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影响 应用 电子商务 国有企业 一带一路 发展 影响因素 商业模式 上市公司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

2023-12-15 12:0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宇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的现有文献,了解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相关依据。本文主要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文献综述:(1)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研究,主要从缺陷存在及影响后果、缺陷整改及影响后果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2)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3)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和内部控制缺陷与股权融资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一、引言

我国仍然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融资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很难在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导致许多投资机会丧失,企业无法达到最优的投资水平,影响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根据《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融资成本为7.6%,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大于10%,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约束,如何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存在的融资约束境况,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融资约束的形成原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那么如何解决融资约束是企业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方红星(2015)认为企业存在的信息沟通问题会增加外部融资成本[1],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企业融资约束增加的主要因素。丁友刚(2016)发现信息不对称会影响融资渠道,导致投资者无法识别经营风险,阻碍外部融资渠道[2]。以上研究均从外部渠道解决融资问题,而现实情况是,在已知外部环境会影响融资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无法准确预知外部环境变化,决策存在较大的随机性[3]。而企业内部管理、治理方式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措施,可以提升企业对外披露质量,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制,可作为缓解融资约束问题的切入点[4]

本文立足于内部控制视角,探究融资约束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经济后果。目前已有文献主要对内控缺陷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和融资约束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也没有考虑监管制度的变化是否会产生影响作用。我国进入强监管时代后,内部控制的相关数据相较于2012年之前的自愿披露更全面。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将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内部控制管理相对较弱。过往的研究并不考虑权益类融资和其他商业融资行为,只考虑债务融资方式。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对管理者行为和其他监管投资机构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

二、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研究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以及影响后果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以2008年由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准。之后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产生的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无法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内部缺陷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重要标准,何种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呢?

公司治理。国外的主要研究集中在由管理层、董事股东、监事会和外部投资者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董事管理层人数、管理权和控制权合一等都会产生内部控制缺陷。许宁宁(2017)认为管理者能力越强,越容易发现内部缺失问题,有利于企业提升价值[5]

外部审计。谢凡(2016)讨论如何规避风险时,发现提升内部控制能降低审计风险,实现企业规避风险[6]Chen2017)认为内部缺陷存在外部特征,例如审计师的任期、职业能力等。还有学者讨论不同维度民族文化与内部控制缺失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文化差异、权力与文化的距离会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而回避文化则呈现反作用[7]

前面主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如果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有哪些经济后果呢?首先表现在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会存在盈余质量和盈利持续性问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会下降。伊律(2017)认为缺陷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完全,会计稳健性较差[8]。其次会产生高额审计费用。Hogan2008)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提升企业的审计费用,且审计费用的增加额与风险相关[9]Goh2013)审计师在审计重大内部缺陷的公司时,无法确定持续经营能力,所以识别风险和审计流程相对繁琐导致产生更多的审计费用[10]。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关系。张宜霞(2011)认为风险导向型会让审计费用下降,并且这种相反效应也适用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情况[11]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以及影响后果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更深入的研究内部控制。杨兴龙(2013)发现内部控制时防范风险的最优方式,如果外部环境变化产生了风险,内部控制则通过抵挡风险来保证企业继续生存下去[12]。但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企业的免疫系统也不完善,因此管理层需要对内控缺陷进行整改。有学者认为长时间没有弥补或完善企业存在的内部缺陷问题,会影响企业的信息披露[13]。因此,当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时,应立刻完善内部控制,以避免企业的不良表现反映在资本市场和股价上。有效的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能够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14]

内部控制及时整改会对外传递良好的信号,可以解决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问题。林钟高(2017)认为内部缺陷完善后可以缓解财务风险,提高对外信息披露质量,获得企业价值的提升。李帽帽(2016)认为内部控制可以缓解合规风险。同时供应商也会降低信用成本反馈机制。

现有学者对于内部控制披露的经济后果结论并不一致,虽然可能是由于样本选取、方法选择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披露缺陷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企业可以选择隐藏某些信息,或者不披露一些关键指标,特别是像内控缺陷这样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导致外部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下降。这种信息选择和主观规避使企业的真实情况和财务报告显示的存在巨大的差异。

Chen2013)通过财务重述和缺陷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内控缺失问题。发现确实有未披露内控缺陷的企业,且管理层和审计人员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15]。许宁宁(2013)认为企业如实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会降低资本成本,会比隐瞒更容易获得融资[16]。朱彩婕(2016)认为企业如实披露存在的缺陷,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行业监管和法律监管的惩罚,同时资本市场也会制裁,故以上不利因素不会激励企业如实披露,产生逆向效应[17]。目前,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可以参照,也没有整改后对融资约束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大部分研究都缺少实质的量化分析,且较少的从公司治理方面研究作用机制,比较整改前后的经济后果的差异性。

三、融资约束相关研究

(一)融资约束

根据经济学市场理论解释,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时,企业的投资行为与公司本身经营状况无关,只和企业投资战略相关。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善,那么企业无法依据理论成本获取资金,外部融资渠道资金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的投资效率下降。根据过往的研究表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引起外部融资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所以企业的融资决策需要考虑外部融资约束情况。Myers1984)创新性的总结出优序融资理论,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使得企业放弃一些投资价值较高的项目。Gertler1992)认为经理追求自身利益会影响投资人利益,所以需要风险补偿,向资金需求者索要更高的资金回报。不同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状况不同。国外研究学者认为融资约束的前提是双方可以共享融资渠道和客户群体,资本进入市场不受阻碍。但我国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差距、融资渠道的差距,所以中小企业会遭遇更大的融资约束,特别是在资本数量和融资渠道上,这样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利于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

(二)影响融资约束的因素

企业存在较高的融资约束会错失优秀的投资项目,并且使得企业缺乏资金足够的供给,当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风险,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政策不确定的环境下,特别经济下滑阶段,更需要企业持有大量现金来应对宏观风险。江龙(2011)发现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需要持有更多的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18]。祝继高(2009)认为企业处于货币扩张时期,融资渠道更稳定,企业更容易进行创新活动,而以现金持有来降低融资约束,这种效果治标不治本[19]

有学者探究可抵押资产是否会影响企业融资,结果发现抵押资产越多,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少,融资问题越低。Firth2011)发现可抵押资产目的是为了降低机会成本,属于保障体制中的一环,可以通过企业的抵押资产来判断企业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越高,投资者越有信心将资金投入企业,从而降低了融资约束问题[20]。李茫茫(2013)认为实物资产抵押的可以降低融资约束,其中固定资产的抵押效果更好而无形资产效应不明显。尹志超(2011)发现可抵押资产在不同的信用等级企业效应不同,可抵押资产当作一种信号传递作用,缓解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21]

现有文献探究融资约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不同的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所以融资约束也不相同。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完善,融资方式比较的固定且融资渠道不稳定,并且金融工具发展缓慢,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22]。除了宏观环境的外部影响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一些现金持有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资金。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可以结合宏观形势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管理者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融资约束[23]

四、内部控制与融资约束

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真实准确,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内部环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内部控制可以识别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风险,并帮助进行投资决策和矫正低效率投资行为[24]。信息沟通交流和信息渠道的稳定减少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林斌(2012)认为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上,内部缺陷问题导致契约双方无法解决冲突,并且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识别风险并加以解决会影响其他的组织活动。所以企业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制,不仅有监督高层管理的作用,更有维护企业的交易公平,解决存在的融资约束问题[25]

(一)内部控制与债权融资

余晓燕(2018)在探究内控缺失是否会降低债权人信任,如果产生了信任问题,那么债权人会期望更高的投资回报并且提升自己的债务融资成本,未评级债券产生的债务成本更高[26]。徐静(2018)分析披露内部控制问题的公司会产生哪些经济后果,发现该样本下贷款比未披露的高28%,并且合约中存在更多的限制性条款[27]。王海滨(2014)通过分析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判断其经济后果,债权人由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需要提升债务成本[28]。王艺霖(2014)认为内部控制问题如果存在会增加债务融资成本,内部审计和股权结构并不会有显著作用[29]。彭凯(2019)分析企业风险问题时发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的不确定性显著相关,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成本,而内部控制加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证明了政府监督和政治关系都能影响信贷约束,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30]

(二)内部控制与股权融资

过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方面,通过数据样本证明信息披露抑制股权成本。谢德仁(2016)通过建立股权融资成本模型,分析出公司风险和信息披露的影响作用,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导致更高的股权融资成本[31]。并且内部控制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融资决策,管理层控制能力较弱会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权益成本的提升。但是也有学者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王雄元(2018)认为内部控制是可以降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减少融资成本,同时如果完善了内部控制缺陷也会降低股权融资成本[32]

五、文献综述小结

目前学者主要探究内部控制缺陷现状的作用机制和经济影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统一。首先,学者的研究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不同,并且变量的衡量标准和数据处理方式也不同。目前研究内部控制问题,存在明显的样本选择问题,特别是存在披露存在缺陷的假设,并没有考虑公司的隐瞒行为,忽略缺陷不披露等情况的发生。林乐(2013)发现缺陷披露不等于缺陷存在,对于公司来说披露缺陷信息是严重影响企业行为的,要充分考虑管理层选择信息披露的动机,所以研究中无法避免存在部分公司没有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33]。不同制度环境下,监督管理质量和宏观经济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过目前没有关于缺陷存在、披露和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建立,特别是我国关于缺陷整改方面的论文更加缺乏,没有实证检验,只有少数学者研究公司治理整改的作用机制,并没有继续深入的研究治理方式中的内部控制领域[34]。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缺陷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也帮助企业找到完善内部控制最好的路径[35]

融资约束领域主要研究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因素不仅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发展等外部因素,还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层无法准确预知,但是可以准确把握内部的经营情况,所以微观因素才是管理者应该集中解决的问题。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的不同成本差异较大,而扩展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才是管理层融资决策时应该考虑的事情。对于投资者和融资机构来说,能够获得匹配风险的收益才是关键因素,所以企业如何更好的把握住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影响融资问题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已经实证发现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也可以提升信息披露治理,传递出企业发展良好的信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企业的融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解决融资约束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陈作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J].会计研究, 2015(04):70-77+96.

[2]樊后裕,丁友刚.内部控制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吗?[J].财务研究,2016(04):22-32.

[3]李越冬,严青.机构持股、终极产权与内部控制缺陷[J].会计研究,2017(5):85-91.

[4]林斌,林东杰,谢凡,胡为民,阳尧.基于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 2016,(12):12-20.

[5]许宁宁.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 2017(02):80-88.

[6]谢凡,曹健,陈莹等.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分析——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强制实施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6(09):62-67.

[7]Chen G Z,Keung E C.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egal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2018,17(1):69-87

[8]伊律,徐光华,易朝辉.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J].会计研究,2017(02):69-75.

[9]Hogan C E,Wilkins M S. 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219-242.

[10]Goh B W,Krishnan J,Li D.Auditor reporting under Section 404: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3):970-995.

[11]张宜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内地在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70-77.

[12]杨兴龙,孙芳城,陈丽蓉.内部控制与免疫系统: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思考[J].会计研 究,2013(03):65-71+96.

[13]林钟高,丁茂恒.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内部150 控制监管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7(04):73-80+96.

[14]林钟高,丁茂桓,王龙.政府监管、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投资者风险感知——基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7(03):35-66

[15]Chen Z A, Du J M,Li D H, Ouyang R.Does foreig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ncrease return volatility?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37(2):660-669.

[16]赵息,许宁宁.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J].审计研究, 2013(04):101-109.

[17]朱彩婕,刘长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于国有上市 公司2010-2014年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7(04):97-105.

[18]江龙,刘笑松.经济周期波动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 2011(09):40-46.

[19]祝继高,陆正飞.货币政策、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管理世界, 2009(03):152-158

[20]Firth M,Rui O M,Wu W.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state ownership on corporate litigation in China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11, (8):573-607.

[21]尹志超,甘犁.信息不对称、企业异质性与信贷风险[J].经济研究,2011(09):121-132.

[22]王莉莉.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修复研究[J].财会通讯,2021(08):63-66+122.

[23]许宁宁.上市公司高管因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受到惩罚了吗?[J].企业经济,2021,40(04):55-65.

[24]王晨曦.内部控制缺陷传导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21(07):106-115.

[25]刘又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财务危机[J].财会通讯,2021(04):142-145.

[26]佘晓燕,毕建琴.负面偏好与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8,31(4):45-61.

[27]徐静,葛锐,韩慧.自媒体传播渠道对内控缺陷披露市场 反应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8(5):113-120.

[28]王海滨,于长春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5):69-75.

[29]王艺霖,王爱群.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对权益资本成 本的影响——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4(2)123-130+143.

[30]倪娟,彭凯,胡熠.连锁董事的“社会人”角色与企业债务成本[J].中国软科学,2019(2):93-109.

[31]谢德仁,郑登津,崔宸瑜.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潜在的“地雷”吗?——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5):128-140+188.

[32]王雄元,欧阳才越,史震阳.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与税收规避[J].经济研究,201853(1):138-152.

[33]林乐,谢德仁,陈运森.实际控制人监督、行业竞争与经理人激励——来自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9):36-43+96.

[34]张萍,杨雄胜.中国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内部控制模式探索——基于明代龙江船厂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8(2):161-175

[35]聂顺江,田训浩,张筱.企业声誉与内部控制缺陷隐藏:抑制还是庇护[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1,18(03):21-3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