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从寒暄语看中、日、美、文化的异同点

2016-12-12 21:5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梁媛媛 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SKY1689)“从寒暄语看中、日、美、文化的相同点与差异”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日、美、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国民众间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发展差异,不同国家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述形式,其中的差异性可能会造成对方听者的困扰或误解。从寒暄语这种作为基本的日常交际礼节的用语中,研究中、日、美、语言文化的相通与不同之处,以此加深对语言学习的认识。

关键词:寒暄语; 文化背景; 异同; 应用; 文化交流 

一、寒暄语中的中日文化差异

(一)概述

我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长期往来一度使盛唐等时期的文明在日本上层社会蔚然成风,成为日本文化发展演变的基石。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日本文化已然发展到与中国文化产生较大差异,甚至截然不同。而语言是文化的投影,左右着寒暄语语言逻辑的不同文化背景也无一不体现在其中。

(二)中日寒暄差异

在荒木博之的《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一书中,作者提到“您辛苦了”这句寒暄语,多数情况下使用在一种轻松地告别的场合。例如,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公司员工,相互慰劳一句“您辛苦了”;离开放松小憩的酒馆时,也能从老板娘那里听到一句“您辛苦了”,这是独具日本特色的。

不能忽视的是“您辛苦了”这句寒暄语中蕴含着一种与劳动密切相关的相互意识以及作为共同体成员的群体意识。问候别人当然想听到别人的回应,这可以说是日本人作为一个群体,其内部约定俗成的了。这种群体意识的产生,源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浅观其成因主要有三个:1、地处岛国灾害频繁,资源短缺的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组成集团刚好满足其共同抵御严峻环境考验的心理需求;2、始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前250年)的稻作文化的发展。在耕地共有的条件下,人们共同劳作,逐渐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乃至同村落人利益相连的共同体;3、儒家“仁和”思想的传入对日本家族观念的影响。由此可见,中日两国由寒暄语所反映出的文化渊源也是极为不同的。

而在我国,“您辛苦了”这类寒暄多用于受到别人的帮助后表达感谢的场合,像日本人的那种“密集”的群体意识在人来看多少会有一种紧张的压迫感。寒暄的不同意义,也营造出了不同的文化氛围。

二、中日寒暄文化的相通之处

“暧昧语”的使用,是日语寒暄文化中的一大特点。所谓“暧昧”,就是含混、模糊的意思,并不清楚地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仅仅出于客套的礼节罢了。若有日本人说“下次来我家做客吧”,则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出于客套,若会错意真去的话,反倒会让人大吃一惊,感到很困扰。这一点,与中国的寒暄方式有些类似。中国人一般见到外出回来的邻居,会问候一声“外出了呀!”“嗯有事儿出去了一趟”可见问候的人并不想真正知道邻居去了哪儿,答的人也没有具体回应,打个招呼罢了。

“まあ”这个词在日语口语中经常被广泛的使用,意为“啊、哎、唉、首先、别介意……” 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多义词,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表示一些不好不坏不轻不重的语气,也含有微妙的暧昧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あれ、まあ、なんだな……」 (那个,唉,怎么说呢……)

「まあ、いいじゃないか。」 (哎,还不行吗?)

「まあ、待ってください。」 (啊,等一下。)

「まあ、一杯。」  (不要介意,先喝一杯吧。)

这种口语的应答相应的表现出日本的民族性——耻感文化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日本的“耻感文化”促使日本人普遍形成不锋芒毕露,不一味坚持己见的思维观念,他们认为不必事事坚持争出高低上下之分,事物的推进会遵循自然的法则。而“啊、呀、唉”这类词在表达感叹的同时,不直接肯定或否定别人的观点,同时又能为自己留出峰回路转的余地,这也是和文化的体现。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皇族、政治家)在604年出台的『十七条憲法』的开头就指出「和を以って貴しとなし」 ——和为贵。由此这一观念逐渐成为日本人的传统思想。这些不轻易剑走偏锋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国的中庸之道。“中庸”最早起源于《尚书》中的“执中”的政治智慧,其意为做事要不偏不倚,权衡折中,以此得出最好的结果。成语“过犹不及”与“中庸”相辅,表达了做得太过与做得不够结果是一样的。因此,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也有相似的不明确表达观点的言辞,例如:评价某事物时的类似敷衍的回答“还好,还好!”                                                            

另外,相较于日本人的“暧昧”,美语寒暄中却是有一些常用的表示积极回应的措辞。"very good"(很好)"I love it very much "(我非常喜欢)等,常常挂在嘴边却并不一定表示说话人的内心喜好。这类附和的赞美大多起到营造热情氛围的作用,是促成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润滑剂。

三、寒暄语中的中美文化

(一)概述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是不会相会的”英国短篇小说家吉普林如是说。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但正如艺术源自生活一样,不同时代文明的发展演进也无一不与其时代相应的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今,异文化间的诸多相同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中美寒暄的差异与相通之处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对方询问自己观点的情况。假如A和美国朋友B看了场电影,结束后B"That film is wonderful ,isn´t it?(这个电影很棒,不是吗?)" A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是认同或是否定,不管是认同还是否定,作为寒暄,是要补充一定的理由的。单纯回答"yes"(是)或"no"(不是)不仅给人呈现出一种懒散的思维状态,而且“心不在焉”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受尊重的误解,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与人交谈时的这种简略到再无下文的回答方式都会给人带来冷漠、事不关己的感觉,这是中美语言交流中的共性。而在公开辩论等场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美国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追求自由独立和竞争是美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形容道:

"They owe nothing to any man, they expect nothing from any man; they acquire the habit of always considering themselves as standing alone, and they are apt to imagine that their whole destiny is in their own hands. "(他们不亏欠任何人,他们也不想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什么,他们习惯于视自己为独立的一人,他们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见,美国人会把独立自主竞争的精神发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在竞争中获取自身的权利和机会。这种精神还体现在竞技体育等诸多项目中,与对手一决胜负,突破极限,挑战自我,尽管有时只是"playing for fun "。“自我、独立”的特性在寒暄中还表现为和人见面时的泛泛而谈,不过问他人的私事等等。

   在日常交谈的场合,当谈到令人不悦的话题或为避免刺激对方时,美语寒暄中常使用表示委婉语气的词或一些含混的表达。例如称呼老人不使用"old people "而是"senior  citizen "(即人们不愿特意表明自己是年老者)再如与人争论时,即便发现自己是错的,对方仍会用“好像(kind ofsort of)”这类词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和汉语的委婉语气类似。可谓英汉殊途,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总结

寒暄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会对文化交流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的寒暄方式及内容与日本、美国虽存在固有的差异,但也不乏语意相通之处。因此要准确了解作为日常基本交际礼节的寒暄语,以此来正确把握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文化冲突,促进东西方国家间的和平友好。

参考文献:

[1](美)戴特斯曼、陈国华译.美国文化背景[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1

[2]范悦.美国文化[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8

[3]刘慧云、向洁.海外研修中的中日语言跨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2

[4]王秀文、孙文.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7

[5]张艳军.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