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试论网络团购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2017-12-01 20:5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嘉琪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团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模式。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制定的相对滞后,在网络团购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乱象。本文在分析团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案例,针对团购中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团购;消费者权益;法律规范

一、导论

网络团购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非常迅猛。严格说来,2008年,团购这一消费模式初见于美国,而在中国大陆,正式兴起于2010年。至今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消费前首先考虑是否能找到相关团购信息,得到优惠和便利,已经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同时,这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百团大战”,“千团大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团购网站数量达到了近6000家,近几年虽然有一些企业兼并,大鱼吃小鱼,但总数量仍然是极为庞大和惊人的。正因为这样,消费者与平台、与商家之间出现纠纷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

而当前,我国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针对传统的消费模式。而对于网络团购这一新兴的模式,消费者常常投诉无门,甚至连如何举证、应该投诉商家还是平台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未能解决,从而一旦遭受到权益的损害,往往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我们必须承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一些不良商家和平台,也就钻法律的空子,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往往一次糟糕的消费体验,不仅会损失消费者对某一平台的信心,而且会对整个行业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同时消费者自身的权益保护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将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个案例,借此分析造成团购乱象背后的原因并将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案例重现

2017年初,笔者与好友一行共四人相约在一火锅店聚餐。按照大家现在已经养成了的消费习惯,我们准备在美团网上团购该商家的现金抵用券。为了防止因不了解使用规则而误购或无法使用抵用券的情况发生,我们竭尽所能通览了该商品的使用细则,确保没有类似于“每桌只能使用一张”、“不包含锅底及饮料”、“菜品不齐时不予替换”等明确限制使用的条款后,以88元每张的价格团购了四张价值100元的现金抵用券。但没有想到,意外仍然出现了。出于习惯,笔者在落座后,进一步向服务员确认是否可以使用团购的抵用券,出乎意料的是服务员回答到“可以用,但一桌只能使用一张。”

我们立即拿出团购劵指明团购网站上发布的信息中未注明此条款,并表示如果我们知道的话是不可能一次购买四张的。服务员态度敷衍,似乎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店里就是这样规定的,一桌一券。没写明的现在不是告诉你了么。”面对这样的霸王条款,我们非常无奈,但也深知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现状。试图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所以当时我们采取了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四个人分别使用了四张桌子,点了各自要吃的菜和四个锅底,后来又撤走多余的,合坐在一张桌上,在满足所谓的“团购券使用条件”情况下完成消费。

显然,此次消费不仅造成了商家资源的浪费,也使我们有了一次很糟糕的团购体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我开始翻阅资料,试图探寻到当消费者在团购中遭受到权益受损的问题时,应该怎么样合理合法的保护自己呢?毕竟像案例中的“极端行为”,不仅让自己受了很大的风险,同时这顿饭吃的也非常的不愉快。

三、网络团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我们上网查询,并进行问卷走访,发现竟然很多人都能数落出网络团购网站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不愉快的“团购”经历,很明显,网络团购的“诚信危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阻碍团购行业发展的问题。

从消费者保护协会网站可以看到,20171月至6月,涉及团购诈骗类的投诉已经占到投诉总量的4256%。2016年,涉及网络团购的投诉量为2090宗,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团购的投诉量已高达1573宗。在鱼龙混杂的团购市场中,假冒伪劣横行,奸商无处不在。

(一)网络团购中主要的问题

据笔者总结,目前网络团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设置霸王条款。

这是团购消费中最常遇见的一种商户“无赖”行为,如同笔者在火锅店遇到的情况一般,商家会在消费者使用团购商品过程中,提出一些团购网站上没有标明的信息来限制团购商品的消费。在笔者的经历中,“一桌只能用一张代金券”便是一种霸王条款。而很多时候,商家的强硬态度以及无法寻找更好的解决措施会使消费者选择退让。

2、虚假信息

消费者在选择团购消费时,往往会关注商品的性价比以及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评论。于是一些不良商家就在信息和数据上动了手脚来吸引消费者。最为常见的是购买的餐饮类消费商品在使用时遭遇“食材缩水”、“分量不符”等。2011年,据央视《3·15在行动》栏目报道,拉手网上的团购人数是企业和网站共同作假的结果,团购网站表示只要企业同意,便可为其虚标购买人数。美团CEO王兴和高朋网CEO欧阳云等团购从业人士也承认,虚报团购人数是团购行业的潜规则 。

3、售后维权困难

现下,基本市场上所有团购网站都采用的是“先下单付款,后消费”的模式。隔着网络,消费者在消费前无法直接与商家沟通,消费后难以联系团购网站售后。这直接导致许多消费者在不满意后难以获得赔偿。更多的时候,一旦出现消费者投诉,网站及商户往往互相推诿,使得消费者投诉无门。

(二)出现团购乱象的原因

出现上述团购乱象,一方面是不良商家的不良行为,但同时更主要的应该是监管的缺位,毕竟所有的商家都是以扩大利润为目的,只有有效的监管才能让商家们心生畏惧,否则的话,一味要求商家自律,无异痴人说梦。

而监管为什么不到位呢?

 目前,团购网站在工商税务、网络监管等部门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备案登记,基于网络的虚拟性、广泛性和低成本性,给监管带来很大的技术难题。再加上没有相关 配套的法律法规。让不良商家有机可乘。最终导致团购网站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畸形发展。

四、促进网络团购健康发展的建议

以笔者之见,在这些团购乱象背后,消费者、平台以及商家三方都应对其负有一定的责任。消费者投诉无门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是助推力,商家希望通过设置霸王条款等来达到既能多销又能多利的目的是直接原因,行政监管责任归属不明,法律法规滞后,使无良商户及平台有空可钻是根本原因。

总的来说,随着团购欺诈现象的普遍化,明显化。消费者自身也有了一定的警惕心和鉴别力。在多次败兴而归后,许多消费者渐渐放弃了线上团购线下消费这一模式,转而投向以自身为平台,仍能提供物美价廉服务的优良商家直接消费。而这些商家大多也不愿登陆当前鱼龙混杂的团购平台参与不公平竞争,团购市场上逐渐也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平台乃至整个团购业本身的未来发展自然界也就岌岌可危了。

对于这样一个趋势,我们真的就无能为力了么?经过一番了解,我希望以下几个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现存的问题。

(一)政府监管方面

    目前团购行业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在于,出现问题无人问责,消费者投诉无门。即监管责任归属不明。因而,建议特设相关政府机构直接监管团购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团购经济也是致因。因而,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速推动实体团购法的出台,稳定市场环境。

(二)企业平台方面

低门槛入驻条件使得平台商家素质良莠不齐。建议平台自身建立健全审查制度,设置信用认证、评级体制,并同时对准入门槛有所提升。为保证消费者消费体验,平台信息应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

(三)技术支持方面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侵权行为。常规的技术手段很难解决问题。要不断完善监管技术。建好网络监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全面巡查。加大网络侵权打击力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网络欺诈投诉中心。中心接受投诉后。由第三方分析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一旦构成消费欺诈行为。对网站处以高额罚款,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加大违法成本,促使诚信经营。

五、结语

本文从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团购着手,结合笔者自身经历,着重分析了我国团购网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监管、企业平台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会对我国团购网站的开发和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

参考文献:

[1]卢长宝.网络团购与餐饮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7(3)

[2]张驰.中国预付式消费法律规制问题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