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刘刚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4) 摘要:文化创意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旅游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河南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具有文旅文创融合的巨大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多元复杂的挑战。市场需求、政策引导、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是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动力。深度不够、创新度不强、代表性作品不多、产业一体化发展较慢是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观念滞后、产业人才匮乏、市场主体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是河南文旅文创现实困境存在的原因。破除传统思维羁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有效的路径优化。 关键词: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现实困境;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河南作为文旅资源大省,具有文旅文创融合的巨大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多元复杂的挑战。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文旅文创融合确立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十大战略之一,这无疑对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推动河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探究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驱动因素,厘清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识别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的形成原因,为我省文旅文创融合路径优化提供建议,有利于加快实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战略目标。 一、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驱动因素 文旅文创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旅游活动中,立足游客视角,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立足旅游经营主体视角,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蕴含着非常强劲的经济发掘潜力。因此,文化创意同旅游业相融合的源动力是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1.市场需求是文旅文创融合的内在动力 MacCarulell(2008)认为旅游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一种对地方或世界的自我认识的方式,或者某种能够被表征且可以由此产生积极情绪的身份认同感,其根本目的是试图探寻我应该怎样认识世界以及我是谁的问题。这从侧面印证了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高层次消费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者对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游客市场需求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创意呈现上,还体现在对高品质、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的追求上。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资源,表明河南拥有文旅文创融合的重要基础。河南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产品。例如,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融入影视、动漫等作品中,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创意和市场潜力的手工艺品。市场需求驱动文旅文创融合的关键在于创新产品与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即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的文旅产品,如文创衍生品、互动体验项目等;二是服务创新,即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个性化程度,如提供定制化旅游线路、打造高品质住宿条件等。旅游企业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体验。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消费场景、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等方式,有益于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通过提升消费者体验,可以增强他们对文旅产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文旅文创融合的深入发展。 2.政策引导是文旅文创融合的外部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旅文创的融合发展及文化产业整体进步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和政策指导。作为文化旅游强省的河南,契合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求,于2021年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十大战略之一,提出发展富有特色的全链条文旅业态,壮大以创意为内核的文化产业,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202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进军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指明发展方向,为文旅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清晰的蓝图。自2019年以来,河南省开始积极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品牌,在如何通过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来推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河南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河南模式”。安阳殷墟甲骨文、洛阳“汉服经济”、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开封万岁山景区的“王婆说媒”、信阳红色旅游等品牌,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文旅文创融合下的河南魅力。 3.AI+AR是文旅文创融合的科技动力 AI(人工智能)与AR(增强现实)的结合,为文旅文创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河南文旅文创战略坚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让创意、科技、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向游客展现高品质的文旅文创产品,真正体现让文化“听得见、看得着、可触摸”。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和博物馆的结合,打造不一样的文化之旅。以河南博物院为例,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手段,推出博物馆云展览、虚拟博物馆、云探国宝、博物馆在移动、古乐云赏等线上活动,吸引无数游客。河南博物馆开设的“5G+博物馆智慧展示”项目也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开封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完美再现《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中所描绘的盛大场面和繁华景象,给游客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从科学视角观察,AI+AR技术可以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为游客提供无缝连接的文旅体验。 二、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与成因分析 河南富含丰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具备文旅文创融合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就目前的情况看,河南文旅文创有所创新融合。据抖音平台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郑州、洛阳入选十大热门目的地;开封西司文旅商圈在全国五大热门商圈中排名第二;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位居全国热门景区榜首,开封清明上河园位居第四。但从整体情况看,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辽宁、山东、陕西等省相比,存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在旅游经济背景下,文旅文创融合作为旅游新业态,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厘清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与主要成因,有利于提升河南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 1.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现实困境 (1)文旅文创融合深度不够 河南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文旅文创融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文件,各地市开始探索自己的融合发展模式。但整体上看,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深度不够,其融合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再开发,文化创意同旅游资源的简单融合再创造,并未涉及更深层次的文旅文创融合。河南省有黄河、根亲、功夫、古都、文字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但并未形成省域范围内具有突出地位和影响力的全域性文化IP矩阵,也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和人文旅居乡村目的地。无论全域性文化IP矩阵还是文化创意城市和人文旅居乡村,均代表了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更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的生活方式型文旅需求,是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重要空间。 (2)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度不强 文旅文创融合的初衷是让文化与旅游产生“化学反应”,带来旅游与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形成旅游的“新玩法、新模式、新业态”。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是文旅文创融合的两条主旋律,文化创意在河南旅游中的转化存在不足,博物馆中的大量文物、古籍中的文字还没有在游客面前“活过来”,影响游客体验河南厚重的文化价值;河南文旅文创融合虽有信息技术的加持,但主要集中在市级层面,古城、古村、古道比较薄弱,从一个侧面说明科技创新带动文旅文创融合需要加强。“具体来看,文化、旅游和文创产品三者之间的关联度不够,可以展现地域魅力和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 (3)代表性文旅文创产品不多 文旅文创融合体现的是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产品是二者融合的典型成果。河南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19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基础和养料。《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舞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文创产品展现了河南文化瑰丽的一角,为河南文化旅游起着增色添彩的重要作用。但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比,河南代表性的文旅文创产品显得有点薄弱,例如中国100个大姓有78个源于河南,这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优势,目前河南的“姓氏文化”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姓氏文化”发掘主要表现在为数不多的大型宗祠和简单的姓氏文化文创工艺品,在文旅市场并未形成鲜明的“探寻姓氏之源”的特色文旅目的地,在文创市场未能将独特的姓氏文化转化为具有影响力如影视作品等文创产品。 (4)文旅文创产业一体化发展较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悄然内化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个性化、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应运而生。河南文旅文创的地域特色明显、人文属性彰显不够,体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生态游、自助游、打卡游及科技游等文旅文创新业态不多。虽然在“博物馆+旅游、演艺+旅游”等旅游新模式上有所突破,但满足游客一站式的旅游度假需求、创新发展影视IP游等方面还需加大研发力度。文旅产业体系庞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内涵丰富,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深化“文化+旅游”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1)观念滞后抑制了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 观念滞后是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绊脚石。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同时导致其文旅产业发展过度集中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难以跳出历史文化的“资源陷阱”,造成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观念滞后。不能将独特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产品,文旅活动就只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活动表层的浅显整合,不利于文旅文创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深度的文旅文创融合使得河南缺乏创意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品牌,究其原因是仍然利用传统思维观念发展文旅产业。 (2)产业人才匮乏不利于文旅文创融合创新 游客多元化深层次的旅游需求对文旅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同时也对整个旅游业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文旅文创产业从业人员更是如此。这就要求需要有一批有学识、懂文化、能创新的复合型“文旅+”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人在文旅文创融合中的能动性。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面临着文化创意人才、数字文旅人才、文旅运营人才、文旅行政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河南文旅文创产业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年轻人的从业选择更倾向稳定,加之旅游行业整体薪资偏低,从业人员大量跳槽,人才流失严重,且未能建立起针对在职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存在明显的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二是近年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偏向于理工科和技能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频频遇冷,报考率和总体学生数持续走低,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产业人才匮乏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尤其是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导致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度不强。 (3)市场主体不强影响代表性文旅文创产品的开发 市场主体指的是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主体,对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河南缺少全国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例如,河南省没有1家主板上市文旅企业,进入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数量很少。龙头文旅企业的缺失掣肘了文旅文创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河南成长性文化旅游企业数量偏少,大多数是中小规模文化旅游企业。市场主体不强导致文旅文创产业化运作困难、文化品牌特色不凸显、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深入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文旅文创产品的开发。 (4)体制机制不完善减缓文旅文创产业一体化发展速度 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旅游景点之间相互交通不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旅文创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一方面表现在其涉及文物、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工商等多个方面和相关部门,另一方面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交通、住宿、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和产业做支撑。河南省文旅产业一体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管理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其管理混乱,相关手续审批繁琐,各旅游景点各自为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连贯精品旅游线路。河南省旅游业相关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不均衡,以郑州、洛阳为代表的发达地市能够满足游客旅游过程中的食宿需求;作为“文字之都”的安阳是省内重要的文旅城市,其相关行业发展与其文旅资源优势不匹配,也未充分发掘当地饮食文化。 三、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路径优化建议 1.破除传统发展思维羁绊,推进融合发展战略 (1)重塑发展思维,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化发展 文旅产业面对市场需求升级必须转变单靠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塑发展思维,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的驱动作用,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探索文旅文创融合新模式。第一,应将文化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到文化旅游发展的全链条,跳出过去对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依赖,以文化创意驱动文旅产业发展,依托文化创意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致力打造新型文化旅游模式。第二,依托旅游纪念工艺品、主题文化空间场景建设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化发展,打造文旅文创全链条。文化创意元素同旅游纪念工艺品、文化主题场景等旅游吸引物的融合再创造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化的动力之源。旅游纪念品是文旅目的地特色文化的实质载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文化主题场景等新型文旅景区具有巨大的消费释放潜力,应该以二者为依托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打造沉浸式文旅,推动传统业态升级 文化旅游核心目的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参观,也就意味着文化的可参观性和展示性直接决定了游客体验好坏。因此,依托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增强文化的展示性,全面推进传统业态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沉浸式景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手段在文化旅游领域的转化应用,尤其是文旅沉浸式场景科技。其次,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在文旅文创融合中的催化作用,打造“文化+旅游+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的发展新业态。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从业人员长效培训机制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型文旅文创人才队伍 完善河南省文旅文创人才培养体系,保证行业人才储备是长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托郑大、河大等省内一流高校推进文物考古、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文旅文创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加强考古旅游人才培养;对河南省内文旅文创相关院校在招生、学生培养、学生就业上给予一定扶持;加强相关本科、大中专院校与产业对接,推进产教融合,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21)建立从业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实施文旅人才“优化”工程 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首要因素在人,其行业人才质量决定了发展质量。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的是有学识、善经营、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过去的从业人员大多为旅游管理型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当前行业发展要求,因此建立文旅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实施人才“优化”工程十分必要。通过专家授课、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政府官员进行文旅文创融合的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等培训;通过技能考核、证书认证等方式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人才补贴、奖励性政策等鼓励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提升,整体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培育文旅文创市场主体,推进文化资源再生产 (1)发展培育文旅文创主体,发挥主体推动融合的积极作用 首先,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打造城市主题型文化创意和创新空间,以河南博物院为依托塑造国际一流都市文博区,以浚县古城、道口古镇为核心打造中原风格的文旅文创名城镇,以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为依托建设人文旅居乡村和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胜地,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旅文创旅游目的地。其次,以文化旅游企业为主加快培育文旅文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布局,给予一定的政策以及融资扶持,形成现代文旅文创产业体系。最后,依托非遗文化和黄河文化开展河南特色的文创精品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如河南文博创意产品等知名文创品牌。培育文旅文创融合企业、文旅目的地、相关产业等多个层面的主体形成合力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构筑文旅文创发展新空间。 (2)塑造全域性文化IP矩阵,促进文化资源创新性再生产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河南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创意和科技促进文化资源再生产,以此为基础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以新郑黄帝故里、中华姓氏文化为基础打造老家河南国内著名文化IP,以太极拳、少林拳为基础打造中国功夫国内知名文化IP;以甲骨文、商周青铜器铭文为基础塑造中国文字国际著名文化IP,依托郑州、开封、洛阳、安阳打造华夏古都国内一流文化IP,充分发掘中原文化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资源,打造河南省全域性文化IP矩阵,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4.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1)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在文旅文创融合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统筹协调、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和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手段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文旅文创产业一体化管理机制,形成各个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支持文旅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完善文旅文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科技推动文旅文创基础服务现代化。以郑州火车站、新郑机场等交通枢纽为核心构建现代文旅交通网络,以省内知名景区为节点构造旅游交通环线,加快沿途周边景观打造和设施完善,形成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现代全域旅游交通网。 (2)完善融合发展保障机制 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服务监督体系、推广体系等体制机制是推进文旅文创融合的重要保障。资金保障方面,制定财政和金融“一揽子”的支持方案,重点支持“十四五”文旅文创重大项目,不断加强各类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程度。监督体系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定责任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建立相关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监督反馈机制和处理体系。文旅推广体系方面,搭建文化旅游推广平台。充分利用自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型网络技术提高文旅景区知名度,依托文化论坛、音乐节、电影节等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扶持构建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协会和联盟,构建起现代化文旅文创推广体系,更好地促进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河南省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文旅文创融合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使河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增强了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此,政府应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文旅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提升文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史亚奇. 河南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西部旅游,2023(6):11-13. [3]陈炎伟,李加林.高质量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1-05. [4]孙婷.河南省加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3):90-95. [5]李红梅.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9):7-9. [6]郭海荣.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J].时代报告,2023(12):77-79. [7]MACCANNELL D,张晓萍等译.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作用机制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104)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冯友兰新理学研究”(2022XWH057)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