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研究
陈亚婷 中冶建设高新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董事会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面向企业未来发展、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时期完善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必须强调董事会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推动国企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阶段,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逐步回归到市场的基本面,科学治理创造长期价值的重要性空前突显。作为治理制度的重要环节,优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成为企业发展的突出课题。法人治理机制的规范建立,政企分开和权责明晰目标的实现,股东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和运作等目标的建立,必须依托于企业董事会治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趋利性是企业的天性,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董事会建设是企业管理方式的规范化,董事会作为股东资产和利益的代理人,对公司的重大战略、经营管理与企业的重要资源配置进行科学安排。 要提高公司的执行效率,就需要在公司治理中让董事会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对企业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的决策,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负责。其次,国有企业建立董事会制度,强化企业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有助于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再次, (三)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企业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企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的目标实现,依托于完善的管理机构体系,并通过不断推进与深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国内外对董事会的职责定位来看,董事会主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是通过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战略分析和科学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企业内外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准确把握公司的总体发展方向,确立企业主要的行动计划,增强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任免高级管理人员,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和考核,制定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和报酬方案。可见,董事会履行好职能,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短期效率和长远价值,促进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而言,国有企业在着力董事会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董事会的重要作用。那么,具体而言,现阶段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国有体制根深蒂固,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 建立董事会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但其董事会建设仍在传统企业体制的影响之下,导致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一把手说了算的现实问题仍比较突出。于是,一把手盲目决策、错误上项目,在董事会的决策中走形式,决策权紧紧握在一把手之中,进而造成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风险。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进程中,首先要落实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夯实董事会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受制于现行制度,经理层选聘难以充分依托“市场化”原则 当前,在国企改革中,其行政级别仍然存在,这就导致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都是上级组织任命,对于依托市场化原则选聘经理层的操作未能付诸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八成的国有企业,其经营管理者由上级组织任命,而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大型上市国有企业,有近六成由组织任命。“企业领导人的选择更多是基于个人关系和政治上的效忠,而不是企业家素质和业绩。”这导致企业领导人没有追求企业利润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董事会的有效建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经理兼任懂事的情况普遍,企业内部人为控制的情形比较常见 从实际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理兼任董事的情况,执行层、决策层的高度重叠,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权力制衡难以实现。与此同时,经理兼任董事,又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人为控制的情形,民主决策无法落到实处,腐败问题频频发生,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强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提高企业效率,根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优化,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结构,并逐步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董事会建设规范化和有效化。 (一)优化董事会结构,实现决策与执行的分离 董事会的建设,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制衡性,也就是确保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经理层,其作为企业的执行组织,应确保执行过程中服从决策,并确保执行的效率。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应将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分开,避免决策与执行之间存在重叠问题。降低经理层在董事会中的任职比例,规定其人数不超过董事会的三分之一。增加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人数,增强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提高企业经营发展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解决一把手“一言堂”的不良现象。 (二)逐步完善用人机制,实现董事会建设的规范化 “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完善用人机制是强化董事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国企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管干部的制度,同时也要在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与考核职权。首先,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逐步淡化行政级别意识,特别是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任命处于同级任命状态,不利于现实权力关系的确立;其次,扩大实施“市场化”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聘企业经理层,避免上级任命的情形,选拔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董事会成员;再次,在董事会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管干部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的推进与深化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强化激励约束,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完善董事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董事会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聘用激励机制、津贴激励机制和声誉激励机制。在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业绩考核制度缺乏完善性,在绩效考核的执行中,存在业绩考核的笼统性,并与政治前途存在显著的关联。这样的业绩考核制度,实现的战略目标是短期的,且极易自身贪污腐败问题。因此,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健全董事会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在机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董事会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其在决策监督中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制度,对董事会决策失误所承担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促进其提高行为规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企业制度的影响之下,国有企业在董事会建设中,仍存在决策与执行重叠、董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应与时俱进,着力夯实董事会建设的内外环境,逐步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国有企业董事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丽伟.上海国有企业推进董事会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01) [2]郭立民.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以深圳市属国有企业为例[J].开放导报,2008(06) [3]刘明忠.加快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若干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