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时期审计项目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李伟毅 中汽联合汽车零部件连锁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昆社科文〔2015〕6号-13)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时期,审计监督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宽泛和复杂化;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审计内容的逐渐复杂化,使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关键词:审计项目 审计风险 质量控制 审计程序 报告制度 所谓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风险,它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潜在性;同时,审计风险又是可以控制和防范的。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具体到某一审计项目,审计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不服该审计项目的审计决定,向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提请裁决或者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后审计决定被变更或撤销;或者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未发现;或者该审计项目的主要审计目标没有实现。 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项目风险是审计机关必须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得以控制的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对于审计目标的实现或者接近预期有积极意义。选择正确审计路径、采取适当的审计政策、使用适宜的审计手段、取得适度的审计证据是审计风险规避的基本要素和机制;评估和处置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重要的素质反映,是审计团队信用程度体现。 一、根据审计资源合理确定审计项目 审计机关在确定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除必选审计项目和授权审计项目外,应当在调查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初步选择审计项目。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后确定备选项目及其优先顺序;评估审计机关可用审计资源后最终确定审计项目,从而避免了审计机关因审计资源不足导致的审计项目风险。 二、合理配备审计小组成员 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项目大小、重要和难易程度等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审计组组长或主审应具备驾驭和统筹审计项目的能力,同时根据审计组成员各自知识和能力的特点合理安排审计事项。 三、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制定科学全面的审计实施方案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项目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组组长要提高对审计实施方案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以及对审计事项确定的主要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时间、执行的审计人员等应对措施;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首先,要仔细研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审计项目的要求,明确审计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其次,要充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并结合审计目标要求,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判断问题的重要性来确定审计方案中的审计事项,以及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再次,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要注意征求审计组成员、其他有经验审计人员意见,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的切实可行,方案完成后要及时下发审计组成员,使每位审计组成员明白各自的任务和工作重点,以保证审计项目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 审计组成员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对各自分工的审计事项要审深审透;对不很确定的事项审计组成员之间要多加探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项目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 五、审计取证材料要详实可靠,审计工作底稿要规范编制 审计人员要严把调查取证关,规范审计调查取证的操作水平。在调查取证中,不能对有质疑或有疑惑的会计资料不闻不问信以为真,否则很容易留下潜在审计风险。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定性要准确,处理处罚要到位,所引用的法规必须准确和有效。 六、及时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 对审计项目基本情况要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随时沟通及时了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正确的意见要作采纳,对不正确的意见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七、审计评价意见要中肯,实事求是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中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组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切忌超出审计职责范围进行审计评价并且前后自相矛盾,审计评价不能主观片面或千篇一律。审计评价用词应当严谨、恰当,在对某些重大问题发表肯定意见时,注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不用任何前缀词加以限制,语言表达过于绝对。 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当有证据支持,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或自查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作为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得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审计评价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政策水平、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综合水平,审计评价水平的高低,既体现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又关系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同时又直接关系到被审计对象的形象。 八、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 审计机关必须建立和健全自己的审计业务质量内控制度。不健全和不到位,不能对审计质量起保证作用。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双向承诺制度,审计机关、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都要依法承诺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审计质量管理控制要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坚持项目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复核制、业务审定制、质量考评制、审计执法检查等制度。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重点审理审计项目是否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进行审计并已达到审计目标;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材料编制是否规范,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是否到位;拟定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九、坚持重大事项汇报制度,规范领导交办事项的审计报告制度 近年来,各级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较多,而且大多是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复杂、涉及面广、审计较棘手、处理较难,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应规范领导交办事项的审计报告制度,审计人员要把已查实的问题和未能查清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听取领导指示,主动取得交办领导的支持。对已查实的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这对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有益无害。 十、正确履行法定的审计程序 审计监督活动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在实施审计时要严格履行,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对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所带来的风险,要引起重视。还要注意防止应当考虑而未考虑的相关因素(违法情节和后果)及不应当考虑却考虑了不相关的因素(资金短缺、效益低下或单位背景等)。 参考文献: [1]施光海,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 2012年11期 [2]方明,试论市场经济视角下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3]陈玲晖,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2期 [4]杨转,对国家审计的反思及其风险防范[J],《北方经贸》2014年09期 [5]谭伟佳,审计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审计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