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角度浅析金砖国家的合作
刘心瑶 四川大学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砖五国”共同崛起,各自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整体实力与集体影响不断增强。五国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占世界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金砖五国”均有很高的“含金量”,中国、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印度分别为世界第一与第二人口大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皆为资源大国。经过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发展,金砖国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本文将由金砖国家的合作切入,进行详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金砖五国 ;政治环境因素;合作机制 一、金砖国家以发展为导向的合作基础概括 纵观历次会议,在国际格局以及经济秩序不断变化的今天,金砖国家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希望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许多国际议题立场相近,对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为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利益和相近的立场是将各国凝聚在一起的以共同发展为导向的重要因素。 同时,“金砖国家”战略大方向基本一致。因为其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客观上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利益。他们在改变旧有国际秩序方面有共同战略诉求,都寻求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争取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都尊重发展模式多样化,倡导平等伙伴关系和合作共赢,期待增加国际发言权。而从反面而言, “金砖国家”不同的发展特点与比较优势增强了合作基础。“金砖国家”经济各具优势,发展模式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使相互合作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大大增强了共同利益。“金砖国家”如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坚持长期良性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成长,更可以向周围辐射,简介推动其他国家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其合作形式,近年来,“金砖国家”已形成以峰会为核心,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外长等部长会晤为支撑,以智库年会等二轨会议为辅助的制度性框架,机制化合作初步形成。 二、金砖五国发展及前景具体分析 金砖五国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都是地区经济领头羊。五国多属发展中国家,既是国际体系中方兴未艾的新生力量,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与希望,它们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而新兴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则增长迅速。从总体上,粗略的可以把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两类:一是以俄罗斯和巴西还有南非为代表的初级产品生产模式。它们为全球提供了包括石油、矿产资源、电力、农产品等在内的大部分初级生产资料。这类经济体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富裕,对外资和外贸依赖度较高,大宗商品交易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因而也容易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二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产品生产模式。它们利用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加工制造成本,结合来自全球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为全球主要消费国家提供消费品。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印度等国的工业品出口占其出口商品的90%左右,并占据了全球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市场份额,但产品结构偏于低端。 作为一个整体,金砖国家的自身实际情况与工业化与合作产生的发展是有一定关联的。原因如下:城市化远未结束,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内部潜力巨大;经济持续强劲发展,中产阶层队伍日益壮大,由此拉动消费需求旺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强化金砖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各国加速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型。同时,金砖国家追求的发展不单是速度,还要有新跑道。这意味着不仅要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经济新秩序,而且需要各国协调一致,携手应对全球性的重大挑战。由此可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既是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产物,也是为改革全球经济秩序而创新实践的结果。 三、合作导致的发展阻力 首先是政治及环境因素,各国拥有的不同地域、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和宗教文化,以及存在的边界纠纷、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问题,对其建立起类似西方战略同盟般的政治互信造成困难,牵制其采取一致行动的效率,使其在许多问题上难以铁板一块。尤其“金砖”机制生于金融危机之中,当危机过去,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变得不那么迫切时,彼此之间是否还能保持目前的齐心协力,将是一个考验。 同时,金砖国家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还远远不够,制约其全球影响力。尽管“金砖国家”确实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但西方发达国家仍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和“标准”制定的决定性权力。“金砖国家”在全球化经济链条上依然处于低端,西方发达国家仍占据高端和国际分工的优势地位。“金砖国家”靠廉价劳动力、出售资源和国外市场等形成的竞争力是弱势和不稳固的。 第二点,“金砖国家”在合作机制的定位、作用、目标和方向上存在分歧,影响机制化前景。例如:俄罗斯看重该机制的政治与战略作用,欲以其为依托,抗衡西方,削弱美全球控制力,借以推进世界多极化,提振俄大国雄风;印度视其为与中俄平起平坐、跃升世界“公认大国”;巴西将其视为加强与新兴大国合作,步入国际体系中央,并提高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国际身份认同;南非则希望通过加入“金砖国家”跻身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行列,以此寻求更多发展机遇,强化自身在非洲的领头羊地位。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合作主张差异,增加了“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不确定性。 同时,金砖四国的贫穷人口广大,贫富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均。这也会对经济造成阻碍,因为它会影响政府财务,增加社会不安,以及限制国内经济需求。国际冲突,国内的不稳定,政治政策,疾病与恐怖主义的爆发,都是可能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原因。 最后, 除了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其主导的制度与秩序,对以中国与俄罗斯为最的金砖国家进行一定程度的遏制或者挑拨以外,“金砖国家”之间以及“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势力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大家在出口创收、争夺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大竞争,在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也有不同诉求。特别是“金砖国家”内部矛盾尖锐,在共同发展的大目标下,既有加强合作、借力发展的共同需要,也存在同构化竞争和打压等问题。如俄罗斯强行关闭华商市场,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印度抑制中国投资和控制中国劳动力入境等。同时,“金砖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拉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差距,加剧后者对“金砖国家”的疑虑,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间团结合作。 四、对中国发展的建议 中国既是开放的国际经贸体系的重要受益者,也是当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利益受损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建设多极化世界的良好契机。 第一,中国目前的世界地位已经超越了作为金砖四国一个成员的地位,中国应该做到在经济利益交涉中高瞻远瞩,立足于金砖国家又高于金砖国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为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处理好对俄罗斯、对印度关系。对于俄罗斯妥善处理中俄边缘政治问题中出现的分歧。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要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必须有一个全球化视角看待中国的利益得失。 第二,从制造业生产来看中国的号召力与地位,位居第一,但中国在服务业等无形的生产和金融的行业方面落后,因此中国应积极促进服务业及金融业的发展。 第三,中国在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政治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应该兼顾国内矛盾,妥善处理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社会结构调整、食品安全及事关全局的民生等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国际局势基本和平的情况下,一定要优先处理国内矛盾。 第四,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利益的捍卫离不开国际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改善,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如印度甚至包括现有的既得利益集团也能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合理化中获得长期收益。中国应该充分认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话领域的广阔前景,以其为平台团结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和应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并促进金砖国家与其他国际组织和论坛合作。 参考文献: [1]林跃勤: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