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昕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影响研究》(SK2017A0138);2017年度安徽省省领导圈定课题《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SLDQDKT17-05F)。
摘要: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本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其质量的建议,推进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问题建议
一、引言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他们都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点使其受到的经济压力较小,这也使单位的领导和员工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在预算、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缺乏规范,导致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普遍不高。本文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提高其财务管理质量,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
二、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问题及分析
(一)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问题分析
1.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1)预算编制主观随意,不够完善
首先,单位领导不重视,单位员工编制时主观随意,不考虑本单位的短期计划和长期目标,甚至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按自己的意志随意提高开支金额,进行数字拼凑,造成预算金额的失真;其次,单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的预算编制的制度已经发生了改变,预算编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单位领导及员工却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给其发展设置了障碍,更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2)预算执行缺乏规范
首先是由于预算编制时不考虑单位的客观实际,加上缺乏依据,虚报冒报,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计划脱节,大幅度增加了预算执行的难度。且我国财务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往往是事后核算,而忽略了事前的预测和执行中的监督。预算执行中缺乏监督,造成执行人员的不规范工作,这种恶性循环使其财务管理的质量长期的不到提高。
2.会计核算不科学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与主要职能和企业不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其账务处理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一是发票等原始凭证不规范,发票数额大的笼统,未列明明细科目,即无法考查发票的真实性。二是记账凭证不合理,记账内容不完整,出纳或稽核不及时甚至不签字盖章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购置处置时未经审批,不公开透明,甚至部分员工不珍惜单位财产,随意使用处理。另外,公款采购的办公用品管理不严,内部牵制不到位,化公为私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些都给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职能特点是非营利性,这种不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竞争的压力较小,对于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事前的预测预警和事中监督约束很少进行甚至是直接忽略,这种不完善的监督体制导致单位员工丧失责任感,出现报假账,以权谋私的恶劣后果,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解决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问题对策
(一)政事分开,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
首先应做的就是将单位的财务和政府的预算分开,以避免单位过分依赖政府。其次,要转变财务观念,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在科学管理中谋求效益,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做到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尺度,所以,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一步。首先,单位要规范预算编制工作,本着合法、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编制,防止预算报告出现错误,耽误执行工作地有效开展。第一,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要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单位的各项支出;第二,单位编制预算的内容要全面,即单位的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支出都要明确,既不能错漏,也不能多支。这项工作很繁杂,难度很大,建议单位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即将同一预算年度的经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在特定的预算收支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这种管理方法能较高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度。其次,单位预算经上级批复后,应严格执行各项预算标准,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报告的内容,对于需要改变的,应走正常的报批手续。另外,要科学分析预算报告,合理规划预算执行的进程,按照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预算执行情况。最后,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监查小组,在预算编制时,监督其内容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避免报告失真,缺乏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执行预算时,需监督检查执行中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并及时予以矫正,以避免出现不好的结果。
(三)重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在采购处置固定资产时必须要按照审批程序,公开透明,并任用专门的人员进行有效地监督,以维护单位的财产安全。另外,对于固定资产而言,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核查和检盘,按要求计提折旧,对于损坏或遗失的部分,其责任要明确,相关的处罚和弥补要落实,以维护我国国家财产。
(四)完善控制监督体系
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不完善,单位员工处理财务工作主观随意,甚至以权谋私。因而提高其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在于必须要完善其控制监督体系。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如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会计岗位人员责任制度等,明确并落实财务各部门、员工的责任;其次,应在单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促使会计人员增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意识,保证单位财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单位内部应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做到单位的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等;就单位需要购进的物资设备而言,起码应有两个及以上部门进行协调,以降低差错和不轨行为的概率,进而即能使会计内部控制得到具体落实,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2]廖莹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中山大学,2008(12)
[3]王叶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索[J].商情,2010(7)
[4]刘立善.新时期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财会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