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变动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2016-03-02 22:2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薇 向双兵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10-2013年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变动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在进行增减持过程中,而且盈余管理方向与持股比例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在后引入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

关键词:持股变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

一、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的研究有以下几位。于卫国(2011)收集了我国2005年至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得出,高管持股市值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这就说明股权激励是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冉茂盛、向伟等(2009)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戴新民和曹满丹(2010)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国家股就不是很显著。杨悦(2014)研究得出了高管减持前一期存在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与减持市值保持一致。但是高管增持并没有发现有现金流方面的异常动向。

王鹏、刘威仪等(2013)得出内部控制资源是影响内部控制影响的基础因素,他们考察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案例,从案例中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越多,公司操纵性应计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非国有企业则出现相反的结论。范经华、张曼雅(2013)他们以2007年至2009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他们得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相结合在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有互补的作用。

二、 理论分析及假设

担任高管的持股人在计划购入公司股票时,可能先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消极的会计信息,从而公司股价下跌,降低购买股票的成本。担任高管的持股人在计划抛售公司股票时,可能先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积极的会计信息,从而公司股价上扬,提高抛售的价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对会计盈余信息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对会计信息的操纵。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提供更为真实的盈余信息。那么高效率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在增减持过程中的应计盈余管理。

H1: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差的企业相比,内部控制有效性较高的样本组能有效地抑制高管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

三、实证分析

选取2010—2013年我国沪深发生高管持股变动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以下要求对数据进行了筛选。筛选条件为:(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3)剔除了ST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数据和财务数据来自于过泰安数据库和DIB迪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数据库。

DAi,t=α+β1Dummy0+β2Dummy1+β3Lnindex+β4LEV+β5Size+β6ROE+β7Growth+ε

DAi,t 为盈余管理;Dummy0为高管增持;Dummy1为高管减持;Lnindex为内部控制有效性;LEV为资产负债率;Size为公司规模;Roe为资产收益率;Growth为主营业务增长率。

2010—2013年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增持424家增加到2013621家,发生的高管减持由2010543家增加到2013552家。以下为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DA

0.0178

0.1734

-3.2000

4.0200

Dummy0

0.4760

0.4781

0

1

Dummy1

0.5240

0.3963

0

1

Lnindex

6.7142 

0.1521

5.4534

6.8314

LEV

0.51310

0.2977

0.0500

7.3500

Size

22.6710

1.1655

17.3205

28.6100

Roe

0.0831

0.0782

-1.4836

2.3711

Growth

0.7618     

9.9732

-0.8564

349.4720

DA的均值为0.0178,最小值为-3.2,最大值为4.0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波动。高管在增持和减持比较中,增持小于减持,而且可以看出减持要比增持稳定,波动性不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站到了样本统计量的26%。内部控制指数的均值为6.7142,而且最小值为5.4534,最大值为6.831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没有出现特别大德两级分化。

变量

300-600

600-700

700-800

800-1000

 

系数

T

系数

T

系数

T

系数

T

Dummy0

-0.1033*

-5.25

-0.0542*

-4.37

-0.0501*

-4.19

-0.0019*

-3.30

Dummy1

0.1542*

6.70

0.0692*

6.10

0.0434*

4.82

0.0085*

4.10

LEV

0.0091***

5.17

0.0049***

4.06

0.0038***

3.73

0.00051***

2.93

Size

-0.0031

-0.29

-0.0057

-0.27

-0.0054

-0.27

-0.0078

-0.54

Growth

0.3079**

2.41

0.0364**

6.77

0.0197**

9.69

0.0059***

13.29

Roe

0.3831

1.64

0.044

1.20

0.0095

1.05

0.0042

0.07

Adjusted R2

0.1235

0.1752

0.2495

0.1363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对内部控制分组中看,每组中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都在10%显著性下显著,而且呈系数都为负数,与上面结论一致。首先300-600的内部控制指数表示,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差的企业。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在300-600区间之间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0%下显著,且系数为-0.1033;区间600-700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0%下显著,系数为-0.0542;区间700-800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0%下显著,系数为-0.0501;区间800-1000之间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0%下显著,系数为-0.0019。上面回归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过程中,上市公司会进行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但是从四个区间中的系数看出,从300-600区间的系数-0.1033到区间800-1000的系数-0.0019看以看出系数的绝对值在逐渐变小。在内部控制指数逐渐提升的时候,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增持与应计盈余管理相关系数在变小。综上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上市公司在高管增持过程中的应计盈余管理。高管减持回归结论与增持一致,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在减持过程中的应计盈余管理。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了2010—2013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管在进行增减持过程进行了怎样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通过数据来查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对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4年数据分析得到,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越能够对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新明、曹满丹.高管持股和流通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2):16-1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