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
张强 舟山煤炭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和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会计转型升级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拉动管理会计创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推动财务管理发生巨大变化:业财融合、管控升级、消除冗余自动核算、效率提升,使得财务处理过程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进而推动财务转型升级。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当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而为企业的规划、决策以及评价等方面提供参考,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转型升级;业财融合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 目前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仅仅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从手工记账模式转变为财务软件记账,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高速发展,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变得尤为迫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可以有效发挥网络平台、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释放更多的人工劳动资源,可以内部调剂转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成本支出。财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可以打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保证数据的集中处理,减少各自为政的不同数据口径的重复性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汇总;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高效的完成基础财务工作及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运转使用效率。 (二)实现价值创造,助推财务转型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替代基础、单一、重复性的会计工作,使得大量的会计人员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前端的业务辅助和事前的决策支持等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的核算型转变为事前谋划的价值型:从价值记录转变为价值创造;从事后的效果评价转变为事前的决策支持;从后台的记账管家转变为前方的业务开拓伙伴。 (三)提升会计监督水平,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审计监督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流量和财务信息化的实际业务,因此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优化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企业大数据的深化应用,整合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的不同侧重点,结合信息化系统的日志审计系统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处理,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进而推动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极大的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四)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鉴于大型的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较多,行业种类多,管理层级多,地区分布广,集团公司管控能力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能有效的整合集团系统内的资源,解决地区分布广,层级多,上下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问题,把业务和财务有机统一到信息系统中,通过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流程管理和集中代理支付等系统,实现集团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集团总部管控的核心地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较为复杂,需要投入较大资金和精力。信息化系统对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企业需要升级更新硬件和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再造,摒弃原先较为熟悉的业务流程、操作方式和操作系统,会造成上至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的抵触,对系统上线后的效果不看好,导致财务信息化系统在推进的过程中工作开展较为被动。此外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充分的了解,也没有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审视财务信息化工作。 (二)缺乏全局统筹,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集团企业往往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对集团系统的信息化工作缺乏全局统筹,没有整体系统性的规划,导致各公司各自为政,按各自不同需求开发适用的业务系统,造成集团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多个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且有的系统功能重叠或数据颗粒度不一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阻碍了集团财务信息化发展进程,对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而言,各公司的内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较为独立,达不到信息共享的基本需求。 (三)系统架构与实际需求不符,匹配度较低 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实施成功与否其中关键因素是前期的需求调研足够充分。实际上,往往大型的集团公司在推进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行业深入广泛的征集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而是由选聘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团队以集团内大众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为样本打造集团的信息化实施模板,从而保证了第一期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也为后续企业的“复制+粘贴”奠定基础。但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行业差别大,实际业务存在根本性差异的问题,而且有些集团企业采购境外的软件系统不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定制开发只能在原有的框架体系内做系统优化的二次开发,因此造成部分公司实施中实际业务与系统脱节,线上+线下模式,匹配度较低,也为今后的执行效果和持续性埋下隐患,影响业财融合。 (四)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较为欠缺 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依赖于性能稳定、功能健全的网络架构做为支撑,满足企业在数据分析、传输与存储等需求,但随着财务系统和多个业务系统集成,数据呈指数化上升的趋势,时常出现的网络传递效率下降,网络卡顿等问题;开放的信息环境使企业的信息安全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企业往往在网络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上较为欠缺,欠缺严格的系统访问流程和定期备份的相应的管理制度;欠缺授权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对网络数据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财务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较低,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往往会耗费巨资引入境外较为知名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及项目服务商,但是知名的软件系统一般较为成熟,无法根据需求做定制开发和大的修改,只能做优化,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局限了实际业务需求的适用性和匹配度。 (六)财务信息化建设人员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较为缺乏,专业素质普遍欠缺。目前企业需要大批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是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且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的精通也限于财务流程涉及的范畴,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财务信息化培训,转变观念 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因此必须转变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传统观念和认知。转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分四步走:其一,项目开展前期,组织到财务信息化实施较好的大型集团企业走访调研,充分了解财务信息化的优势和劣势,尤其对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和战略决策方面的支持,汲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二,引入项目服务商团队进行财务信息化项目实施宣讲,灌输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理念,传导先进的可执行的管理理念;其三,充分深入的需求调研、培训,提高财务信息化必要性的认知;其四,梳理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也是转变观念,学习适应信息化系统的过程。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财务管理方式创新和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能力恐慌,财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财务信息化业务培训和网络技术应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熟悉信息化系统的各个节点的流程处理。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实现传统的记账型财务向业务支持型财务的转变。 (三)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各相关的信息系统,提高适用性和实用性 集团企业在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之前,要对现有的各个公司的HR系统、生产、销售业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费用报销、集中代理支付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梳理,摒弃功能重叠的系统,调整系统数据颗粒度,进一步明确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目标,确保财务信息化系统与调整后的各系统实现数据传输、集成、数据共享。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必须经过充分的需求调研反馈和反复的沟通协调,然后由业务骨干和财务人员集中测试,模拟研判系统的可操作性,务求贴合业务实际,避免出现“重投轻用”的现象;其二,组织业务、财务骨干人员与项目服务商团队一同编写信息化操作手册和常见问题答疑册,为系统的顺利上线运行提供保障。 (四)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牢固树立网络数据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更为严苛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是四个方面:其一,制度保障。建立严格的系统访问流程和定期备份的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授权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其二,硬件、软件系统保障。企业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及时做好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配备网络病毒防护软件和高等级的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入侵系统,引起数据丢失、篡改等;其三,嵌入日志审计系统,由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系统访问流程和授权审批进行合规性审计监督;其四,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出具系统运行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 (五)加快业财融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转型升级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集团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战略发展,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企业而言,能集中的资源都要共享,人力资源、采购、法律、信息技术、研发、市场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等都纳入共享中心管理范畴。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可以解决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共建共享的壁垒,实现业财融合。进而推动财务管理的重心前移,实现管理规范化,强化集团管控;优化流程,节约成本;整合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使企业的商业预测和决策支持能力提升。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管理基础:流程制度标准化。统一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标准、统一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统一的资金管控和调度、统一的信息系统;其二,组织基础:财务职能专业化分工。交易处理团队、管理控制团队、决策支持团队;其三,数据基础:大数据共享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数据颗粒度,沉淀形成数据仓库,深入分析、数据挖掘,提供实时、智能决策分析报告。综上,以前端的业务流和信息流为起点,以价值管理为导向,将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集成,不仅实现了会计基础核算和报表处理功能,而且覆盖企业关键经营活动:预算、营运、投融资、风险管理等核心应用领域。可以说,财务共享为财务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企业应当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抓手,通过流程的变革、职能的转型和专业化的分工来积极推动财务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兴山.数字化转型中的财务共享[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董皓.智能时代财务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3]程瑞.会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1). [4]李建平.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改善措施[J].财会学习,2020(03). [5]陈燕敏.互联网+时代如何优化预算管理来推动国企创新发展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24). [6]王苹.关于管理会计转型下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3). [7]金晓雷.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