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乐可锦 宁波保税区国家税务局 摘要: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计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尚无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而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财务数据失真、上市公司舞弊的问题却不断出现。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提出加强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营造诚信的会计职业环境。 关键词: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信用体系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要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笔者对证监会200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的行政处罚公告数量进行统计,自2001年1月1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一共公布行政处罚公告820次,各年度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证监会2001年-2016年3月31日行政处罚数量图 从上图所示可知,自2001年至今行政处罚数量呈波动性增长,最低的为2002年16次,最高的为2014年102次,增长了5.375倍,其中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一个小高峰。2001年1月1日上市公司共989家,截止201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共2816家,增长1.85倍。可见,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增长幅度大大超过户数增长幅度。 笔者统计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证监会公布行政处罚446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处罚条款533条次,处罚类型主要为:一是“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157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29.46%;二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开前,买卖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155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29.08%;三是“操纵证券市场的”41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7.69%;四是“违反法律规定,在限制转让期限内买卖证券”36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6.75%;五是“法人以他人名义设立账户或者利用他人账户买卖证券”30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5.63%;六是“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22条次,占总处罚条次的4.13%;违反《中华人名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在证券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等92条,占总处罚条次的17.26%。 从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日趋频繁。 二、构建信用体系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性 董磊(2013)指出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措施。叶陈毅、袁志忠、刘雷欣(2010)认为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够完善,相应会计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导致资本市场秩序混乱,建立会计信用体系能够有效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一个企业只有在会计上讲信用,真实反映经营活动情况,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使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可以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投资行为。 (一) 组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要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防范经济风险。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中信息的重要部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往往要通过会计信用体现。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特征。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之间制订契约的基础,其真实与否对保证市场经济中交易关系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不健全的会计信用体系,我国普遍存在这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大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导致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净化资本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受企业上市巨大利益与低廉违法成本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董事、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为了利益,把“信用”抛在脑后,会计信息失真案件连续发生,例如南纺股份、三峡新材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整个会计行业出现诚信危机。这与会计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有密切联系。加强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建立失信档案,有助于企业公平竞争,有助于信誉良好的企业谋得发展的资本,也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开辟宽阔大道。 三、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信用体系作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健全的法律体系 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政府、中介等有法可依,对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等进行约束。例如,在安然、世通财务丑闻之后,美国2002年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管和失信行为的处罚,与《证券法》等一系列信用相关法律构成完善的法制体系。 (二)有效的评价体系 建立会计信用评价体系是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是会计信用量化的基础、评价机构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会计信用准确与否的重要尺度。完善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措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完善的监管体系 拥有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监管系统。以政府职能部门为监管机构,设立会计信用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加强失信惩治措施和力度,使失信者付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会计信用档案,畅通群众监督和检举通道,将会计信用建立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下,多渠道、多方式、更及时发现失信的苗头,将危害减到最小程度。 四、会计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用体系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关于会计信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截止目前,除证券法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外,尚无法律在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司法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明确,即使《会计法》也未对会计信用做出明确规定,因此会计信用建设缺乏法律依据。例如,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中,其董事长龚永福早前就有贩卖陈化粮给高校食堂的不道德记录,但是没有信用体系对其进行严处或者市场准入限制。 (二)会计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 目前全国开展的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和重合同守信用评价等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评定部门不一,评定内容的基础包括合同管理情况、经营登记、纳税申报、会计账簿管理等情况,信用评价内容交叉重复,还不全面。而专门的全国性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地区开展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例如上海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信用信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难以实现共享。且评价工作因信息不对称存在潜在风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可能转化为信用评价政府部门的行政风险。 (三)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不健全 根据证监会对财务舞弊上市公司的处罚情况来看,上市的巨大利益与造假被发现后承担的违法成本非常不相称。例如,南纺股份财务舞弊中,该上市公司连续5年累计虚构利润3.44亿元,证监会给予处罚50万元;绿大地财务舞弊中,董事长何学葵获得9亿元财富,而处罚不过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731万元罚款。守信者尚无任何激励措施,而失信者受到的处罚远远低于其获利。 (四)法人和会计职业信用问题突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信用丧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董事长、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把职业道德和信用抛之脑后。例如三峡新材财务舞弊中,审计人员经不住利益诱惑,不仅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不进行纠正,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都开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法人为了自身利益,会计人员为了“饭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是举不胜举。 五、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建议 (一)推进立法 会计信用体系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需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我国现在关于会计信用的法律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应尽快围绕会计信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保障。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企业、法人、董事、财会人员、中介机构、评价部门等各方的各项职责,推进相关部门的执法责任承担、提升企业、中介人员的诚信意识,从而提高会计信用水平。 (二)信息共享 借助网络体系,建立以会计信用档案为基础,与个人诚信相结合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包括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方面掌握的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资料,为后续的会计信用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制度 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会计信用评价制度,设立以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为主导的会计信用评价机构,最终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并市场化开展评定工作,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从直接评定会计信用转化为对信用评定机构的监管。 (四)奖惩机制 在建立会计信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一是对会计信用高的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财政补助和招投标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势,在国家许可行业资格准入资格等方面得到支持,并将会计信用好的企业进行公开公示和奖励。二是对会计信用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曝光的同时,加强司法性惩戒,提高行政处罚的额度,没收非法所得,严惩会计信息造假等失信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开通多渠道的不守信行为揭发检举平台,让失信行为受众人监督。 参考文献: [1]叶陈毅 袁志忠 刘雷欣.创立当代我国会计信用体系模式的构想[J].企业经济2010(03):158-160 [2]董磊.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149-150 [3]单雪文 胡仁昱 李占国.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研究——以上海会计信用体系为例[J].财会通讯2009(03):116-118 [4]滕晓东 迟杰.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09(30):20-21 [5]刘竹丽.基于会计信息失真角度下的会计信用及治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05):122-123 [6]叶陈毅.会计信用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