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享经济在知识技能领域的发展
俞晓燕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黄浦区分公司 摘要:近年来分享经济的发展风生水起。在知识技能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围绕分享经济在知识技能领域的发展思考这一主题,从分享经济在知识技能领域的发展概况、分享经济在中国知识技能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促进分享经济在中国知识技能领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分享经济 知识技能 问题分析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分享经济的发展风生水起,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分享经济的发展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认为这是金融危机后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在知识技能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只要你拥有的无形的知识和技能,有条件随时转为知识商品,进行市场化交易,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技能分享的主体。所谓知识技能分享,就是:“把个人或机构分散、闲置的知识技能等智力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集中起来,通过免费或付费方式予以分享给特定个人或机构,最大限度利用全社会的智力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 ”。知识技能分享正悄然提升着人们的知识储备及运用能力,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切实给知识或技能富余的人们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方式。 一、知识技能分享的影响 (一)知识技能分享可以提升全社会的智力资源 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知识技能分享,以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降低了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成本,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新的模式、更快的速度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这样一个不断积累知识、劳动与技能的过程中,个人的智力资源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整个社会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二)知识技能分享可以满足人的多层次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每个人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会产生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对于知识技能的提供者而言,通过网络分享知识和技能,增加额外的收入,获得经济报酬,进行社会交往,使得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获得某一集体的承认和他人的尊重,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和价值,使得高级别的需求得以满足,促使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知识技能分享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普遍呈增长趋势。2017年失业人口预计将突破2亿大关。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除了政府政策外,分享经济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把自己的知识、技能转化成为收益,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板”,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观。 (四)知识技能分享可以缓解教育不公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包括了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质量公平。如果仅仅是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相对比较容易。但要实现教育质量的公平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知识技能分享模式,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和知识技能分享,可以打破学校的壁垒,让更多人分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可能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通道。这对于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疏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分享经济在中国知识技能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原有法律规制难以解决新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分享经济收入做出明确的规定,也缺乏相应的统计口径以及监督管理办法,由此造成了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的执行难度以及税收义务的混乱。另一方面分享经济下,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很大改善,这就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代替传统企业成为了可能。企业不必再通过雇佣的方式获得服务,可以通过市场和价格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又不必承担企业税负这种组织的高成本。而现存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无法对分享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关系进行明确的边界界定。一旦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很容易引起纠纷。 (二)知识技能分享对分享内容的监管难度大 分享经济平台作为高效链接供需双方的媒介,其主要的功能是一个信息中介,而非信息审查机构。虽然大多数分享经济平台都会承担一定的审查职能,但仍存在一定的监管难度。当前知识技能分享领域中,分享内容同质化、分享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突出,消费者又往往缺少甄别信息优劣的手段。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分享内容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分享者或是平台的口碑,甚至会涉及到一些纠纷的风险。因此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在快速拓展供给端规模和保证知识分享质量中进行权衡。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分享的载体从传统的文字载体发展到了新兴的载体。新兴的媒体在知识传播上具有的互动性和即时性都很强,审核技术复杂,流程机制都不成熟,往往事后举报了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知识技能分享易引发网络诚信,亦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信用是分享经济的基础。由于分享经济是“点对点”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中,必然会存在各类信用风险。一方面知识作为一种非标准的资源,其交付成果相对抽象化,如果用户支付费用后获得的知识内容,与网络上免费就可以获得的内容在质量上不相上下,长期以往对付费的市场意愿必定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些分享者为了快速、低成本的获得报酬,可能会存在盗用他人知识产权的诚信风险,甚至引发侵权问题。对于分享平台而言,也会存在诸如虚假宣传、套取资金、泄露信息的诚信危机。 (四)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分享经济下,知识信息大爆炸,更大基数的初创企业,对于知识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相对于传统侵权,网络侵权的固有特点决定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所在。第一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侵权行为简单易行。第二网络的流动性和交互性,决定了网络侵权行为范围广,取证难。第三损害后果具有即时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付费分享项目,网络上远低于售价的加密网盘层出不穷;一些音频文件通过“合买”方式被广泛的低成本的“分享”;一些直播节目被翻录侵权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甚至对于付费的问答类内容,网络上也出现了未经授权而私自传播答主回复的行为。 (五)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网络是分享经济的技术特征。但我国目前信息化程度,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尚不足,影响到国民对分享经济的参与,集中反映在: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依旧偏低。截止201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但仍尚有半数人未触网,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普遍达到80%以上。第二,数字鸿沟问题依旧严重。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第三,网络资源分布不均。移动宽带4G/3G应用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不够理想。而网络学习者中近6成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求程度远高于发达地区。第四,上网的资费依旧偏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指出中国目前的流量费太贵。只有进一步提速降价才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进一步促进分享经济在中国知识技能领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监管思路,探索包容性治理模式 面对蓬勃发展的分享经济,政府应该顺应潮流,优化政府职能,将自身在促进分享经济中的职能定位在提供配套制度保障上,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保障性的规章制度。 1、加强政策落地,完善从业者保障 在税收制度上,针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缺失: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分享经济收入做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分享平台、平台入驻机构、从业者各自的纳税责任,明确相应的统计口径。二要制定优惠税收制度。知识技能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市场中并获得了相应的利益,这部分利益就应当做纳税对象。当然正因为分享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经济模式,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现有的累计税制模式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从而鼓励更多的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分享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三要简便纳税程序。对于从业者的应纳税额,可以由平台代扣代缴,每一次服务结束后通过平台代为扣缴相应的税额,从业者获得的报酬均为税后报酬。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绑定个人信息和财务收入信息,建立和完善完整的纳税人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纳税制度。只要有偷逃税行为,就记录在案,影响到今后的信用。 在社会保障上,如果继续传统的雇佣劳动关系势必会导致分享经济平台向传统商业组织回归。因此要尽快完善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向接入平台的供应方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服务费,一旦发生劳务纠纷,可通过这笔归集资金进行统筹支付。其次,也可以通过鼓励分享经济平台与保险机构合作成立赔付基金,或双方合作提供保险产品,为分享经济的参与者提供必要的保险和福利。 2、优化网络环境,加强消费者保护 分享经济诞生以来,在各分享领域广泛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上。对于消费者保护涵盖了两个方面:第一,如何确保消费者能真正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如何确保消费者拥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对于第一方面,事前可以通过资质认证审核、能力测试等措施确保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服务内容的高质量。事后可以通过建立的双向评价及考核机制,对双方尤其是服务提供方起到制约作用。现有的电商的一套双向评价机制其实不妨可以用来借鉴。通过双向评价机制,刺激着服务提供者不断的提升内容质量,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对于第二方面,近期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在创新监管方面就起到了很好的复制借鉴作用。《规定》强调了持证上岗和平台的内容审核能力,规定了身份信息认证、制度建设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平台想要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逃避资质审核基本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对于坚持正确导向,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为消费者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动力支持和政策支撑,也在鼓励发展和创新监管之间实现了平衡。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构建诚信体系,打造和谐生态圈 信任是分享经济的硬通道,信用制度是分享经济规范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鉴于分享经济可能存在的诚信风险,必须要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加强信用记录、违规失信行为、风险预警等信息资源的在线披露,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治理。 第一,从平台策略方面看,分享经济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与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等自律监管体系,既保障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内生性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据也成为政府、行业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第二,从技术层面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完善征信系统。一方面应向分享经济平台开放电子化的犯罪记录等信用信息,降低开放的门槛和费用,让平台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相关信用数据,推动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国家征信和第三方信用征信。目前我国已经授权了八家民营企业进行个人征信。这无疑成为完善网络评价体系的又一利器。其三,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凡是在交易中的欺诈者都应纳入信用体系建设目录中,并对信用极差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媒体披露。 第三,从行业管控来看,通过行业协会的管理与自律,不仅有利于分享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协调沟通、资源共享、行业自律、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在分享经济中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倡导分享经济,通过媒体,统一声音,宣传分享经济的优势,并与政府紧密合作,努力使分享经济成为主流商业模式;二是制定行业标准,从信用制度、安全保障、维护声誉等方面着手,树立起行业会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三是寻求对策。通过立项研究,总结成败,努力解决分享经济企业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和挑战。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尊重首创精神 在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有效覆盖,互联网环境又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知识、技能缺乏有效的变现通道的状况下,更容易加剧知识的盗版。对此: 在国家层面,一要建立、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与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相适应。二要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机构的网络技术优势,使之与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能力相结合,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动体系。三要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注重对涉及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评析疑难法律问题,明确司法态度和司法导向,切实提升司法裁判能力。四要从责任制度上着手,即在无从追究真正的侵权人的情况下,追究平台的共同侵权责任。 在平台层面,一要加强技术监督的力度,把知识产权的审查环节纳入到网络交易的全流程中去。同时采取一些辅助性手段,如审核卖家真实身份、缴纳保证金、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投诉反馈机制等,以“技术+制度”的手段实现网络交易的全流程监控,提高内容和服务的可信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相关侵权行为。二要采取技术措施,提升技术手段。比较常用的手段包括通过数据加密,防止信息失密,或采取数字签名技术,防止信息被纂改。三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给予权利人侵权补偿。单单通过传统的侵权损害救济制度无法对权利人的利益进行全面保护。美国是最早采用知识产权保险制度的国家,通过将知识产权保险制度与侵权救济相结合,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化、立体化的救济体系,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发展普惠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所谓知识差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内部的穷人与富人之间在知识方面的分配不平等”,而造成这一差距的是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的映射。 1、加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降费,消除数字鸿沟 知识技能分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宽带上网条件。但对贫困地区而言,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导致宽带接入还不是很普遍,另一方面低收入的贫困地区人口无法承担昂贵的网络资费。现存的知识差距虽然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差距,但广义上也包括科学技术、信息通讯条件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派生的知识差距。 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不再贫乏。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分享知识。因此国家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贫困地区所有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对于特别难入网的山区,可以考虑通过卫星接入。 另外针对网速慢、网费贵的问题要拿出切实的解决措施。非常可喜的看到,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从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出发,提出了许多细化的任务分工。其主旨包括:一要通过加快市场开放,引入民间资本,主动打破通讯领域的高度垄断,形成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而降低收费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二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宽带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支撑力度;三是明确宽带在不同行政等级城区、行政村的接入速率标准和网络覆盖率标准;四要政府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既要解决“进场难”、“进场贵”的问题,又要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建设通行,确保公平进入。相信上述措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地区与贫困学生的数字鸿沟问题,缩小城乡的知识差距。 2、将分享经济纳入政府采购范畴 知识技能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经济、文化的壁垒,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学习模式传递给每一位求知者,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输出了海量教育资源。百度研究表明:上传教育资源的用户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下载教育资源的用户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了“互联网教育刚需用户”。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的愿景,可以将分享经济纳入政府采购范畴,鼓励各级机构使用分享经济平台进行相关知识、技能课程的采购和订制服务,用行政的力量将数字革命尽早的惠及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来解决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在课程的采购和订制上,重点一要放在基础教育方面,对于中国来说真正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就是大众化教育问题,解决的是中小学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因此要从基础教育入手,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解决受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进而解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二要放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使绝大多数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地区学生在中学教育阶段完成基本文化素质和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未来随着教育资源数字化、线上化、共享化的加快,政府部门都应该想到如何将新内容、新知识快速的引入到农村去,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将教育真正推向平民化,实现普惠教育。 参考文献 [1]潘云良.现代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贾华强.发展经济学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3月 [3]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8月第5版 [4]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第2版 [5]汤敏.慕课革命.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6]克里斯•安德森.免费.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第3版 [7]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6年2月 [8]马化腾,张孝荣,孙怡,蔡雄山.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9]朱克力,张孝荣.分享经济—国家战略新引擎与新路径.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10]辛超,张鹏.分享经济—重构商业模式的九个关键点.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