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宋戍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步入21世纪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得到了全面的推进。无论是从国家、高校和企业都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可实际上对于当代大学生及大学生员工所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效果不好,没有实际成效,因此本文特试图构建基于学生、高校、企业、国家和社会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体系,希望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切实成效。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均为90后,他们较其他年代的大学生有着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认知强,实践弱: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梦想和追求,也明白提早对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可如果让其实实在在地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即其认同的标准和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行为,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因此,一方面应继续增强对学生的规划意识培养,同时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督促。 2、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弱: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较好地结合自己的见解分析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他们对先进技术和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锐,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懂得利用多途径获取新知识。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受到家庭过度的保护,实践和动手能力差、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所以其在实习及就业的初期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进而出现不想就业、频繁跳槽等现象。 3、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当代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精神,有不少的学生注重自我,崇尚自我奋斗。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父母的教导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再盲目的接受和顺从,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发展进行批判性的接受。大学生的这种变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部分学生却忽视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较强,集体观念差,团队协作能力弱,未能很好地明确自身责任。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并不是特别青睐应届毕业生。 4、内心情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大学这个开放、广阔、复杂的环境中,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日趋成熟,大学生在观察社会、感知世界、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内心感受开始变得丰富。但他们普遍缺乏规范的社会适应性,很容易表现出抗挫折能力差,情感控制能力弱。因此有必要让其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合理恰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信。 因此为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就业,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逐步增强自信进而有更宽的职业路劲,有必要使其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必要了解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当代大学生是必需的。 二、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当代大学生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目前在国家层面,出台了较多的文件加以说明与指导。在高校层面,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同时也要求学生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层面,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纷纷为企业核心员工设计职业晋升路径和通道,以留住核心员工。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对于大学毕业生,其在大学时期并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只是为了完成一次作业,并未客观认真分析自己,与其就业联系不多,与其实际就业后的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是不存在对接的。可事实上不管是从现实的就业压力,还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都很必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员工的特点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体系。下面分别从国家、社会、高校、企业和学生本人五方面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体系。 1、国家层面 (1)出台相关政策 国家可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保障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了解职业、实习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国家应要求高校不能只关注科研、学科建设和就业率,要增加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关注度,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部门和教研室,加强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专业测评和咨询辅导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国家应要求企业积极与高校联系,提供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定期到高校做相关讲座,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2)定期出台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和预测依据 国家应定期出台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和预测依据,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岗位信息。 2、社会层面 (1)增强社会对职业生涯意识的认可 社会可通过制作相关的广告等宣传职业生涯意识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从小开始培养,定期对家长展开一些相关培训,使家长能从小对孩子灌输职业规划的意识与知识,也使孩子的独立能力能够得以锻炼,从而使学校教育改革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2)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 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表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专业化职业指导的学生寥寥无几。这说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环节还很薄弱,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为此社会一方面可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或者在现有的专业人才交流中心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中开展职业生涯辅导服务,从而实现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培养和认证,满足社会对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的需求。同时要坚持生涯辅导与心理辅导的结合,帮助当代大学生重塑自信,正确认识自己,以良好的心理应对社会挑战,调试择业认知偏差,择业认知期望过高,择业患得患失等心理。 3、高校层面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首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通过职业测评、心理测验、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引经据典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大学职业生涯的全程化、全员化。其次要通过与企业合作,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经过实践实习,正确客观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发展方向,促进求职就业能力的提升,完善自我发展。再次通过工作坊辅导和一对一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建立微博、QQ、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做好学校对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服务以及跟踪、完善和个性化指导。 (2)组建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在高校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第一,高校可以根据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在全校范围内挑选具有人力资源教育、管理学、心理学、职业指导专业背景和特长的老师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第二,对学校现有的专兼职辅导教师进行全面专业的培训;第三,高校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去聘请成功的毕业的校友、或者相关方面的学者、专家作为学校的外聘讲师。这些外聘讲师座谈、讲座等形式来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其中最大的一点帮助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知道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行业和职业的发展趋势,让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能够更好地得以实现。 (3)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 通过开发适合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的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同时不断维护和更新网络平台,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网络自我测评、职业评估等测试,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的测评结果,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电子档案,可以随时监测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不断进行反馈和修正,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学生毕业时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随学生一起进入就业单位。 4、企业层面 (1)实现与学校电子档案的无缝对接 随着大学生员工到企业就业,其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也同时到达企业。企业通过查看学生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可更好地了解员工,安排适合的职位,实现人职匹配。同时开始职业生涯管理,根据大学生员工的实际特点设计职业路径。从而不仅可以留住大学生员工,更能增强当代大学生员工对企业、对职业的满意感。 (2)构建促进职业发展的配套体系 为促进大学生员工的职业发展,企业第一通过建立与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相配套的教育培训体系;第二通过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参与管理、工作调动、晋升等方式提供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工作实践机会;第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职业生涯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四构建以职业发展观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5、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本人应重视和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须知规划比不规划好、早规划比晚规划好,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同时应积极借助测评工具了解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验增强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帮助大学生就业,更在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明确职业人生的发展路径,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2]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2). [3]许崇泰、万 洁.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学生干部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