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式体验的红色旅游新发展模式应用
王教锐 李佳薇 陈文娟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508) 摘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国内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今中央财政对红色旅游的专项资金投入在持续的增加,依托政策资金助力,我国红色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红色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焦点,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1]。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沉浸式旅游”逐渐登上舞台,用其全新的演绎及体验方式使众多红色旅游景区打破传统,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与互动参与度,使红色旅游业焕发新生。本文将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为例,结合社会实践调研,探索沉浸式红色旅游新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总结实际应用经验。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桐庐县;文旅融合;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现状分析 1.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红色旅游兴起。近年来,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老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以及国内旅游的新亮点。同时,红色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的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主题旅游形式[2]。不仅可以创造和游览红色旅游路线和经典景点,是展示我国近现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播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红色旅游可以服务革命老区,带动地域经济发展,促进革命老区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脱贫致富。红色旅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红色旅游中,旅游者可以全面认识和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爱国精神的活动,学习革命历史、事迹,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农村地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他资源,不仅能够促进落后农村地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国文化。2015-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在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4部委联合公布的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有229个景区进入三期建设方案,占比达76.3%。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市场活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及景区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收入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2023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破万亿元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及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投资增速持续提速,发展空间广阔。 (1)中国红色旅游处于全方位发展阶段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展开,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聚焦于“十四五”革命老区,为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出台相关方案,明确革命老区红旅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充分激发革命老区红旅发展活力、潜力,深化革命老区红旅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并促进革命老区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对标国家“十四五”发展要求,结合新发展阶段特征,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红色旅游设施及服务品质,构建多元协同发展新格局等方面,给出了更加明确、科学的行动方案[3]。 在百年的奋斗中,我党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文物和物资。目前,全国固定革命文物3.6万多件,全国流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截至2021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景区管理体系[4]。据统计,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共包含300处经典景区和18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涵盖伟人故里、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陵园、革命纪念场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全国已培育形成浙沪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实现了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和协同管理。 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视,也预示着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革命老区创新振兴发展。目前,随着财政投资的增加,红色旅游的经济增速加快,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覆盖面以及群众基础,同时也呈现向产品与产品系统融合的方向逐步多样化的特征,红色旅游的融合为开拓行业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向包括六个方面:产业融合、产品与路线融合、精神融合、空间融合、技术融合、横向融合。随着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的多样化,日益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红色旅游消费主体呈现复兴趋势。 (2)红色旅游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随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红色旅游也成为老城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国内旅游业的新亮点。在党中央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发展持续向好,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人次,实现了10倍增长[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红色旅游表现出较强韧性,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中国红色旅游收入将逼近4000亿美元。2021年一季度全国红色旅游总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028%,2021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总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68.8%,“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 可以发现,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红色旅游依然强势不减,呈现稳中向好趋势。2022年红色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5.4%至13.24亿人次,景区综合收入增长18.3%。预计到2023年,红色旅游累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红色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红色旅游市场整体趋好,但部分区域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制约行业发展。 (1)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片面性 随着红色旅游发展进程加快,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争相开发红色旅游项目,缺乏区域性的统筹规划与开发概念导致缺乏地方特色和产品内涵,重复度高,红色旅游形式简单,内容枯燥,降低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而由于人们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中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不足 由于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足,红色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等现象仍较严重。在红旅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偏远地区,因资金短缺、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导致一部分红色资源受到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同时,旅游景点的“超负荷”运转现象屡见不鲜,也给旅游资源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5]。 (3)红色旅游发展机制有待创新 目前,即使人们倾向于将红色旅游与其他传播资源进行整合,也尚未做到很好结合。迄今为止,我国红色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包括参观纪念馆、生态旅游、演出等,缺乏创新,发展模式仍然相对“传统”,产业对旅游项目建设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新性,大多数旅游项目的展示方式陈旧,创新能力不足。“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的模式仍然是景区产业链扩大的主要模式,虽然“红色旅游+古村落”和“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的红色旅游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相关项目仍然较少,缺乏推广。情感建模与发展模式相对“保守”。对于“互联网+”,“IP构建”还缺乏方法和手段。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发展模式规划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沉浸式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1.沉浸式旅游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文旅经济的升温,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实景演绎场景空间的沉浸式旅游逐渐从幕后走上文旅行业的台前。沉浸式旅游是体验经济与互联网科技时代共同的产物,从原有依托“剧场理论”诞生的沉浸式演出,升级迭代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现代声、光、电手段呈现的现实与虚拟交汇的科技影像汇,即通过VR、数字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给予游客“沉浸式”的旅游体验。现如今语境下所指的“沉浸式旅游”,是“电影工业艺术”、“虚拟现实科技”与“夜经济”共同孕育的产物,一般带有画面感强、视觉效果体验佳、声光电综合利用等特征。 2.沉浸式旅游相较于传统旅游的优势 (1)提升游客体验感及互动性 沉浸式旅游作为体验经济时代的产物,体验性是其相较于传统旅游项目最本质的区别及优势。当前,沉浸式旅游较为重视游客视觉体验与互动性,一般通过视觉影像营造出本不存在事物的立体影像,或通过游客互动参与呈现指定场景画面。这些体验价值,对传统旅游业都称得上是一种颠覆。 (2)实现景区文化价值的提升 沉浸式互动科技技术相较于传统旅游项目,能够实现景区文化价值的提升。旅游景区所提供的文化产品项目不仅有娱乐的作用,更承担着弘扬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东方魅力的时代课题。旅游文化必须体现地方民俗特色,而有些景区仍然在打造不少欧美文化旅游项目,甚至邀请外国舞蹈团体载歌载舞作为卖点,导致这种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项目一经推出,短期内虽然能吸引眼球,却实则难以为继,其根本原因就是采用强行嫁接的文化,很难在传统文化土壤中健康生存,缺乏文化的深度,也缺乏艺术的渲染力。 (3)为传统旅游项目带来新的生机 其次,沉浸式旅游作为熟练运用声光电手段的新型产物,不仅在体验感上赋予消费者超值体验,而且在视觉效果传播与画面宣传传播上,也远远超出传统旅游项目的传播半径。“沉浸式”旅游项目,通过融合虚拟与现实技术,可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为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带来新的生机。因此,沉浸式互动体验馆能够在景区开一家火一家的背后,是由于其极大的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使得游客更愿意在沉浸式的氛围中打卡消费。 (4)打破游客与场景项目之间的固有边界 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游客与场景项目之间的固有边界,极大的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热情,有助于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网红体验项目,创造持续经营的经济效益。最初的“沉浸式体验”仅仅体现在景区大型表演项目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舞台的边界被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表演的形式由平面转化为立体,即观众不仅是观众,而表演者也不再是表演者。观众作为沉浸式体验的受众,已经融入到剧情中来,参与到了故事发展的脉络中,并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存在。 3.沉浸式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年轻一代成为新的消费者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者呈现出国际化、年轻化的趋势,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逐渐成长为市场主力人群,因而整个消费领域具备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条件,文化消费升级也成为了时代造就的新趋势。今日的消费新势力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拥有开放、独立的特质,消费行为和习惯也随之有了巨大的改变。相比于精打细算和务实消费,他们更加追求兴趣消费、情感共鸣与体验至上,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驱动,为“共鸣”和“体验”买单。而在沉浸式旅游中,观众们成为了内容的参与者,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积极选择、探索和体验其中的变化,这大大满足了新消费者们对自我实现和探索世界的需要。 (2)沉浸式消费场景拥有广阔的商业空间 沉浸式旅游可以将消费场景与体验过程结合,并创造出商品消费的可能性。将市场营销引入沉浸式旅游中,可以带来比传统市场营销更高效率的消费转化。而沉浸式旅游的衍生品恰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场景和渠道的赋能,可以实现游客交互、心动、购买的可能。沉浸式旅游允许观众从被动的视听体验到主动的体验,为商品、营销植入物和衍生品的商业销售提供广阔的空间。 (3)沉浸式旅游具有创新优势 沉浸式旅游作为经济时代体验的产物,与传统旅游项目有最显著的差异。目前,沉浸式旅游更注重游客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性的提升,通常会通过制作3D视觉图像,或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根据游客作出选择的不同而呈现特定的场景图像。这些体验价值可以说是对传统旅游业的颠覆。沉浸式旅游作为一种巧妙运用声光设备的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其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而且在视觉效果和图像广告方面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旅游项目的范围。此外,沉浸式旅游作为一个处于成长期,在旅游领域具有极大上升前景的新生事物,在好奇心、主题取向、社会属性等方面也能对传统旅游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沉浸式红色旅游的实际运用——以桐庐县为例 1.桐庐县红色旅游现状 桐庐县是一所具有浓厚的红色革命历史背景的县城,桐庐县共有省、市、县三级15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约10000多人次。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严子陵钓台碑园和桐庐金萧支队纪念馆、桐庐县叶浅予艺术馆市级4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桐庐县是一座具有发掘潜力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地。笔者将以桐庐县为例,用沉浸式视角探究桐庐县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近年来,桐庐县新合乡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优势,通过以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红色新合,难忘金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对原建于2006年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旧址进行修缮提升利用,打造了以山桑坞遗址群为核心区,纪念馆和后勤基地、被服厂、修械所、千人审判大厅、干训班等遗址相呼应的“一馆十址”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同时实现了金萧支队纪念馆数字化展陈提升和影视化场景还原。转变以往仅停留在看图片、听讲解、拍照片的观光层次,不断释放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实现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一盘棋推进,成为美丽城镇建设的助推器。 2.桐庐县沉浸式红旅发展经验总结 (1)运用沉浸式体验推动红色资源整合 新合乡位于浙江省桐庐县东南山区,是浙江省革命老区乡。因为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来到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乡政府;解放战争时期,这儿又成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活动的根据地和后勤基地。至今,全乡仍保有革命遗址10余处。如今,这里已成为省党史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省75个红色旅游重要景区景点群之一,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近年来,桐庐县新合乡以“旅游+党建”模式,打造“红色新合、难忘金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提出打造“浙西地区红色旅游第一目的地”的目标,完成红色新合旅游规划。深挖“农旅结合”文章,依托好山好水好环境,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研发“趣新合”小程序,实现红色新合的数字之旅。新合乡围绕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乡目标,以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为主要导向,形成一个集农产品、中药材加工为主要业态的共富小微园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传统特色农产品、党建共富联盟为圆点,实施一批产业共富项目,多渠道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以红色研学为引领,以红色山乡节——索面季、采茶季系列活动为载体,唱响“红色山乡”品牌,助推新合红色乡村旅游发展。 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旅游景区中应用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沉浸式体验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到来,还可以为景区中的食宿服务、景区特色产品、文创产品、旅游附加服务消费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沉浸式体验也为新合乡的旅游管理提供科学化决策,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实现“一站式”管理和在线旅游的高效行政目标,推动旅游资源的统一整合和规划,降低资源整合难度,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新合索面”等品牌的知名度。 (2)运用沉浸式体验突破地域局限 桐庐县作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布了六条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与景点景区、艺术乡村串联,打造文旅多元融合体验,促进文化旅消费。新合乡对所在地金萧支队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旧址进行修缮提升利用,打造了以山桑坞遗址群为核心区,纪念馆和后勤基地、被服厂、修械所等遗址相呼应的“一馆十址”学习教育基地。同时实现了纪念馆数字化展陈提升和影视化场景还原。打造“线上线下”完整的红色文化数字化产业链条,因地制宜探索红色旅游数字化改革发展新模式,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教育资源。 沉浸式产业是一种全新经济业态,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地域旅游观光的局限,迎合了消费升级需求,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还可以解决红色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增加游客的参与效应。 桐庐县将沉浸式体验与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贯穿于旅游项目的全产品产业链,有利于帮助景区打破空间的枷锁,融入景区现有环境,促进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解决红色旅游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赋能红色旅游发展。同时,红色旅游是一种主动的教育形式,是红色教育的一种新式创新。桐庐县突破了传统方式接受教育信息的局限,以学习性促进红色旅游景区的沉浸式体验。 (3)运用沉浸式交互体验增加游客体验 桐庐县以数字纪念馆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让游客沉浸在悠久历史中,亲身体验惊险体验,让每一位游客深入了解红色景区的精神内涵。2021年以来,桐庐县抓住创党100周年的机遇,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实现了红区数字化现代化。基于5G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红区和红区表现为现代VR场景。建成红色旅游数字服务平台,通过两端、平台、驾驶舱的建设,规划了红色研究渠道和红色资源的数字展示,将红色文化与景区和艺术村相结合,展示了当地百年革命文化和发展历史。同时,桐庐县以创党百年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红色旅游新产品线,构建丰富的红色文学旅游体验。 沉浸式旅游可以让游客从感觉和认知逻辑的角度体验当地的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支持5G和数字虚拟技术(VR)的历史全景和实时图像直播,让游客随时随地回到互联网上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场景,加深对触摸系统和认知逻辑革命精神的理解。桐庐县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为学习、交流、教学创造了新的平台,为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和教学提供了各种新的途径,在增加游客体验的同时更好地宣传了红色文化。 四、总结 沉浸式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和教育、体育、科技、艺术等各行业融合发展的结果。近年来,沉浸式红色旅游内容呈现井喷态势,“沉浸式”已然成为引领青年群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体验的发展方向,在给予给予游客全新的视听体验的同时,也以独一无二的“体验感”打开了乡村振兴新思路[6]。 沉浸式互动体验在桐庐县红色景区的创新应用,发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为革命老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沉浸式红色旅游这是一个全新的经济项目,更是一个文化和政治项目,更是造福党、国家、人民的重要举措。发展沉浸式红色旅游可以更好地加强传统革命教育,弘扬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超.苏区振兴背景下三明市森林体育康养旅游发展策略[J].三明学院学报,2022,39(3):1-7+57. [2]胡明红.论红色旅游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市场,2016(30):215-216. [3]用活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带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J].乡村振兴,2022(2):22-23. [4]单钢新,陈怡宁.新时期我国旅游需求侧管理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探讨[J].决策与信息,2022(10):24-36. [5]左婷.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18. [6]邓昭明,夏杰长. 沉浸式旅游:红色叙事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9-22(007).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沉浸式红色旅游的挖掘与发展——杭州富春红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329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