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审计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袁丽霞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审计证据的获取不仅仅是审计证据处理的起点,而且还贯穿在审计证据处理全过程中,本文对审计证据的含义及类型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审计中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的因素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审计取证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审计证据;注意问题;建议 一、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获取方法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取得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审计证据是整个审计活动的中心,是保证正确处理被审计经济活动的基础。 (二)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的高度重视,给审计监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把审计监督作为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来,为审计监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而获取审计证据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审计过程中最艰苦、最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审计证据的收集上。没有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充分,审计结论便无法形成,即便勉强形成,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缺乏根据的主观判断、估计或推测,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客观、公正、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收集的审计证据相关性不够或根本不相关,评价失误,也同样达不到审计目标的要求,审计工作就不得不重新返工。所以说,获取审计证据对审计结论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对整个审计工作也起着关键作用。 (三)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每种方法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应用范围,但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通常将几种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结合使用。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目标、审计项目、审计阶段、审计成本、审计证据获取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方法的不同组合,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 面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各自的特点,审计人员必然会选择不同的方法组合获取审计证据。例如舞弊审计,审计人员在面对这一审计项目时应意识到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数据中可能获取不到适当的审计证据,那么就需要审计人员亲自编制、计算和从外部获取证据。常用方法有对有形资产的监盘、重新计算、函证。又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审计人员在对该种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关注研发费用与其它费用的区分计算,是否存在界限不明的境况,摊销是否正确等。多采用询问、重新计算、检查记录或文件等方法。 而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审计阶段选择的获取审计证据方法组合也有所不同。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获取审计证据的常用方法有检查记录或文件、询问、观察、分析程序。在控制测试中获取审计证据的常用方法有检查记录或文件、询问、观察、重新执行。在实质性程序中除重新执行方法外其他都可被充分利用。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取证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审计证据质量,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与合法性更显重要。 当前审计取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有的审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感差,工作程序不到位,追求物质享受,个人私欲膨胀,忽视职业道德观念,不顾本行业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配合被审计单位造假,并从中牟取私利;有的审计人员法律意识还不能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碍于情面,有时不能大胆坚持原则,反映和处理问题存在避重就轻等现象。 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精,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现代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财税、会计、审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需要掌握各项政策法规,还需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一些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工作思路不清晰,制定的审计方案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内容不深不透,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揭示的问题深度不够,审计建议就事论事。影响了审计工作进度和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3、审计管理水平较低,审计工作领导机制不健全。从审计业务的决策、执行、控制与监督等环节上看,审计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审计权能过分集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4、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审计问题存在自行消化现象。应当审计的重要事项没有审计,如:经济责任审计仍停留在简单的本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面,尤其是查出了违法违纪问题时,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地方审计机关放任甚至引导审计人员“不深查”、“不处理”,个别地方甚至帮助违纪单位作假,掩盖问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审计人员利用职权自行决定审计事项、自行消化审计问题、徇私枉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破坏了依法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审计机关公正廉洁的形象,阻碍了审计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提高审计取证质量的建议 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操作指南,审计人员素质不适应,对审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审计取证手段上的限制等。笔者认为,要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目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一方面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新的贡献。 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审计机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招录审计人员可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2、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定期组织开展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报复审计人员的,要依法依纪查处。 3、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4、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开展好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探索预算执行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的办法,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等制度,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虽然获取审计证据方法有多种,但在获取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做到取证要合法、取证客观、事实表述清楚、不在审计证据笔录中定性、不随意涂改相关内容、取证充分、取证相关、签章完整、取证严谨细致、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有对应关系等要求。 此外,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审计证据获取方法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应与相对应的会计方法技术同步。只有这样注册会计师才能获取更加充分,更加合理的审计证据,才能使审计报告更加具有威信力。 参考文献 [1]钟芳,赵德来.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 [2]刘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 [3]单伟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商情,2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