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发展路径 管理会计 市场营销 互联网金融 企业管理 跨境电商 构建 新零售 企业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临高博纵村乡村旅游发展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2025-02-14 16:4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郑碧红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临高博纵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和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居民的幸福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量,揭示了居民幸福感与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经济因素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和教育水平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也对居民幸福感有积极影响。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提升这些因素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为乡村旅游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策略建议。此外,本研究的发现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领域的关注度提升,研究也相继展开,旨在探讨旅游对当地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以临高博纵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因素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服务品质以及居民的经济状况、职业情况和教育程度等是如何影响居民的幸福感的。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均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了正面效果。 此外,社区间的互动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也显著增进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通过深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与居民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旅游地区居民的幸福感。 研究表明,确立这种正面的幸福感关联,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出具体的科学策略。这样的研究结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当地的持续发展与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研究提供的见解及建议,也可供其他乡村旅游区参考,以期提高社会生活的整体质量。

、文献回顾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有关乡村旅游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已经得到一定的论证。例如,张燕等(2021)通过对新疆一个村庄的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2];朱怡帆等(2023)则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揭示出了居民幸福感的形成机制[3]。另外,陈思远等(2023)也聚焦于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和参与意愿,以及乡村旅游带来的生活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4]。孙颖等(2022)基于SEM模型的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5]Zhou等(2022)旅游产业发展可以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来减少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6]Zhang (2021)研究察乡村旅游发展对中国村民福利的影响[7]

有学者开始研究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试图揭示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资源利用与其幸福感的关系。同时,一些学者也强调了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对幸福感的重要性。一些文献还探讨了乡村旅游地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机制。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项研究意在补充这方面的文献空缺,探索如何通过旅游业发展来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为相关地区的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及实际的参考[8]

乡村旅游的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旨在探索乡村旅游如何通过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影响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并在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中为相关的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临高博纵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借助乡村旅游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本文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旅游影响层面的理解,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但是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尚属有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临高博纵村乡村旅游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机制和策略,以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本文研究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1 研究框架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研究案例

博纵村位于琼州海峡西南部内海湾,是一个至今有120余年的传统渔村,目前该村拥有大约280户。该村的总面积为0.8平方公里,其中海岸线延伸1.3公里,林地占地72亩,而水田面积仅为4.2亩,使得村民基本上没有可耕作的土地。 得益于其临海的地理优势,博纵村把握机会,发展起了以旅游为主的新经济模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村里不仅提供独具特色的海滨民宿,还拓展了农家乐、垂钓、赶海和体验传统渔村文化等多样化的旅游活动。这种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成功吸引了周边其他乡村的参与和学习,博纵村因此也获得了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称号。 此外,该村所在区域还设有白蝶贝保护区和珊瑚礁保护区,进一步增添了该村的生态旅游价值。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关于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数据。问卷设计涵盖了居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关于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数据。问卷设计涵盖了居民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幸福感评价以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等内容。还使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来补充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深入对话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对于幸福感的感受和对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的看法。深度访谈的对象包括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居民,以获取全面而多样化的数据。除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还收集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和规划文件、旅游统计数据、相关研究文献等,用于辅助分析和验证主要数据的结果,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数据来源

研究过程中对临高博纵村的进行入户调查,采用问卷形式为主和半结构式访谈为辅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对生活的满意度、是否参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否给自身带来益处、乡村旅游发展前自身的经济地位、与同龄人相比自身的经济地位等。二是半结构式访谈。选取村干部、民宿或餐饮业主、外出务工者和继续从事传统出海作业的村民为访谈对象,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访谈内容围绕村庄旅游的发展历程、经营收益、对旅游资源和收益分配的看法、乡村旅游对居民生活的具体影响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也评估了居民的幸福感,探讨了他们对乡村旅游环境的看法、旅游资源的使用情况、服务满意度、个人收入和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社交关系和社区资本等多个维度。 通过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旨在全面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村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这种研究不仅帮助理解乡村旅游的实际效果,也为今后的乡村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基础

1.乡村旅游地

乡村旅游地是指位于农村地区的具有旅游吸引力和特色的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乡村风貌吸引着游客的到来。乡村旅游地不仅可以提供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方式,同时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增收提供了机会,还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着重要影响。

2.居民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个人在主观感受上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幸福感涉及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和全面发展的认知和感知,包括身体健康、物质生活水平、社会关系、自我实现等方面[9]博纵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工作机会和增加了收入来源,还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生活,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整体幸福感。此外,乡村旅游的推广还应伴随增设教育和技能培训设施,这样可以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重视推动经济与教育的同步提升,对于加强社区内部的联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同样重要,这也是提高乡村居民整体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自然环境与旅游资源

博纵村座落在临高县东英镇的北部地区,紧临北部湾。该地区不仅风景优美,还邻近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包括白蝶贝和珊瑚礁保护区。这里的海滨环境令人赞叹,有着适合赶海以及体验传统渔业文化的浅滩。博纵村的自然美景和海洋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 这个村落的传统根源深植于渔业,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常常围绕着捕鱼和打鱼网等活动。例如,渔网的编织和海产品的采集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渔民对海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也是村中常见的文化现象。尽管渔民文化丰富,但渔民文化尚缺乏系统的挖掘和整理,村居、民宿建筑和公共文化建筑缺乏海洋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博纵村及其附近地区,目前有16家特色的民宿和餐饮业通过多种经营模式进行发展,其中包括农户个体经营和“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这些民宿业主依照地理和文化特色,创造了多种业态,如涨潮赶海型、乡村旅游型和生态体验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以垂钓和赶海为代表的体验式休闲渔业活动在当地逐渐兴盛,为游客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2.社会经济因素:收入、就业与教育

博纵村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就业景观,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就业困境,并且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这种就业的稳定性不仅增强了村民的社会地位和自尊,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此外,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村民有更多机会实现个人价值和探索自身的发展潜能,这自然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教育程度同样是决定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村民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提升了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教育带来的知识增长直接扩宽了他们的职业选择,提升了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这些途径,博纵村的居民得以在多方面获得显著的生活质量提升。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区的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这些区域的社经发展扶持力度,这包括增加当地的工作机会及提供更多的教育设施和资源。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满意度。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居民也需要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旅游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幸福感。通过这样的双向努力,可以使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3.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

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包括亲属、朋友、邻居和社区组织等。社会资本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和支持,包括信任、合作、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等。

博纵村是一个混合多个家族的聚落,村里共有九个不同的姓氏。这种姓氏的多样性导致了村民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尤其是因为村民们没有共同的生产活动作为联系。许多村民不在村里常住:一部分选择在外地从事渔业,一部分则在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因此他们经常在城乡之间来回移动,形成了一种“两栖式”的生活方式。 由于村民分散居住,这使得在处理村里的重大事务时,很难得到大多数村民的充分参与和反馈,从而削弱了村庄的集体凝聚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加强村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创建与村委会紧密联系的基层联络小组。这个小组应包括村民监督成员,提升村民在政务活动中的参与度。 此外,建议吸纳那些愿意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以及对村里公共事务抱有热情的青年加入联络小组,他们可以作为潜在的村干部接受考察。这样,联络小组将充当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能够有效改善村务的透明度和决策的民主性。通过持续地激发村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主动性,强化社会联系和社会资本的运用,村民将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居民提供更强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增加社会归属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整体幸福感。

、提高博纵村居民幸福感的策略

1.加强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

保障博纵村海滩的自然资源需要实行更严格的管理措施,以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退化。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政策,可以显著减少旅游业对海滩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此外,积极保护和提升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对该地区的理解,还能够促进旅游的多样性和深度。 乡村旅游地应当推动旅游产品和体验的创新,通过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来丰富游客的体验,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通过这些综合性的策略,博纵村将能够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确保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得到加强。

要实现乡村旅游地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乡村旅游地管理机构、居民和游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地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推动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经济资金和技术支持。乡村旅游地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对于居民和游客而言,提升保环意识同样重要,他们应当尊重并保护自然资源,积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与改善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这样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保护乡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

2.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在影响居民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地需要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教育水平,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提升幸福感。

1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创新

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风光、淳朴的乡村民风好浓郁的传统文化,因地制宜,优化发展方向,成功促进了民宿旅游业的快速壮大。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众多的工作机会,也成为了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通过将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如农产品深加工和本土品牌的推广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

2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重视博纵村乡村教育,善和提升教育质量,并全面覆盖从学前到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幸福感,且加强对对渔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确保居民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养老保险等服务,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推动乡村旅游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策略。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开发以及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改善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在实施策略的同时,应注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乡村旅游地的长期稳定和居民的可持续幸福感。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经济因素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和教育水平、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对居民幸福感有积极影响。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升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其次,要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强乡村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经济收入和就业状况,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同时,鼓励居民之间的互助与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积累,进而积极影响其幸福感。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增进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2.建议

1立足渔业经济,发展特色 岸上经济

在当前博纵村积极发展民宿产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建议村里依托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携手村内渔民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乡村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渔民+村集体合作社+企业”以及“渔民+村集体民宿经济+银行+企业”的合作框架,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村里可以借助渔民非捕捞期的闲置时间,积极探索岸上经济的潜力。比如,在渔民捕鱼季节结束后,他们可以参与到海上垂钓和捕捞活动的旅游项目中,这不仅能增加渔民的收入,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体验。村集体还可以开发利用本地的海滩资源,引入沙滩排球、海上摩托艇、拖伞、冲浪、潜水等休闲娱乐项目,从而推动休闲渔业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方式,博纵村不仅能够提升海产品的加工深度,增添渔村旅游中的“二次消费”,还能形成一个包括“民宿旅游+体验性旅游项目+特色海产品+餐饮服务”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这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渔业经济生态系统,增强村集体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10]

2深度挖掘“渔”文化,打造特色渔村文化

海洋文化是博纵村的象征,它不仅代表了村民对自我的认同和历史的传承,同时也是村子依靠渔业发展经济的文化基础。建议村委会优先从整理和书写博纵村的历史、习俗和风土人情开始,形成详实的文档记录。接着,可以收集并展示村里老渔民的渔网、渔具和渔船等生活用品,同时开发独具特色的海洋主题民宿和举行海神礼拜活动,使得这些文化元素与村庄的规划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存了村民的历史记忆,也能通过文化的符号将博纵村的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居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博纵村的文化魅力。 此外,结合临高地区作为“滨海国际慢城休闲体验区”的特色,村委会还可以利用空闲的乡村教育设施,比如空置的学校,建立一个海洋文化主题的休闲书吧和乡村博物馆。这样不仅提供给村民一个文化学习的空间,还能增强游客对海洋文化的体验,从而推动博纵村民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局面[1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渔业面临着重大转型。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发展方向,推进建设绿色与可持续的渔业体系成为必然选择。这一方向不仅符合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还有助于内陆和海洋渔村的全面提质升级。 随着国家强调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外市场双循环的新发展模式,深化特色旅游和民宿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这一策略旨在挖掘和提升渔村的经济活力,增强其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的适应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博纵村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资源,发展成为海南乃至更广区域内的旅游亮点,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面向未来的渔业发展,不仅要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和谐,还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性。通过这样的多元发展战略,渔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3.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项研究将临高博纵村选为研究对象限制了研究的适用范围。鉴于乡村旅游地的独特性和区域差异,将来研究可以考虑不同的乡村旅游地,目的是增加研究成果的普遍适用性。在数据收集方法上,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但自行填写问卷可能带来主观偏见和答案误差,后续研究可以考虑采用深度访谈或观测等方式,以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数据。此外,虽然本研究考虑了如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居民幸福的影响,但仍有其他未涵盖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探讨更多潜在因素,如文化遗产和社区参与等,以深入理解居民幸福感的形成。在提出的幸福感提升策略中,尽管有诸多建议,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资源和政策上的限制。未来工作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策略的实用性和效果,确保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另外,该研究主要从居民的视角出发,未充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未来研究可以将这些视角纳入,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洞察。

东英国际慢城项目在临高博纵村实施,旨在倡导慢生活理念,开创了融合休闲游览和娱乐体验的“民宿+”商业模式。通过整合当地的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等服务,该项目有效地将乡村旅游转变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验区域。此外,该村落通过此项目,实现了从依靠传统渔业的经济模式向以旅游服务为主的新经济结构的转变,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增强其作为东英国际慢城一个关键产业支柱的地位。 未来研究将关注乡村旅游如何影响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来探讨。研究将拓宽从业者群体,采用改进的研究方法,考察乡村旅游与居民幸福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不仅将增进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认识,还将有助于验证和完善相关的策略建议,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地的持续发展,以及本地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环,向程,舒琮瀚,李月娴,王一冰,何星颖.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阆中市五龙村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3,34(4):86-96.

[2]张燕,李玲.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新疆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35-139+143.

[3]朱怡帆,何丹,范振杰.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J].地理科学,2023,43(9):1598-1607.

[4]陈思远,胡灿伟,王萍,胡钰涔,刘昕钰.居民旅游效应感知对乡村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恩施州为例[J].现代商业,2023(18): 3-6.

[5]孙颖.基于SEM模型的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3):20-23.

[6]Menghan W ,Ming M S ,Chang G , et al.A coordination analysi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 well-be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3,421.

[7]Xin Z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on residents’ well-being in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a case of North Guangxi[J].Heritage Science,2021,9(1):1-9.

[8]高璐璐.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9]徐思琪.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2.

[10]蔡定昆,许小帆.乡村旅游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了吗?——基于海南省博纵村微观数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2(6):120-129.

[11]冯声宇,谢君君.临高博纵村乡村振兴路径探索[J].今日海南,2022(8):61-6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