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利服务“三农” ,推动农业和谐发展
梅玫 吴岑 王红飞 朱元冲 程贵林 武汉东湖学院 摘要:为什么要利用水利服务“三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社会各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务院对“三农”政策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事业必然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枝奇葩。水利事业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农”政策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有责任在水利事业中勇挑重担,辛勤奉献,尽最大力量最大限度服务好“三农”。 关键词:三农 水利工程 农业发展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可细分为:防止洪水灾害的防洪工程;防止旱、涝、渍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称灌溉和排水工程;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水力发电工程;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的航道和港口工程;为工业和生活用水服务,并处理和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的渔业水利工程;围海造田,满足工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需要的海涂围垦工程等。一项水利工程同时为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种目标服务的,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水利工程,都与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完成‘发展水利服务“三农”’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从而达到“推动农业和谐发展”的目的呢?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作为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对水利服务“三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笔者以暑期竹溪县水利服务“三农”调查为例,和读者一起探讨水利服务“三农”的新方向。 一、竹溪县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边陲,全县版土面积33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05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县耕地面积35.268万亩,其中水田84975亩,旱地267705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05万亩,2012年全年农业总产值95254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438元,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建国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水利建设突飞猛进,特别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小水电、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现有水库34座,塘堰1019口,蓄水池窖1012个,泵站54处,引水渠1130千米,水利设施蓄引提水总能力达到0.74亿立方米。依据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全县分为北部低山平坝区、中部二高山区和南部高山区三个水利分区。正是有了这些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竹溪县农业抗灾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调研中发现,虽然竹溪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当前从竹溪县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 水利建设的规模和投入减小,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去主要由农民展开塘堰整修建设,2007年减为过去的25%。灌溉渠系修整从2000年的166公里下降到2007年的43公里。工程维持过去的规模和投入。竹溪县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2.5亿m3,截止目前,全县蓄、提、引水能力为0.74亿m3,仅为水资源总量的8.2%,建成的水电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量的8.5%。 2.已建水利工程衰颓,工程结构、布局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据县建设局局长柯昌国局长透露,竹溪县总体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人口水田资源与水资源的背道相离。竹溪县现有库塘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和装备限制,所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如全县现有渠道1130公里,能基本通水的只有630公里,占55.75%,而且普遍漏水严重。目前防渗衬砌较好的渠道全县仅37公里,占现有通水渠道的5.87%。更为严重的是现有水库的灌区普遍尚未完成配套,灌溉面积都未达到设计要求。如现有中小型水库34座,设计配套干渠56条229公里,目前仅配套53条146公里,占设计渠长的63.8%,设计灌溉面积5.21万亩,目前仅达2.95万亩,只占56.2%。 3.工程管理粗放,设施管护水平低下,重建轻管、前建后毁现象严重 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说水利工程是“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了“三不管”局面。 二、水利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完善水利建设: 1、完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以国家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为基础,强化实行以水养水的经营权改革制度,吸收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 实现自来水通联的目标,让群众彻底告别“吃水难”、“水难吃”和“高氟水”。 2、加强县域防洪保安和民居环境的完善。开展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现有的防汛指挥调试系统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使整体预防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 3、积极组织坡耕地整治工程。针对水坪、县河两乡镇的陡坡地和地产洼田科学整治,按照“水平线、绕山转、坡改缓、边成片、涝能排、旱能灌”的治理观念,增加竹溪县的有效耕地面积。 4、以竹溪河流域为主线,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优先完善竹溪河堤防工程、橡胶坝工程、水源点建设等建设内容,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 5、增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实现水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通过新建生态型电站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实力。 针对竹溪县水利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充分利用水利服务“三农”,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今年中央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省、市、县三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做到“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专项补助资金规模,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建设等防洪薄弱环节。 五、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六、更新或维修老化的水利工程设备。 七、支持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整治、复垦,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重点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促进粮食等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八、培养水利方面的专业人才,用专业的模式系统的管理水利工程。 2012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对此,部分“三农”专家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11791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九连增”表明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性地站稳了1万亿斤大台阶。在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新一轮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13亿人口大国来说极为难得和重要。要想将这个状态保持下去甚至做到更好,我们就必须做好水利事业,只有做好以上八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水利工程,利用水利工程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向阳,柯辉.竹溪县新时期水利事业服务三农的调查思考[EB/OL]. [2]马宝成.中国三农问题:现状与未来[M].华夏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