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福建省重点产业碳排放现状与行业结构发展研究

2017-05-26 23:0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庭溢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5C11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J05167);福建工程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GY-S14005)。

摘要:福建省是完成国家碳减排目标的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福建省重点谈排放单位分布的地域及行业信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和碳排放现状,总结了碳排放基本特征,并对福建省未来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重点产业   经济结构   碳排放

2015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的议题,涵盖全球99%左右碳排放总量的19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与了此次大会。并有184个国家已经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国做出了在碳排放总量上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碳排放贡献效率逐年提升的承诺,福建省作为经济大省任重道远。在众多的碳排放规制政策中,碳排放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是我国政府采用的主要手段。2016年底,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2016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在初始阶段采用碳排放配额免费发放的机制,针对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重点管理。碳排放总量的变化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关于如何在现有的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又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福建省碳排放及产业现状分析

(一)重点碳排放单位分布

福建省碳排放的来源同样存在着“二八定律”,少数的大型重点谈排放单位排放总量占据了福建省碳排放总量的绝大多数。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可以把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认定为重点排放单位,合计有277家企业满足重点排放单位标准,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陶瓷、钢铁、化工、电力、水泥建材等行业。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到,从地域来看,泉州市重点排放单位有112家,远远高于福建省其他地市,福州、龙岩和三明也有几十家,莆田最少,仅仅有4家;从行业来看,重点碳排放单位陶瓷行业最多达到了119家,发电、钢铁、化工、水泥和造纸则大概有30家左右。

1: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矩阵表            单位:家

 

福州

龙岩

南平

宁德

莆田

泉州

三明

厦门

漳州

合计

电网

1

0

0

0

0

0

0

0

0

1

发电

3

3

1

1

4

9

2

6

2

31

钢铁

9

1

1

9

0

1

2

0

4

27

航空

1

0

0

0

0

0

 

1

0

2

化工

6

4

7

1

 

5

10

1

4

38

陶瓷

31

0

0

0

0

88

0

0

0

119

平板玻璃

1

0

0

0

0

0

0

0

2

3

水泥

0

13

2

0

0

3

13

0

0

31

金属

0

1

1

0

0

0

0

0

0

2

造纸

0

0

2

0

0

6

4

0

11

23

合计

52

22

14

11

4

112

31

8

23

277

资料来源: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整理

(二)福建省经济结构分析

从福建省经济发展总量来看,截至2016年,福建省GDP已达两万八千多亿,位居全国第十位,并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2016年福建省三产业GDP数值如表2所示。在表1统计的重点排放单位中,第二产业占比99%,而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则占比仅为1%,第一产业没有重点排放单位。

22016年福建省GDP数据

 

生产总值(亿元)

同比增长

占比

重点排放单位占比

第一产业

2364.14

8.4%

8.3%

0

第二产业

13912.73

7.3%

48.8%

99%

第三产业

12242.28

10.7%

42.9%

1%

合计

28519.15

8.4%

-

-

不同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及程度存在差异性,为了更好的统计不同地市经济发展和重点谈排放单位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了九地市的GDP数据和重点排放单位数,如表3所示。一般来说,“GDP/排放单位比”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背后所消耗的碳排放效率,比值越高,说明碳排放效率越高,这个经济的循环循环程度就越高。

3:福建省各地市GDP与重点排放单位数

城市

福州

龙岩

南平

宁德

莆田

泉州

三明

厦门

漳州

GDP(亿)

6199.8

1895. 7

1457.7

1623.2

1823.4

6646.6

1860.8

3784.3

3125.3

GDP占比

21.7%

6.5%

5.1%

5.7%

6.4%

23.3%

6.5%

13.3%

10.9%

重点排放单位占比

18.7%

7.9%

5.0%

4.0%

1.4%

40%

11.1%

2.9%

8.3%

GDP/排放单位比

1.2

0.8

1

1.4

4.6

0.6

0.6

4.6

1.3

 从表3可以看到,GDP与重点排放单位数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厦门最高为4.6,这说明厦门城市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比较小,这也与厦门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有较强的相关性。泉州和三明最低为0.6,这与这两个城市以工业化为主导产业相关性比较大。莆田其比值也达到了4.6,与厦门并列第一,莆田和厦门的经济发展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特征分析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工业碳排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工业碳排放来源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重点排放单位主要来自于陶瓷、化工、发电、钢铁、水泥和造纸行业,是福建省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些行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福建省碳排放具体存在如下三个特征:

(一)部分重点排放单位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1可以看到,重点排放单位行业分析中,陶瓷数量有119家。过多的同类型企业,说明该行业不够大,不够强,在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中不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环保技术的实质提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需要面临极大的资金投入,没有企业本身过大的经营实力,那么技术改进的推行就会困难重重,从而对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重点谈排放单位城市及行业分布

泉州、福州和三明三个城市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合计占总量接近70%,区域特征明显。从行业来看,重点排放单位中,发电、化工、陶瓷、水泥和造纸这五个行业占比超过了97%,行业分布特征显著。显著的区域特征和行业分布特征为福建省未来的产业整合和减排规制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优势。从行业对福建省经济的贡献程度来看,电子、石化、机械已经成为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这三大主导产业的企业为福建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全省277个重点排放单位中,几乎没有电子和机械行业。这说明相对来说福建省的主导产业单位碳排放的GDP贡献上有着较高的效率。这种重点排放单位行业特点对于未来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业改革有重要意义。

(三)福建省能源结构

虽然近些年来,福建省对于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的利用逐年增加,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煤炭仍然是福建省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来看,福建单位能源消耗贡献效率仍大大高于北京、广东等地区,节能减排任务还是较为艰巨[福建省各地市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分析]

三、策略建议

(一)继续加强福建三大主导行业的建设和引导

为了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是最有效的手段,这个过程也容易带来“经济阵痛”,调整难度较大。在降低碳排放总量目标实现的推进中,降低碳排放与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往往存在着“悖反效应”。因为经济总量的增加意味着能源消耗总量的急剧增长。而在当前的能源利用结构上,更多的能源消耗也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经济的稳定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需要在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做好平衡。电子、石化和机械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排放单位在这三个主导行业中的占比很低。基于此,福建省应该推进这三大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大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层次。主导产业链进一步向上下游扩展,提升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溢出效应”。对机械行业应顺着国家工业4.0的政策指引,向智能化制造转型,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人机智能交互、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产业。

(二)重点排放单位的进一步整合

对于髙碳排放行业来说,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极大抑制生产技术水平提髙即工业发展所导致的碳排放増长。应着重致力于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抑制工业碳排放的增长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福建省在重点排放单位的分布特征中,部分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企业太多,说明规模化程度不够,导致没有规模经济效应。小规模企业, 受到资金及技术实力影响,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有限。未来重点需要放在高排放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完善国家监管机制,为这些企业的自我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时应加强产业整合引导,培养核心企业和龙头,增强产业自身的减排能力。对于不适应环保要求的企业,建立严格的逐步淘汰机制。

(三)多种碳排放规制政策制定实施逐渐深入

一直以来,政府普遍采用命令式的规制方式对大气环境及排放行为进行监管。近些年来,市场化的规制措施在西方国家逐渐成熟,在我国也逐渐开始实施,如碳总量控制及交易和拍卖机制。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福建省则已经开始对重点谈排放单位实施免费配额。在免费配额的基础上,在后续应逐渐引入碳排放权拍卖和交易制度,让市场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应该辅以强制性的法律条文,敦促相关企业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容易导致排放增加的流程。对于低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加以鼓励。

(四)节能减排

重点碳排放单位应逐渐由煤炭为主的能源向绿色能源依赖转变,积极发展使用绿色能源。福建省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发展风能的潜力巨大。潮汐能源、核能和太阳能都是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能源。,当前福建省对于新能源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仍然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牛鸿蕾.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关联效应测算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4 (2):22-31.

[2]董锋,徐喜辉,龙如银,韩宇.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23(11):1526-1533

[3]陈浩,付皓.我国省域碳排放量的测算与趋势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133-135.

[4]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2016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EB/OL]2016.12

[5]陈浩,付皓.我国省域碳排放量的测算与趋势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133-135

[6]汤小华,陈春桥,陈加兵.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情况分析[J].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1):99-104 .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