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于小桐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引起广泛关注。微观经济个体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效益,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缺少成本费用等核算,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也无法反映企业对环境影响及贡献。环境会计运用相关指标方法和系统来记录分析和报告这些影响,核算相关的成本收益。本文分析了近期经济发展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发展运用环境会计的必要性以及核算方法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一、国内现状 (一)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近四十来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量的飞跃相应的综合国力必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从3645亿元增长至636500亿元,增长约175倍,GDP占世界总值从1.8%升至12%,在世界的排名接连跨过八位上升至世界第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二)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却日趋严重。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各种来源的重金属进入土壤等,导致其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高,远超其正常值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不断恶化。 近年来,工业园区污染问题频发,所带来的水质、空气等环境问题困扰着多个地区。据统计,目前,全国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78个,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1568个,尤其以东部发达省份居多。 当然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2010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为17790000万元,废气治理设施数187401套;2012年生活污水排放量4626897.08万吨;2013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6892千公顷,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95164965.57万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9.3%。2015年,1月至5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为22.5%。然而污染之后的亡羊补牢,终究不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的保护,就是经常提到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意义 (一)理论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的发展观,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将对眼前局部利益的转求转向对长期整体的利益追求,是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要推力转向非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要推力的转变,以便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转型。 (二)实际背景 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众多的人口基数带来的资源物质方面的需求与我国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由此凸显了人均资源不足这一现状。而我国现阶段大环境是薄弱的生态环境和并不发达的经济状况以及繁重紧急的发展任务。 更严峻的是我国并没有类似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它们在资金和技术等资源上的优势。由此,经济上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民族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 三、环境会计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 最初将会计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文献主要关注的是传统会计的不足,包括会计体系潜在的局限性。历史的检验已经证明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无法对环境问题提供严格的衡量,无法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更无法衡量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因此对于环境会计研究的诞生,弥补了传统会计对环境资产核算功能的缺失。 1.国际范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着眼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提出了严格的预防和治理要求,由此产生了环境成本和债务等环境会计。这其中包含了,相关环境保护活动的持续开展带来的成本和债务,清除清理项目对环境等的污染带来的成本和债务, 企业的污染排放对人身安全健康影响带来的成本和债务,还有因违反环境法律收到的惩处带来的成本和债务。 加拿大对于环境会计的重视体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国家各行各业相对都比较重视环境方面问题,加拿大特许会计师曾出版发表过《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环境绩效报告》等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下设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关注着与环境会计有关的各种问题。90年代分别对各国的环境会计实施情况进行了三次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型跨国公司,涉及钢铁、化工、制药、石油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目的是找出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以制定详细指南来规范有关环境问题的披露。 2.国内环境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制定各种有关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比较核心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1994年发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环境保护》报告,报告中继续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因受到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所发布的以确定生态效率指标为核心的环境会计披露与质量评价体系的三个重要文件的影响,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将环境会计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将研究重点从之前的偏重于财务会计思维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角度,转向侧重于环境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相应的方式与方法,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 (二)发展 中国会计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对推进我国会计理论学术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直将环境会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之内;编辑出版有关环境会计研究的专门文献书籍;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组织这一工作的专题研究…… 国家有关科研组织管理机构近年来对与资源环境会计核算有关的各种课题进行了立项资助。公开出版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理论专著大体分为三类:直接与环境会计有关的、间接与环境会计有关、翻译出版的环境会计类著作。 财政部曾在2002年推行“绿色核算”,计划启动全面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但因故未能得到全面推行。 四、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及核算概述 (一)相关概念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在解释环境会计时将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宏观部分为绿色国民收入的核算和报告,微观部分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宏观环境会计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我国根据主体情况把环境会计分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环境核算和企业会计领域的环境会计。国内目前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基本上是指微观企业环境会计。 (二)概算概述 环境会计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已传统会计为基础,计量企业涉及资源和环境的经济活动,除包括传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要素,在具体的要素核算时,增加了涉及环境资源问题的科目:“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等。又如,针对资产、负债类科目还可以设置“环境资产减值准备”、“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等。增设这些科目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治理污染物的能力,为企业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数据,同时让会计核算更真实、完全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计量环境影响,承认了环境的客观价值。在计算成本时,可运用投入产出成本法(MFCA)即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流通量、库存用物量和货币单位进行的测量系统,此方法有助于正确计算废弃物成本,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可为改善现场管理提供具体目标,使成本核算向供应链即社会成本拓展变为可能。 五、总结 市场经济下企业或组织是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但与环境有关的会计要素在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会给环境带去负面外部效应,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也难以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环境会计在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对公共产权的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和核算,全面计量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核算,实现对微观主体的环境管理。 各界人士都应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加强环保意识,真是披露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信息。同时,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制定相关制度规应,各部门都应联合起来,做好全面的检查监督工作,以加快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萍.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6(4) [2]何利.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理论综述[J].天津行政学院报,2012(6) [3]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 [4]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