上涨。在印度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始终是主要因素。1990-2010年间,印度的粮食产量平均增长率为1.6%,而人口平均增长率高达1.9%,农业发展落后导致粮食产量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人口增加带动需求增加,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府不得不动用财政赤字来刺激农业发展,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印度政府对农产品的财政补贴力度逐年增加,尤其对于粮食而言,补贴总额已从1990年的245亿卢比增至2010年的5557.8亿卢比,20年间补贴数额增长了约22倍。此外,从粮食补贴占印度中央政府预算支出的比重看,1995年至2010年印度的粮食补贴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仍呈上升态势,这无疑加重了印度政府财政负担,使得印度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三)工业发展缓慢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卢比汇率动荡 工业的缓慢发展无法满足印度国内因人口增加和收入增加而逐步扩大的工业产品需求。因此,印度只能通过大量进口满足不断扩大的工业品需求,促使进口不断增加;同时落后的工业发展也使得印度贸易品出口乏力,最终导致商品贸易常年逆差。2012年,货物贸易逆差达到1929亿美元。虽然印度服务贸易顺差,但并不能弥补商品贸易的巨大赤字,从而导致经常账户常年逆差。 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也给印度货币对外汇率形成巨大压力,从而造成卢比对外不断贬值,同时服务业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又为卢比升值创造条件,这使得卢比短期汇率波动大。2013年跌至1美元兑换68.85卢比,而后随着印度经济好转,卢比汇率上升至1美元兑66卢比,而2016年年初,印度卢比又大幅下跌至1美元兑68卢比,随着4月份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对印度经济给予乐观预期,使得印度卢比再度升值到1美元兑66卢比。 四、印度经济发展前景 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瞩目,但是对其发展能否持续,却各执一词。基于对印度产业结构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印度经济想实现持续高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原因不仅表现在印度产业结构方面,而且由于印度第三产业发展并不是在本国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印度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补足第一、二产业的短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另外,印度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收的有限性密不可分,尤其是对低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较小。对于人口众多的印度来说,占比重最高的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印度产业结构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既能促进印度短期内的较快发展,但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印度长期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印度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均衡发展,必须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促进工业发展,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小雪,印度经济面临双赤字困局[J].经济观察,2013(8):47-51 [2]文富德,近年来印度通货膨胀的原因、治理及前景[J].南亚研究季刊,2013(1):95-101 [3]任佳,印度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产业结构变动[J].南亚研究.2009(3):102-109 [4]黄亚生,印度离中国还有多远?[J].学术前沿,2013(10):72-78 [5] 朱科,文富德,印度经济放缓的体制原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4(3):196-199 [6]任佳,印度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产业结构变动[J].南亚研究.2009(3):102-10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