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2014-12-13 20:40 来源: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任智英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高首要是指真实,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方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很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拟对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资料;新会计准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原因

我国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即会计信息反映可靠性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完全真实地反映,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严重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会计信息质量偏低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突出问题。其表现形式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找出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造成会计资料的不真实、不完整,乃至会计信息质量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规则性失真--会计规则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偏差,因为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出现即使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并且也采用合法合规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行为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范围内,形成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原因。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制定不是纯技术的,而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具有不完全性:一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都想使准则对自己有利,如果在制定机构中代表多方利益的机构或关系人较多,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向性;二是会计准则定义和释义的不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必然会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三是会计原则应用的不完全性,如果在会计计量中只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只强调预计可能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得。

不确定会计事项是指一种状况或处境的最终结果是利得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不发生一个或若干个不确定的来事项时才能确认,如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可能引起的汇兑损益导致企业资产发生相关变化;第三,与风险有关的事项;第四,与社会经济变化的有关事项,如利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变动引发企业资产相关变化。对这些会计事项的重要信息的揭露,我国会计准则与制度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使得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多种备选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由此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从而也就难以精确计量,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对不确定资产、商誉、应收账款、风险性股票投资、新金融工具资产(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等,在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这些事项难以确定,通常采用不予确认或表外披露的方法,即使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也不予揭示出来。

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就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如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不同的方法,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加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他们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可能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会更看重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会利用手中“暂时的控制权”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这时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就成为他们手中的得力工具加以利用,使会计信息产生了失真现象。如单位领导受个人利益驱使,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兼有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放弃职守、自甘堕落、通同作弊、监守自盗。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证据相当多,我国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审计出大量的违纪金额。国务院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不少企业违纪问题十分严重。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对策

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要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强化财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当然,注册会计师审计无疑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可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控制,使审计工作可以独立公正地进行,从而使要作假的人心有余悸。声誉是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对经营者和逐步增加的职业企业家,要由有关机构定期对他们的业绩、行为进行考核,并评定其声誉,记录在案。对于他们的劣迹要随时公布,从而迫使他们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这两种措施有助于较好地防止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和职业企业家制造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针对上述这几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会计基础工作部规范,引起要大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财务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

会计人员业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

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制度建设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法律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同步跟进。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除了对有关的财会人员处罚外,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治理了造假的源头才能大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结束语:归根结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义务和生存之道,既能提高国家经济决策水平,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并且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运行。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