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能源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战略研究

2017-04-26 22:3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朴甜   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谈及“供给”话题以来,一时之间,“供给侧”改革已成当前中国经济热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改革尤为迫切。而在现有国企中,能源国企由于所占比重较大成为改革重点领域。通过分析我国能源行业现如今所处困境,并结合“供给侧”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对能源企业的发展之道进行研究极具战略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能源行业;企业战略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转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特别是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一、供给侧改革与能源行业

(一)供给侧改革理论综述

作为当前中国经济热词,关于“供给侧”改革,众专家纷纷发表各自看法。

张连起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有效投资;不是不要需求,而是要适当扩大总需求。核心要义是要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通过新需求推进新消费,通过新消费倒逼新产业。

贾康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以理性的供给管理释放和引领需求潜力。在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通过供给管理加强对经济社会中薄弱环节的支持,增加国民经济中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强化发展后劲,客观上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李锦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在实践上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措施是国企改革中的“三个一批”。在李锦看来,目前的国企改革应从解决过剩产能入手。

(二) 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能源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对国际形势的顺应。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趋严峻,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悄然开启了化石能源终结时代。此外,我国现存能源体制与结构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存在高污染、高碳化的问题,由此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能源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对国家竞争力造成制约。

(三)  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我国发展一直以来采取粗放型增长模式,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严重,因此需要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采取去产能、去库存、兼并重组等手段优化我国能源供应结构、提高供应效率,通过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此外,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其在能源供给和消费中的比重,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讲,能源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实在实践中就是调整能源供应和需求结构。

二、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我国能源行业现状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空前严峻,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能源供给侧面临的最大约束。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上我国高投入、低效率、高排放和不协调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国内能源消费规模急剧增长,能源开发强度急速扩大,能源资源紧张形势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二)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我国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煤炭、炼油等传统能源出现大规模产能过剩问题,简政放权后出现地方政府无序扩建火电问题,而且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北地区多年严重窝电、西南基地“弃水”和“三北”基地“弃风”、“弃光”问题比较严重,导致能源有效供给不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能源商品属性缺乏问题

在当今中国的能源产业中,政府行为在发挥主要作用而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对能源产业往往“统的过宽,管的太死”:一方面政府行为干扰市场机制在能源配置中的作用,比如在价格机制等方面政府行为的“越位”;另一方面本应由政府统筹协调的如能源产业、能源企业的竞争环境等问题却出现了政府行为的“缺位”,从而造成我国能源产业活力不足、能源供求不能真正反映市场需求的局面。

三、从供给侧入手对能源行业进行战略变革

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始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为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    供给结构调整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但化石燃料占比仍然很高,通过调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逐步降低化石燃料所占比重,是实现能源供给“低碳化”和“零碳化”的重要基础。

为切实推动能源供需结构转型,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监管方式。通过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能源市场体系,形成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破解体制机制约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    产业结构调整

化石能源行业属于传统的原料生产型产业,具有产品单一、用人多、粗放经营、效益差等显著特点。在化石能源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新产业结构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化石能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做到目标明确,准备充分,决策合理,机会适宜,更需要重视人才引进,吸收国内外最先进技术,把握产业主导性和前瞻性。结合企业各自的条件和优势,找准结合点,切忌一刀切,搞同类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坚持创新驱动,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对于产业转型发展不应局限于特定产业,而需扩大范围;大力推广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在提品质上下功夫。

(三)    加强国际化战略

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立“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机制,逐步解决现存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国外清洁能源市场,积极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出去,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能源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人模式有四类:一是通过技术劳务输出或承包项目,即服务式进人;二是通过出口或进口物质产品,即贸易式进人;三是通过无形资产转移,如技术、商标、经营方法或管理经验等,即契约式进人;四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资源转移,即投资式进入。

可以说,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能源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已是不可逆转的战略选择。同时,在跨国经营战略的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从小到大、从联合到独立、从单一到综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竟争力。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清楚地明白,改革才是国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需求。其中,国企改革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自重,这样才能使得其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承担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这样的责任需求下,众所周知的是,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能源企业是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中坚力量。在接下来的改革创新中,我们要抓住重点,才能为国家人民做更大贡献。所以,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显著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这样才可以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征途中博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鲍烨童.“供给侧改革”:政府搭台子,企业是主角[J].中关村,2016(1):95-97.

[2]赵玲玲.国企供给侧改革:加速清退“僵尸企业”[J].先锋队,2016(5).

[3]肖兴志,李少林.能源供给侧改革:实践反思、国际镜鉴与动力找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2):23-28.

[4]曾鸣,张晓春,王丽华.以能源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J].电力建设,2016, 37(4):10-15.

[5]本课题组.中国能源改革战略:“两只手”协同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13(7):3-22.

[6]张所续.加快消费结构转型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 29(2):41-43.

[7]宁新民.如何做好煤炭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煤炭,2016, 35(2):142-14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