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
赵一静 张茜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摘要:中国自1999年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远高于城镇。本论文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得出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农村养老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根据国际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该国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及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对比10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城市老龄化水平为6.30%,农村却为7.35%)即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还显示,城市老年人口中生活失能的比例为2.45%,而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则高达3.32%,说明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比例也比城镇老年人口要高。在未来4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会加速推进,并且将保持在高位稳态水平。然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农村家庭空巢化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对河北省人口状况调查的数据说明,2012年全省的常住人口中有家庭户223万户,家庭户规模为3.26人,比2000年减少了0.13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杜鹏等学术界人士认为,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使农村老龄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城乡差距,虽然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但是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农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因此,中国老龄问题的重心应放在农村。“如何深入研究和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窘迫境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是老龄工作领域和老年学术研究迫在眉睫的重点任务。”现在,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得到党中央的重视。在我国2015年10月底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现在的养老问题关乎民生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阶段,有关养老方面的问题以及制度方面的规定都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 一、 秦皇岛市农村养老现状 秦皇岛市农村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家庭养老。这样的方 式适用于自己有土地,有房子,且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第二种是社区养老。也就是对于鳏寡孤独、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由所在农村提供低保、养老金等形式的资助;第三种是机构养老。对于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无法照料的情况,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 二、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秦皇岛市地处渤海之滨,在地理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里有水产养殖业、旅游业、葡萄酒业等综合产业,由旅游业带动起的家庭旅馆遍地开花。因此,秦皇岛市周边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一般不会选择外出务工,而是就近选择打工地点,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较少,多数农村老人愿意和子女一起居住。据笔者对秦皇岛农村所作调查得知,秦皇岛市农村的老人选择和子女一起住的占58%,单独居住的比例占40%,只有2%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居住。另外,在调查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上,84%的老人愿意在家养老。可见,秦皇岛市农村养老方式的主体依然是传统意义的家庭养老,这里的养老观念比较落后。 (2)缺乏系统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老年人对于患病的风险抵御能力差。对于居家老人需要的养老服务,诸如日常照料、康复保健等专业性的服务缺乏。秦皇岛市农村老年人一旦生病,他们的选择要么由子女送医院就医,要么自己在家养病,日常起居都由子女照料。而子女是否尽到赡养义务,这往往取决于子女的道德自觉性,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 (3)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单调,使老人缺少心理关怀。而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慰藉也仅仅限于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生活而已。 (4)农村土地保障功能衰退。随着全国城镇化的发展,秦皇岛市农村的土地急剧减少,很多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因此,很多老人面临着失去土地这个经济来源的保障功能。“以2008年为失去土地的起始年份,到2013年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开支累计超过3万元的补偿下限,到2016年接近于5万元的上限。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3. 0岁,如果老年人口60岁时耕地被征收,则生命最后4至7年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证。女性老年人口因生理原因早于男性人口丧失劳动年龄,退休年龄为50岁,女性人口预期寿命为74岁,如果50岁失去耕地,生命最后15至18年的基本生活无法保证。” 二、对于秦皇岛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居家养老模式的提出 据统计,我国90%的老人期望在家养老,在家养老的这种养老观念的主流地位至今仍未改变.。居家养老模式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模式。在2006 年和2008 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文件中,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推上了专业化、 规范化的轨道。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的住所,在家中享受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一种不脱离家庭亲情,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既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又不同于机构养老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它包括经济援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被许多学者称为‘没有院墙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西方国家对于居家养老提供的方式有:服务承包,即将居家养老服务承包给民间组织来提供;补贴制度,政府给专门的机构或接受服务者提供资金补贴,以满足低收入者的公共服务需求;志愿者服务,鼓励慈善或义务机构参与到公共服务事业当中;自助性服务,大力提倡邻里互助,家庭帮扶,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凭单购买,让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再购买所需要的服务。其购买数额和购买范围被规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和研究时间较早,均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是更符合老年人习惯、更人性化、更经济的养老模式,提倡养老服务回归社区。尤其是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比较大,而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期也比较早,因此,关于居家养老的制度的研究和实施也相对比较完善,因此笔者认为,日本的养老方式对于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对秦皇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日本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原则是构建“每一个国民都能就近享受的必须的养老介护服务体系”;同时强调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实现“公平性、普遍性与社会性”。我认为,在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模式中,我们也应向日本学习,可采用“公助、互助和自助”的方式,尽量兼顾公平的原则。 (1)拓宽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渠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鼓励商业性的机构投入居家养老服务。 (2)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明确部门职责,并使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机构、管理、工作人员等方面制度化,规范化。 (3)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体系,政府、社区(行政村)、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农村集中搞好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娱乐活动等服务。另外,开展心理和健康咨询,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要,兴办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可根据老人意愿,开展各式各样活动。总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既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也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老龄人口的人文关怀。 (4)可建立一支专业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整合各种资源,诸如家政、医疗、心理咨询等,使老年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相应的服务。 农村老年人口是弱势群体,她们的失能比例又比城市要高,如何降低或延缓 失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研究养老方式的原因之一。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赡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使老年人更健康、快乐地活着,让他们更多地发挥余热,从心灵上延缓衰老。因此,建议政府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专门针对老人的养老、康复、护理这些知识对这支队伍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