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互联网+”下的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8-11-14 20:3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南广友1 王玉中1 杨欣1,21.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300380 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300401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17ZLZXZF00390)。

摘要:“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不断出现,社会越来越越需要多层次、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基于云计算的工业云技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打开了大门,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最佳选择。本文分析介绍了“互联网+”下高校工业云人才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进行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提出了构建“互联网+”下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云;高校;人才培养

一、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初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互联网+”时代浪潮中,应用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引发管理、教育、商业等方面的思想改革,也为高校人才培育体系创新创造了机遇。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人才逐渐被社会所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人才培育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二、“互联网+”下高校工业云人才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包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整套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工业云是以云平台为载体,以工业系统为基础,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工业云平台是将制造业全部链条整合起来,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协同制造等技术,为企业或个体提供工业品网上设计、制造和支付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诞生的工业云技术,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可以用较低的资本进行信息化业务,发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两化深度交融打开了大门,加快了中小企业知识共享和协同研发的进程。随着工业云在企业的普遍运用,社会亟需大批专业知识精湛并通晓工业云技术的高校人才,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培养出的工业云人才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储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科间的交融和渗透不断增强,许多科学知识已经不再是某一特定专业所必修的,以往的专业界限正逐渐被突破。为此,工业云人才必需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将来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

(二)具备纯熟的计算机运用技能。工业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工业软件和云计算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生态链系统平台。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储备才能将互联网技术与工业领域进行融合,加快我国工业云平台建设进程,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三)具有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团队的合作和配合是成功开展所有活动的前提,对工业云人才来说,个体具有的才能仅仅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团队协作意识则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难题中,横跨多学科和多领域,发现处理问题的方案,从而使个人工作顺利展开。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的作用

人才培育始终是高校肩负的重担,高校应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出的人才应既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能够推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制造政策的实施,互联网智能人才已成为疏解就业局势、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建设国家的砥柱力量。其中,工业云平台通过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进而降低创新资本,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目前我国非常关注工业云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业云发展较为缓慢,而且随着工业云在工业领域的普遍运用,亟需高校培养一批工业云优秀人才和高超的技术人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进行工业云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工业云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用较低的资本实现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规划制造等业务的交融,并使得研发、设计、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企业的个性化需要完满连接,是中小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理想选择。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对工业云人才的特定需要,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高校的就业率。确立以市场需要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践才能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引导的工业云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以专业知识、运用技能、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框架,使学生具备工业云人才的深度敏锐性和前瞻性思想,具有运营管理新技术和高超的计算机技能,能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变,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二)有助于提升实践能力,提高高校学生创业成功率

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始终呈现上趋势致使学生的就业压力骤增。工业云平台包括了企业研发、设计、制造、物流、经销等产品流程所必须的工具和服务,将制造业所有链条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产品创新的公共服务,大幅降低了企业设计制造的成本,制造资源得到了最大优化,产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工业云平台不仅能够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还能够提供技术、资源支持及商业渠道。此外,工业云平台可以提供虚拟实践平台,实践所需要的现实条件通过网络虚拟基本都能实现,从而节约社会投资成本。高校开展工业云平台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平台上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学生进行创业,从而使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更加可靠和快捷。

四、“互联网+”下的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主导工具,对高校来说,必定是“互联网+教育”。目前,我国绝大数高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定位脱离社会实际,与经济社会人才需要具有较大差别。所开设的课程缺乏专业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导致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实用性不强。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来说较不完善,无法达到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标准。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业云专有人才培养在我国高校中还未广泛展开,工业云作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的最佳选择,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智造”的核心技术力量。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工业云人才的特点,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建立顺应现代社会的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互联网技术应用

“互联网+”时代,教师团队的建立是工业云人才培育的关键,为此,高校的首要工作就是确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校应加强培育和引进杰出人物、教学能手以及优秀教师队伍,重视师资的引进和培育。构建完善的工业云专业课师资培训机制,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执行“双导师制”,按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引进企业高级技术员、选拔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内培外引以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工业云人才培育模式也应进行革新。高校应增强互联网设施建设,为校企合作建设工业云平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构建协作的学习环境等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充分运用“ 互联网+”平台开展虚拟仿真技术建设,通过在课堂上展现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完美衔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提升教学评估的公正性、真实性、客观性。

(二)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工业云人才

目前,高校由于运转机制、财政制度、办学实力等要素的局限,实践教育受限于学校有限的资源中,导致其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在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育成果不理想。因此,扩大工业云人才培育资源与范围,构建以企业、学校及学生为链条的新型培养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校企协作的工业云人才培育形式应将高校作为重心,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企业和学校分工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本、技术、知识及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一起构建工业云教育平台。

以人才培育与企业需要相对接、专业教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为准则,采取工学交替、定期实习、产学研融合等形式的教学原则,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完美衔接,建立运用型、技能型的工业云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更重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可以根据企业对工业云人才的实际需要,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进行巧妙的结合,提升了高校学生的运用创新才能,以达到“互联网+”下工业云人才培养的初始目标。

(三)建立以“四维一体”为基准的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工业云人才培养专业教材编制和教学方式变革均应表现出运用创新的教学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基于高校的自身属性和教学特点,从“目的、层次、类型、规格”四个维度出发,确定高校工业云人才培育定位,建立以“四维一体”为基准的高校工业云人才培养体系。

从目标来看,培养工业云人才就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储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的群体,但由于人的差别性,具体的培养又会具有独特性,教师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从层次上看,高校培育的工业云人才层次结构必须要与企业所需要的完美衔接。高校应实时了解企业的人才层次需要,以此来建立工业云人才培育层次,从而解决大学教育资源浪费与人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从类型上看,当前大学主要可分为“科研型”、“运用型”以及“技能型”。高校所属类型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科研型”是以研究为重心,致力于培育高层次、高水平的工业云研发人才;“运用型”是以运用为核心,培育具备较强社会实践才能的工业云运用人才;“技能型”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培育能够对接社会需求的工业云技能人才。从规格上来看,工业云人才培养的层次与类型不同,其在培育规模上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类型相同层次不同的,层次越低其规模越小;类型不同层次相同的应依据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规模的大小。

五、小结

人才培育始终是社会交与大学的巨大责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必须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对于工业云人才培养也是如此,高校教育是为学生和企业双向服务,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有一技傍身,另一方面是向企业供给合格的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对高校工业云人才培育模式进行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差异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对于企业要做到按需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工业云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宇宁,吕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才管理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173-175+185.

[2]赵立香,李荣权,王雪,郭鑫鑫.“互联网+”背景下农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河南农业,2017(29):61-62.

[3]王佳星,朱湘君,雷刚.基于工业云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52-54.

[4]杨海成.强大工业考量两化融合深度[J].中国科技财富,2011(07):82-84.

[5]姜学东,王昊欣.“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90-91.

[6]吕金梅.“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06):72-75.

[7]刘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172-176.

[8]独孤昌慧,刘恒.“互联网+”下的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74-76.

[9]黎文,敖文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3):112-116

[10]黎文,敖文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3):112-116.

[11]殷淑娥,田伟.“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7,22(03):36-3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