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景分析报告
田敬皓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投资源源不断地向中国转移。无论是纺织业、机械制造业还是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跨国企业积极地把他们的代工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域移向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已然成为了为世界各国生产产品的基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带给自己丰厚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本文将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浅析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景。 关键词: 中国; 世界工厂; 前景 一、何为世界工厂 在对世界工厂的确切定义上,经济学的相关资料中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作为分析国际经济的学者,对世界工厂的定义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分析-----所谓世界工厂,简单的说,就是为全球大量供给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因而,单纯的生产大量工业产品但不向世界出口,而是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不能说是世界工厂。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世界工厂的含义:第一,这个国家需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并按照国际分工的角色承担责任。第二,这个国家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够提供大量的、满足世界其他国家需要的工业产品。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世界工厂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的“劳动力型”。这一类型的工厂主要生产模式是来料加工,由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原材料,本国只负责生产组装: 第二类是“资本型”。其主要生产对象是由于创新型技术转移而导致产地变化的产品,依靠足够的资本,弥补生产技术不够标准化的缺陷,向世界提供产品;第三类是“技术创新型”。作为这类世界工厂的国家,依靠足够的技术,向世界提供新产品。 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第一、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一个工厂的发展离不开两个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因而,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低廉和劳动力数量的充足供给对成为“世界工厂”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强大的金融支撑。金融能力是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保障。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收支表中, 经常性账户呈现贸易顺差,拥有大量的资金,能够为承接技术转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三、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只有对外开放的原料、产品乃至技术市场,才会让这个国家或地区真正的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将对其产生积极地影响。 第四、足够的技术转化能力。 对于外来的技术,能够进行转化。 中国的仿造技术有目共睹,一般性的科学技术不会构成中国承接转移的障碍。 第五、机械制造业综合能力弱。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仅有一汽、宝钢等少数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制造业是规模经济能够充分表现的行业,在这领域中国核心集团数量明显不足。 三、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其他世界工厂的比较 1、英国 从1830年开始,随着纺纱机、蒸汽机等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在英国的诞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由此展开。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发展达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英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由此,英国成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曾这样描写欧洲工业革命的盛况:“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因为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并且依靠这巨大的生产力生产和出口满足世界需求的工业产品。 2、美国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全球的制造中心渐渐转移到了美国。 美国在20世纪后由于T型福特汽车等非军用产品的相继出现,他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汽车生产国。 美国通过改进技术和发展科技,在当时新兴的科技领域成为了世界高科技产品的工厂,在当时来说,美国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国家,属于产品研发的第一阶段。 3、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里,日本在战争废墟上开始了艰难的经济复兴发展,随着日本在20世纪中期实现了重化工的现代化,“日本制造”的名气在世界打响,日本成为了知名的世界工厂。由于引进了现代化、大型化的生产装备,引进了先进的产业链,日本的钢铁、石化等基础材料型重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日本对外贸易的规模快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心也由钢铁、汽车、船舶等重工产品代替了纺织、陶瓷等低级工业产品。 随着时间推移,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得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再次发生了变化---基础材料型产业被汽车组装、机械加工等加工组装型产业代替。与此同时,日本的出口结构也从来料加工出口,转向依靠日本自有的高水平制造技术制造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品对外出口。日本抓住战后发展的机遇,依靠自己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造,创造生产力,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逐步成为民用工业产品的世界供货地。 四、中国现在面临的现状 从与经济发展史中其他的世界工厂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英国和美国都是通过技术创新成为世界工厂。在当时,英国和美国都拥有可以代表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强大生产力。日本世界工厂道路与前两个的不同是,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再进行转化,这样的道路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有不少产品的生产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这一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世界工厂。纺织业、家电组装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 外企将中国作为原料加工基地,技术核心在外企手中,中国仅仅赚取低廉的劳务费。在一些机电领域,中国不是只提供简单的组装,也参与部分原料的生产,如家电行业,一些工厂向外企提供面板等原料。 这类工厂,比第一类有了进步,单仍是世界的生产车间。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明确,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世界工厂”是一个国家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不应也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但是发展迅速,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具有水平低且不平衡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拒绝、不排斥第一种类型。我们积极利用外资,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从中学习技术,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不能对依靠劳动力优势而带来的“世界工厂”称号沾沾自喜,而是要发挥好我们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让更多的本国企业能够跻身世界工业500强,要全力发展技朮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领域向发达国家看齐,不断缩小与他们的差距,提升综合实力。 我们要树立信心,中国不仅能够成为中国制造的大国,同时也能逐步成长成一个中国智造的强国。因此我国要立足基本国情发展加工贸易,在这个基础上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换代。在企业的发展上,我们要增强研发投入,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创新科技提升品牌价值,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延长产业链壮大本土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让我们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昭奎.“世界工厂”的变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7) [2]张翠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10(2) [3]本刊编辑部.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工业强国[J]现代商业,20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