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落结构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形成研究
罗小玲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傅贻忙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康红磊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1.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群落结构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XJK18CZY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2.2018年度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铁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形成研究(ZJGH18B081)。 3.2018年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铁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K201801)。 摘要:本文从“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资源的集聚和流动、“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主体集聚模式、“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主体网络形成条件及“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种群增长模型四个模块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基于群落结构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生态系统作出剖析,以寻找解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实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群落结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形成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敬业风气。”用“工匠精神”扎实打造高职学生的培育生态系统,为此,本文就如何认识“工匠精神”及高职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高职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资源的集聚和流动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能量高速流动 能量流动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运行的关键。它的每个子系统之间都会存在着能量的消耗与转化。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能量提供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满足人正常活动能量的前提下,直接来自于系统的内耗、系统外部活动及社会所存在的危机三大能量。它们共同促进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是维持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运转的不竭动力。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物质持续循环 物质循环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及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生活资料。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持续循环的,它从外部环境流向系统内部,经系统内部使用,最后归于外部环境,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系统可以获得能量流动与一定的信息。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中,物质还可划分为库存与流通两大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流通,因为物质在流通中会带动能量的流动,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而库存却将物质保存,能量不会得到流动,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顺利的运行,要靠物质的流通。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信息高效传递 信息传递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运行的保障。信息包括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导向信息、环境信息、品德培育信息等。信息一般具有双向性特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基于“信息差”理论,信息将从高端信息流传输到低端信息流,在此期间,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各个部位的生长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系统培育过程中,信息是层层传递的,各层将信息处理后将信息反馈到最高层,最高层根据反馈信息做出判断,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主体集聚模式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网络课堂模式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结合大数据时代兴起,课程建设要注重多元化和人性化。因此,在“互联网+”新业态背景下,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融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互联网平台、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以增强职业院校课程吸引力为出发点,以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切入点,以提高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效果为落脚点,设置适应“互联网+”业态的课程模式,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交互式教育学习平台。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专业对口模式 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对用工的需求是以社会的贴合度为标准的,即企业需要的工程师或者工匠,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要求及重视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程度,符合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高质量、高素质高职学生。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对高职学生需求的桥梁和纽带,专业设置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科学调整,是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质量的保障。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实践应用模式 随着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高度要求,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非常重视。因为兼职教师密切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加大聘任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引入课堂,促进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掌握。兼职教师的出现,完善了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同时也落实了“双师型”教师的规划。教师是教学的首要资源,把师资力量放在显著地优先发展位置,培养一支具有“教练型”、“双师双能”的高素质教师,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 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主体网络形成条件 (一)树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绿色发展理念 1.政策助推工匠精神扎根 在生态学中,边缘效应普遍存在于各大系统中,当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也存在边缘效应现象。因此,在解决高职学生发展问题时,以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绿色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要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树立基本的生态意识,并通过政策法规对抑制发展的传统观念进行革新,进而形成现代科学的职业观念。 2.政策助推培育模式发展 政府除了对高职教育加大支持力度,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举办有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会议及研讨会,以求增加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本地高职院校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呈多样化形势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形成民办、公办、中外合作形式的高职教育培育形式,使高职学生更好地面对就业市场。 (二)营造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振兴战略环境 1.准确定位高职学生发展方向 准确给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定位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的准确选择,促进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系统结构的完善与功能的优化,推动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系统健康平稳的发展。因此,准确定位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系统应发挥其主体功能和作用,以其自身的生态主动性为自己在高职学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定位。 2.构建高职教育生态发展“立交桥” 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内部,学校的专业设置也日趋多样化,致使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式错综复杂,形成了交叉状。能量流动是一个系统运行的关键,它主要调节与控制各个生态系统种群的数量,若人为的删除其中的一个步骤或导致渠道堵塞,会使整个生态系统打破平衡,甚至整个社会系统会遭到破坏。基于这一现象,需要疏通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其它子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渠道,即建设高职教育生态发展的“立交桥”,实现各大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沟通。 (三)完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集中管理制度 1.依据教育生态链法则,保证充足的教育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围绕着食物之间的竞争,形成了众多的食物生态链,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中也包含有生态链,相比自然界中的生态链,它除了拥有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关系,还有知识流与信息流两方面的富集关系。一般情况下,知识流的富集,会导致教育阶段所需能量持续增加,进而促使系统平稳发展。高职学生作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主体,理应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造实训室与对高职学生技能上的培训。 2.占据合适的生态位,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 随着各个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规模日渐壮大与逐步市场化,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也面临着资源争夺的风险。但只有占据合适的生态位,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使用,进而才能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首先,生态位的整合非常重要,它的主体功能是将资源与能量聚焦在最具特色的专业与课程上,以此形成自身优势来竞争。其次,是生态位的分离,为了减少对资源的争夺,选择适当的规避或彼此分离。 五、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的种群增长模型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双创体系模型 “双创”理念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而“工匠精神”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动力,贯穿于各行各业,对教育、文化、医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双创”理念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高职学生刻苦钻研精神,在工作中培育高职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培育高职学生专注负责的态度,在生活中培育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荣誉感,使高职学生在未来可以迎接更大的挑战,成为具有“双创”与“工匠精神”的人才。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教学管理模型 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中,生态管理策略的引入,使教学管理模式更加完善。首先,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邀请出色的企业工匠走入课堂中,以企业职工的亲身经历传授学生技术经验,与学生交流沟通。其次,创新高职教学领域,改进教学方法与课程模式,大力开发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高职教育对劳动市场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能力素质模型 在高职教育中,“能力素质模型”是一种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各种能力与素质为纽带,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型,具体表现在高职学生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能力素质模型进行构建。第一,表识能力,主要内涵是培养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对职业道德、质量及安全等意识有一定的掌握。第二,工具性能力,主要针对专业工具的操作能力,能够完成职业工作以外的任务,并具备其他专业能力,即跨专业能力。第三,系统性能力,要求高职学生适应工作的环境,熟悉生产过程,能够系统性的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较强的综合能力。 六、总结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由“制造”向“智造”迈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巨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掌握核心的动力,以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的运行,必须将工匠精神放在显著的地位。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势必要将“工匠精神”注入高职学生的培育生态系统中,来实现我国的教育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54-59. [2]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3]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4]罗小玲,傅贻忙.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可行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315-316. [5]傅贻忙,罗小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213-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