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

2019-07-12 21:0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强   西藏嘉和智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目标、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建立匹配的审计队伍、加强即时汇报和良好沟通,以及整改工作“回头看”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加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建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国有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查错纠偏,防控风险,提质增效,起到国有资产保值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马不停蹄地执行各类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环保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等。审计工作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中,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的多少、审计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目前来看,无论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人员本身,对审计质量的满意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当中既有审计管理中的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问题。因此,本文探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的审计工作目标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应与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审计手段,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尽之责。任何与生产经营目标相悖的观念和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事实上,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错误的认识及其导致的错误的实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审计工作与经营活动的尖锐对立,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错误形态:

(一)审计与经营工作的对立

一般地,内部审计系统往往起着“名捕”的角色,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查错纠弊。但这种“名捕”角色时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立、冲突,从而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内部审计更应扮演名医的角色,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开出良方,对症下药。只有与经营管理的当事人齐心合力,化解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和偏差,才是内部审计的最高境界。

(二)纠结于具体案例而忽视举一反三

查错纠弊固然很重要,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内部控制失效才是诊断和挖掘的重点。所以不应也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过度纠结于一些具体问题,而要以点带面,把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推而广之,以利于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充分的审前调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前调查工作往往都是例行公事,不太受到重视。不分重点地遍地撒网,无论是对具体的审计项目,还是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宏观管理,都既不现实,也缺乏效率。笔者认为,做好审计前调查工作,既可以确定审计工作方向和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节省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可以说,充分的审计前调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三、匹配的审计队伍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保证

审计队伍的建设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审计队伍能力的是否匹配直接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对于一般地经济业务审计,比如级别较低的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类、专项类审计,可以完全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针对更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可以借助市场、生产等其他部门人员的力量。对于大型的中央企业,由于业务多元化、国际化、数据化、网络化,规模庞大,管理链条延伸,往往需要借助事务所审计的力量。

四、即时汇报和良好沟通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

国有企业本部的审计部门行使审计工作的宏观管理职能,如果在管理与业务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对现场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就不能放松。从内部审计管理的现实来看,往往是审计组派出去以后,就坐等审计结果了。审计组在现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一般都是在现场审计结束后才有所知悉,也更谈不上边审边改、立审立改。在现场审计的进展过程中,要避免几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对问题的判断和定性不准,错失重要问题线索;二是被审计单位掩盖事实,并试图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公关”行为,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三是个别审计人员擅自做主,掩盖事实真相。因此,审计进展中即时汇报是非常必要的。

(一)即时汇报有助于信息准确,避免似是而非

审计现场发现的问题,以审计底稿的形式予以记录,审计底稿编号留存,是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一般不得随意修改。如果对现场信息把握不准确,会对后续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即时汇报可以动用本部的专业力量,也可以协调相关的资源,确保信息准确无遗漏。

(二)即时汇报有助于问题定性准确,避免妄下结论

审计定性的主要依据是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国家相关法规、企业内部各项规定等,不同的人,对这些法规准则的理解难免会有偏差,而国有企业本部审计部门可以站在集团公司的高度,对法规准则的理解更为透彻、准确。现场审计人员遇到较为棘手的、性质模糊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涉及改革创新领域先行先试的问题,一定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及时汇报集团审计部,审计部可以寻求各职能部门的帮助,对问题定性将更加准确。这样,既能提升审计报告的准确性,也免于挫伤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勇于改革探索的积极性。

(三)即时汇报有助于立审立改,避免审计流于形式

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越多,整改的压力就越大。如果能在审计现场即时边审边改,在审计人员的见证之下完成整改,效率更高,也更真实。审计组应该充分尊重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权利,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整改和提高,而整改和提高的主体都是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主体责任得不到切实发挥,后续的工作效果很难保证。

五、整改工作“回头看”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后防线

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没有整改的审计,无异于说闲话的街头巷议,毫无价值;整改真实、有效,才谈得上审计工作有质量。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整改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审计项目以审计报告下达告一段落,之后的整改工作并未列入审计部门的工作范畴。内部审计报告正式下达之日,即是审计项目正式结束之时。随着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频度的加大,为了在国家审计到来之前及早发现问题,各国有企业都对内部审计工作寄予了厚望。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加强审计工作“回头看”,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既是面对国家审计的压力响应,也是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公司治理的最后防线。

参考文献:

[1]邓良红.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政监督,20152.

[2]廖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J].审计与理财,20092.

[3]谢卫华.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广场,20106.

[4]阎薇.大数据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经界,20183.

[5]曾雪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与防范[J].全国流通经济,201814.

[5]赵晓铃,雷雨嫣.再论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J].财会通讯,20141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