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海南省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扶贫可行性探析

2016-12-27 22:1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霍红  三亚学院 财经学院

摘要:海南省现阶段处于由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多方面问题合力形成的恶性循环性贫困。而公益性小額信贷以扶贫为切入点被引入中国,发挥了扶贫信贷资金的直接到户、高利用率和高还款率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开发式扶贫手段,是打破海南省贫困恶性循环的有力工具。本文从海南省贫困现状和成因入手,将海南省小额信贷作为研究对象,从扶贫视角对海南省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额信贷;公益性;扶贫;海南

一、海南省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国际知名的旅游圣地,海南省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速度,但着眼于全国,贫困问题仍然是阻碍海南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首要难题。为了更好的解决我省的贫困问题则必须对其发展现状和形成原因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

    (一)海南省贫困现状

根据2011年底制定的最新贫困标准计算,全省贫困人口达7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29%。而纵观全国,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贫困户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0.83%58.03%,虽小有改善,但仍远远高于国全国同年的41.1%40.4%恩格尔系数水平[1],这一数据不仅说明海南省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标准,更加体现出海南省的贫困人口多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缺少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而从地区来看,海南省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即北部火山岩地区、西部干旱地区、中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2]由于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落后的人文环境,致使这三个区域普遍处于贫困状态,贫困人口聚集,且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低,难以靠自身努力谋求发展,乃至脱贫致富。

    (二)海南省贫困成因分析

1.历史、地理原因

海南省处于我国南边的边界地区,对其建设投人严重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之中。直至1988年海南省成立并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经济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而由于海南省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是热带起源为主的自然灾害的高发区,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和损失。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海南省常年处于高温天气,且降水量呈东多西少的趋势,干旱缺水问题成为海南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阻碍,尤其是海南西部已成为我国唯一的热带荒漠化的地区更是海南省贫困的重灾区。[3]

2.社会原因

从社会视角看,海南省贫困首要成因便是落后的教育发展,当地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差,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人力资源稀缺,劳动力缺乏必需的劳动技能,自我发展能力低,同时不重视教育事业导致人口落入低文化水平的恶性循环。[4]其次,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同样不足,许多贫困地区习惯于等、拿、靠,等待国家的资金援助,拿扶贫金度日,靠上一级的财政拨款,而放弃了自力更生谋求发展脱贫致富,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最后,财政资金的低利用率则进一步影响了海南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投入,造成公共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使贫困人口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二、海南省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一)海南省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海南省的小额信贷起源于2001年底,由农村信用社主导建立,然而由于缺乏对小额信贷的特点准确认知等多方面问题,小额信贷在中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海南省的小额信贷亦陷入困境之中。直至2007年由海南省农信社主导引入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试点实践,形成了特有的“琼中”模式。而在其基础上密切结合省际的小额信贷“一小通”模式更是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实现了全省33%农民的覆盖率和高达98%的还款率,甚至被作为小额信贷成功典范被推广至全国。[5]

(二)海南省小额信贷的特征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一小通”模式小额信贷惠及全省26万农户且基本实现了机构的可持续性。

“一小通”模式的成功主要依赖其“八专四交”的核心制度。“八专”即设置专门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创立专门文化、制定专向流程、开发专列产品、实行专项贴息、开发专门系统和组建专家队伍;“四交”即把贷款“审批权”和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户和农民、把贷款风险“防控权”和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6]这八专四交的制度安排不仅包含了格莱珉基因,同时还体现了一小通模式中的中国特色。

(三)从扶贫视角看海南省小额信贷的局限性

我国的小额信贷按其核心制度可分为商业性小额信贷和公益性小额信贷。商业性小额信贷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海南省小额信贷则属于此类。海南省至今为止尚未有较成规模系统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现有的小额信贷的主导机构为海南省农信社,其发展的主要地区和主要目标人群为农村和农民,尚未惠及城镇中的贫困人群,而商业性小额信贷一般更是规避收入水平过低的贫困人口,因此海南省现有的小额信贷模式并不适用于应用于扶贫领域中。

     三、基于扶贫视角的海南省公益性小额信贷发展可行性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上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海南省如今的贫困现状,由此也可以发现,海南省的贫困是由多方因素合力形成的恶性循环性贫困,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授人以渔。

(一)扩大小额信贷收益群体,丰富小额信贷应用领域

    海南现有的小额信贷主要为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商业性小额信贷,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资金问题,但是作为商业性小额信贷不可避免的就是对一些贫困人口产生挤出效应,且其惠及人群和应用领域过小,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小额信贷的扶贫效能。介于此点,海南省应在原有的良好的小额信贷基础上,建立以扶贫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小额信贷,并一方面将其目标人群定位为所有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将其服务领域从单纯的支持农业扩大到更多在扶贫路上需要克服的领域内,如增加教育贷款以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如增加个人小生产活动的创业贷款,依托于旅游扶贫策略,充分利用我省的国际旅游岛这一经济增长点,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旅游业相关创业机会和培训援助,一方面帮助农村过剩的劳动力转移,一方面缓解城镇的贫困现状。

(二)利用公益性小额信贷提高海南省扶贫资金利用率

     海南省持续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对于国家援助资金的依赖性,而公益性小额信贷则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工具。公益性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造血式的扶贫工具,为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资金的同时,还会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并通过联保制保障其资金的有效回收,利用这种方式改变贫困人口对于扶贫信贷可以只借不还的传统思想,有效的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由此使更多破除海南省现有的行政资金利用率低的恶性循环。

(三)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公益性小额信贷之所以被成为造血式扶贫手段,正是因为其在为贫困人口提供扶贫资金的同时,还会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也正式海南省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待解难题。公益性小额信贷采用联保制的贷款机制,小组内部成员除了具有互相监督还款的职责,还形成了一个互帮互组的小组,小组内部定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组织技能培训,相互激励,一方面从客观上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克服其以往等拿靠的惰性,激发其自主脱贫致富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从根本上破除以往贫困的恶性循环。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立公益信贷并在扶贫领域充分发挥其扶贫效能是解决我省贫困现状的有效有段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省现已具有良好的小额信贷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公益性小额信贷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公益性小额信贷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造血式扶贫手段,却不是万能的、唯一的扶贫工具,应将其与我省现有的传统扶贫政策密切有效的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融合,发挥双方最大的扶贫效能。

参考文献

[1]曾令俊. 海南省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2013,(10):94-95.

[2]吴井光. 新时期海南扶贫开发的思考[N].海南日报,2014-09-2306).

[3]曹威威. 海南西部干旱片区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 经济发展研究,2015,(16):205-222..

[4]贺东建,袁军. 浅析人口素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影响——以海南农村贫困人口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14,(8):40-41.

[5]张艳花. 小额信贷的海南探索[J]. 中国金融,2014,(14):91-94.

 

[6]李炜,袁国华. 小额信贷并不小——海南农信社创新“小额信贷”破解农民贷款难[J]. 农村工作通讯,2013,(20): 8-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