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湖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1-25 20:5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杨燕曦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摘要:武陵山片区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先导区,为全国扶贫攻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湖南省占据了武陵山片区的半壁江山,本文深入分析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扶贫攻坚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南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里,中央把武陵山区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加快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是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和方法。武陵山片区跨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三省一市,包括71个县市区,其中湖南省境内就有37个县市区,所以湖南省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111月1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我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标志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正式拉开序幕。

加快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交往,有利于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为新阶段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提供示范,实现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现状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中西部地区,片区山峦叠嶂,河谷幽深,地势险峻。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气候。境内有澧水、沅江、资水等主要河流,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蕴藏量大。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样,锰、锑、汞、石膏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旅游资源品位高,自然景观独特,组合优良,极具开发潜力。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0.1%,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步,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和条件。同时,还面临贫困面广、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特殊困难。我省武陵山片区包括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及邵阳市的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常德市的石门县,益阳市的安化县,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国土总面积为9.2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2308.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7.55万人,乡村人口1570.9万人,片区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

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在我省武陵山片区的43个县中,有22个少数民族县,32个革命老区县。2010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仅相当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63.7%60.5%。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经济缺乏核心增长极,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三)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面积为少。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三、推进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对长期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工资、保运转的各地财政来言,资金是头等难题。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并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减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要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增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西部开发政策、民族政策、扶贫政策以及省级政府给予的专项政策,建立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对基础设施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激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模式。

加大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力度。项目扶贫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环境。产业扶贫具体就来说,就是要继续做大做强以中药材、高寒蔬菜、金银花、猕猴桃、烤烟、富硒农产品、龙牙百合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组建农业合作社或农业发展集团公司,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品牌,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法宝,为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大旅游产业的培育及发展。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带动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吉首建设武陵山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集散城,形成“一核(张家界)、一圈(武陵源生态文化旅游圈)、两级(凤凰、崀山)、四线(地质生态游览线、古城古寨观光线、文化民俗观赏线、休闲养生游憩线)”的总体格局。依托武陵山片区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把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围绕把湖南武陵山片区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目标,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目前,吉首矮寨、古丈红石林和烟雨凤凰等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相继启动;以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81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吉首市以产业转型为支撑,率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启动了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项目建设;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572.89万人次,创收34.5亿元;“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作用初步显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给生产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影响投资环境和民生改善,是制约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在尤显迫切,国家要加快实施建设已经列入“十二五”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的安北高速、怀邵衡铁路、沪昆高速等项目,在武陵山片区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出境畅通、城乡连贯的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交通的聚集辐射功能,既可以带动武陵山片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又可以把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融入整个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积聚人气。要加快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和水能的合理开发,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通讯全覆盖。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培训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加强对偏远山区、条件恶劣地区的“农二代”、“农三代”进行技能培训,建立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可有效转移劳动力就业,使之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逐步融入大中城市,减少农业人口。

(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拓展武陵山片区生态承载能力

国家和省要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扶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大移民力度,将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全省“绿心”。我省武陵山片区森林覆盖率超过60%,高寒山区近1/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让老百姓感到搞生态建设、保护环境不仅不吃亏,而且还有经济补偿,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守住了我们这片青山绿水,同时还可以让下游喝到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一举多赢。

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科学地做好扶贫开发的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关心和支持。在中央、省、各有关市、县的强有力领导下,集中优势力量,采取强力手段,推动精细化扶贫,我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