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用
——以泰安为例 刘晓旭 (泰安市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创新方式和旅游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其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特色,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和新热点。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时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展开理论概述,再以泰安市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泰安市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泰安市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等,为未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方向,以提高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实现社会效益等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泰安乡村民宿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1.产业融合与共生理论 产业融合与共生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产业理论,它强调产业的相互关联性和相互促进性,认为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更丰富的资源,并可以实现共生共赢的局面。产业融合与共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的整合,强调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升价值。二是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能够实现跨界融合,增加互补性和差异性,促进创新和升级。三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跨产业融合能够使企业具备多元化发展的能力,避免产业单一化带来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经济韧性。四是产业的生态共生,不仅要考虑单个产业的发展,而更应该考虑产业链营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多因素的共生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共同提升。总之,产业融合与共生理论以产业间协作、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为主题,强调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共生,这对于推进创新型、跨界融合型企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其机理主要包括动因、条件和效果三个方面。 (1)融合动因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两大亮点。两者之间有较高的融合性,将两大产业结合为一体,可以以小见大,在旅游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变化。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逐渐被看作是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则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化,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应对方式。 (2)融合条件 一是技术支持。当前,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于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为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二是政策支持。在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一种产业模式,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政策扶持成为两个产业之间相互合作的背景和首要条件。三是人才培养。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需要具有双重背景的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可以通过专业技能与商业知识相结合,为融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融合效果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文旅融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经济效应。其融合可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产生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二是推动城市建设。文旅融合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充分发展,推动城市品牌和形象的提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增强文化吸引力。文旅融合可以丰富旅游元素,提高旅游“软实力”,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塑造民族形象。文旅融合可以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产品呈现给外界,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塑造民族形象。五是促进文化交流。文旅融合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同时也加强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提高了民众素质和国际影响力。 3.文旅融合的社会背景与政策优势 (1)我国新时期推进文旅融合的社会背景 一是消费升级和文化需求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升级,对精神需求、文化娱乐等方面更为重视,文旅融合已是市场热点。二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下,旅游业在中国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业与文化经济的融合,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国家支持政策的激励,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信心增强、投资加大,开创了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 (2)我国新时期推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条件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文旅融合的政策和举措。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鼓励文化创新与文化企业间的合作,支持文化企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又如《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旨在顺应当前时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趋势,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实现文化优势、旅游资源、市场需求、资金流通的有效组合,打造体验更佳、特色更鲜明的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发展,让旅游产业成为实现文化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泰安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基本评价 1.泰安旅游资源总体现状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因泰山而得名,寓意“国泰民安”。境内的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作为著名的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泰山以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特色鲜明的泰山文化等特点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泰安市北邻泉城济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处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黄金旅游线路中心,是“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核心区域。除了泰山之外,泰安市还有徂徕山、莲花山、神童山、云蒙山、白佛山等山脉,以及泮汶河、芝田河、明堂河、梳洗河等河流,境内的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为古梁山水泊遗存水域,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泰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市内文物建筑、博物馆单位数量众多,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泰山、齐长城泰安段、大运河泰安段),不可移动文物2422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105处。城区的岱庙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综合分析,泰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以泰山为代表的壮美自然景观和以岱庙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游客有着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同时,泰安市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打造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借助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安十大伴手礼推介”“泰山东岳庙会”等品牌节会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泰安市的文旅资源优势逐渐显现,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逐步提升,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山东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泰安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 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泰山区和岱岳区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泰山区的“福憩泰山旅游民宿集聚区”和岱岳区的“泰山·九女峰旅游民宿集聚区”。这些乡村民宿发挥坐拥泰山,景城一体的独特地缘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泰山吸引人,泰城留住人”的定位,以农家生态环境、人文风情为主要特色,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 “福憩泰山旅游民宿集聚区”按照“一舍一品引领、连点串线成片”的思路,积极探索“大物业”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同时成立民宿党建联盟,形成了民宿业主之间抱团发展、互助互补合作模式,融合了观光度假、娱乐消费、研学体验、文农特产、特色美食五种“民宿+”的发展业态,形成了“集聚片区引领、品牌民宿驱动,多元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 “泰山·九女峰旅游民宿集聚区”围绕“休闲旅游、现代农业、高端民宿、康养颐居”四大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鲁商、泰山茶溪谷、乐惠农业、巴富洛等21家重点企业,打造了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院、九女峰书房、故乡的月、彩韵田园等一大批特色项目,打响了“泰山茶溪谷”“岱代相传”等特色品牌。 3.泰安乡村民宿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游客对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不断提高,乡村民宿旅游成为了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动力。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市场也在逐渐壮大,经过近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泰安市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市场规模方面。伴随着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回归自然、回归家乡的情怀日益显著,大众旅游的焦点再次由城市回归乡村,这一转变推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以民宿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模式,政府下大力气扶持民宿业的发展,加之泰安市有泰山这一独特的“吸引物”,泰安市的民宿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客源市场方面。乡村民宿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城市游客,常常是一些想要远离城市喧嚣,体验乡土文化、农业生产和田园风光的人。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民宿旅游也越来越受欢迎。 三是市场竞争方面。虽然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乡村民宿的发展中,环境、服务、价格等因素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民宿的经营者需要在保持本地特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体验、加强宣传推广。 四是发展前景方面。近年来,为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泰安市大力发展旅游民宿,充分迎合了游客亲近自然风光、享受田园生活的“微度假”“旅居”消费新诉求。可以说,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方面的加强,相信泰安市的乡村旅游民宿市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泰安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成功案例 “福憩泰山旅游民宿集聚区”依托泰山山前片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发展新动能,打造旅游新标杆。该民宿集聚区于2021年10月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于2022年6月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 (1)高起点规划设计。把泰前片区民宿集聚区发展放在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进行审视和布局,对白马石村等6个村规划“一个核心引领、五大片区并进”的发展格局,对涉及15家精品旅游民宿按照“一舍一品引领、连点串线成片”的思路,着力打造“全国数得着、全省叫得响的旅游民宿集聚区”。同时,加强与山东大学、山东省民宿学会、旅游协会等多方交流合作,为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 (2)打破管辖区划限制。对该集聚区所在的环山路以北、红门路以东、天烛峰路以西,东西距离约7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的区域,打破泰山区与泰山景区的区划限制,争取泰山景区在行政审批、基建管辖等方面的支持配合,共享环境、交通、水系等各类优质资源,合力进行规划和布局,确定集聚区四至,共建良好的区域管理运行机制,共同破解“靠山吸引人、靠城留住人”难题。 (3)争当特色旅游标杆。在做好该集聚区整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利用各类优质民宿资源,以“在·官岭、曳尾园、花筑·陌云、净舍”为代表,引领打造“开门见山、出门见绿”的“慢生活”民宿标杆。在规划设计上,彰显平安吉祥的泰山文化,凸显山水相依的地域特色;在优化环境上,完善科学高端的服务设施,打造怡人的旅游环境,为叫响“文旅胜地”靓丽名片,打造近悦远来品牌形象贡献文旅力量。 2.泰安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优势与困境问题 (1)优势表现 一是城市压力释放,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放松心情、摆脱城市喧嚣的方式。 二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注重提升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历史资源,突出宣传乡村文化和民间文化。 三是低成本高收益,泰安市的乡村民宿经营成本相对较低,且通过对游客提供多层次服务,提高利润空间。 四是游客体验满意度高,泰安市的乡村民宿经营者注重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游客提供温馨、舒心的落脚地,热情为游客提供帮助,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2)困境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个别乡村民宿建筑古老、设施陈旧,且管理水平不规范,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及隐患,影响游客的入住体验;管理机制方面,相关政策不够完备,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民宿监管主体不明确。 二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数量逐渐增多,但由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不同,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距离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游客需求。 三是专业化人才缺乏。泰安市乡村民宿经营者多为个人经营,强调的多是传统文化及个人特色,而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化管理人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影响投资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交通优势不够明显。泰安市的乡村民宿多数位于山前片区,道路较为狭窄,停车较为不便,民宿指示牌不够明显,个别民宿距离城区或热门旅游景点较远,游客前来体验往往需要较高成本的交通费用,限制了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五是品牌宣传力度缺乏。尽管泰安市的乡村民宿发展迅速,但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缺少品牌推广和宣传营销,存在流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综上所述,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创新发展,注重人力资源投入和管理规范化,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基础设施升级、服务质量提升和宣传推广上,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蕴优势,提高乡村民宿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四、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路径建议 1.规范与个性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需要规范与个性相结合,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以提高乡村民宿旅游的品质和形象。政府层面,需要加强对乡村民宿的监管和规范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和制度,要求民宿经营者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入住体验,确保游客的健康安全和满意度。同时,对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修建道路、加强供水供电设施、完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等,改善乡村民宿的硬件设施和环境。经营者层面,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个性化服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旅游服务,增加游客体验感。例如可以设置农家采摘、原生态时令菜品、乡村文化体验等特色服务,并打造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品牌民宿产品,塑造个性化的民宿形象。此外,政府和民宿经营者可以合作开发一些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民宿的文化魅力。例如可以在民宿中设置文创展示区、非遗体验区等文化交流的场所,将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推广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提高民宿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2.体验与满意相结合,提升产品与项目服务质量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需要体验与满意相结合,提升产品与项目服务质量。一方面,民宿经营者需要注重提升游客体验感,提供高品质、舒适、个性化的入住服务,例如注重氛围打造、改善卫生设施、提供优质用品和智能产品等。同时,民宿经营者也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例如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完善的食品卫生检测、全天候管家服务、旅游咨询和门票预订等服务。另一方面,由政府部门搭台,联合当地的旅游景点、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演出团体等,与民宿开展跨界合作,打造独特的民宿旅游产品,例如推出乡村集市、非遗文化展示周、文化大集、民乐演出等形式。这种跨界合作能够增强乡村民宿旅游产品和项目的特色和吸引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竞争与可持续相结合,引进专业化人才与资源扶持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需要竞争与可持续相结合,引进专业化人才与资源扶持,以增强乡村民宿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民宿开发的支持和投资,例如提供资金、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承担一部分风险、补贴部分成本,激励民宿经营者投入开发、提高品质。此外,政府还可以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例如通过提供专业培训、短期交流机会等方式,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管理和营销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建立乡村旅游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产品推广、优质服务、标准化管理等服务,协同企业共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市场调研、推广活动等营销支持,协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由政府牵头,建立乡村民宿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强民宿与餐饮、交通、文化、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共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交通与地域优势相结合,以沿途体验缓解出行难题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交通与地域优势相结合,以沿途体验缓解出行难题。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路网的改善和升级,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优化交通服务,例如提升道路安全设施、增加公共交通路线、完善道路标识牌等。此外,政府还可以注重乡村旅游公共交通接驳的规划和建设,增设旅游直通车,让游客方便前往目的地。通过旅游巴士、共享出租车等方式改善交通流动,同时设置乡村民宿的宣传标志,方便游客寻找目的地。另一方面,政府和民宿经营者还可以利用文化和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民宿主题,将农村庭院、果园、田间小路等打造成特色景观,让游客在沿途感受纯朴、自然的乡村文化风情。此外,还可以通过修建自行车道、徒步漫道等方式,增加游客在旅途中与自然景观的互动体验。 5.空间与信息化相结合,多媒体优势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泰安市的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空间与信息化相结合,多媒体优势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一方面,政府和民宿经营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开放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包括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加强对乡村民宿旅游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可以将文化、生态、美食等特色与民宿融合,推出定制旅游线路、打造主题旅游项目,强化民宿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和民宿经营者还需注重空间利用和呈现,通过平面设计、建筑美学、景观规划和装饰等手段呈现出特色乡村民宿建筑和环境,凸显品牌的风格和气质,为品牌建设做好奠基工作。 五、结束语 随着文旅融合视域的深入推进,泰安市乡村民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广阔的未来展望。未来,政府和民宿经营者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开展更多创新性的旅游项目和体验式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同时,需要注重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和利用好地方自然、人文资源,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政府和民宿经营者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从而为乡村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董春月.试析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西部旅游,2023(6):100-102. [2]黄利剑.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研究——以江西庐陵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4):62-68. [3]蒋川.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以新疆伊犁民宿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2(17):74-76. [4]司胲锐.文旅融合背景下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西部旅游,2022(14):30-32. [5]盛琳琳.基于乡村民宿旅游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西部旅游,2022(12):37-39. [6]更松求吉.玉树州乡村民宿旅游发展路径选择——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J].攀登,2019,38(5):8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