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互联网 商业银行 影响因素 创新 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 应用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大数据视域下贵州“快递进村”的困境及突破路径

2024-06-06 16:3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孟怡君  廖小莉  钟娇娇  周加兰  张溪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23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治理与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2023GZGXRW093)。

摘要:在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等产业迅速发展,网上购物、收取快递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贵州省“快递进村”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新矛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实证调研发现贵州省农村地区网购消费已常态化,但快递网点数量少且距离远、智能化水平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对调研状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贵州省“快递进村”存在快递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数字建设水平落后、快递企业合作驻村壁垒大、农村快递网点盈利能力低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我国快递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快递进村的支持力度、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快递进村”全链路、创新合作模式,优化投递路径、提升农村快递网点盈利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快递进村;乡村振兴

一、引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可见,抓紧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建好农村地区快递物流配送网络,是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核心要义,是一项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求,人民群众热烈期盼的民心工程、民生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打通农村物流双向流通渠道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邮政、快递企业作为建设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市场主体,在推进服务网络下沉的进程中,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与城区集中的快递市场需求相比,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快递进村时普遍存在件量少、成本高、网点缺等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使快递行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社会关心的焦点,也是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本文在大数据视域下,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的要求,从多角度研究贵州省快递进村现状,基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农村物流快递服务的突破路径,为农村物流快递服务献言献策,进而推动乡村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的民生需求。

二、大数据视域下推进贵州“快递进村”的意义

1.快递进村是解决农村新矛盾的重要手段

物流服务下沉是解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矛盾的关键枢纽。从脱贫攻坚到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购买力相较之前显著激增。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消费形式更加多元化。伴随着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强势登场,传统的赶集和逛店等线下购物方式难以满足农村群体的日常需求,越来越多人选择线上购物方式。但农村群体却面临着取件远、取件难的现实困境,快递进村工程回应了当地群体的“急难愁盼”。可见,快递进村可有力化解乡村振兴所引发的,农民群体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与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

2.快递进村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快递进村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着眼于惠及农村群众,改善当地民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依托快递物流服务向村一级下沉,不断补齐和织密乡村快递网络,让快递流通更顺畅,可释放农村市场消费的活力,丰富农村消费结构,赋能乡村振兴。以2021年为例,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370亿件,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超1.85亿元。可见快递进村给农村打开了发展新空间,带来了创业就业的新机会,挖掘了农村新潜力,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快递产业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日益广泛,想要切实打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之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既要运用政策扶持、科技引进、物资帮扶等常规方式,更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切实回应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小快递能推动大发展,相信更多的村庄将被纳入现代物流网络,更多的乡村将获得新机遇、绽放新活力,一个物畅其流的中国也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大数据视域下贵州“快递进村”的状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贵州省如何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解决快递进村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贵州省的各村落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线下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在线下调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扩大样本的回收量,团队通过问卷星制作的调研问卷、电话邀请村民以及快递站工作人员填答问卷等方式开展了在线调研。调查从2022年12月开始,持续到2023年5月结束。共发出问卷1011份,收到有效问卷860份,回收率达85%。在社会特征方面,男性占比54.19%,女性占比45.81%;调查对象的年龄以18岁以上为主,18~30岁的占比57.79%,30~60岁的占比27.56%,60岁以上的占比13.72%。

1.网购消费常态化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总体上农村村民的网购需求较旺盛,月均0~3个快递与月均3~5个快递的村民数量较多,分别占调查总量41.16%和38.84%;月均5~10个快递以及月均10个以上快递的村民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比15%和5%(如图1所示)。在网购主体方面,由于网购方式的便利、商品价格便宜等特征,农村留守妇女偏爱网购,其购买的物品是农村快递的主要来源。通过访谈了解到虽然农村的老年人网购需求相对较低,但是在外工作、学习的亲人会在购物软件上为其购买衣服等各类物品。同时,在寒暑假等各种节假日时,外出务工人员、学生返回村落,他们网购频率高,导致农村快递数量激增。

图1 月均快递数量

1 月均快递数量

2.快递网点数量少、距离远

在贵州省农村地区,快递网点整体呈现数量少、距离远的特征。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快递网点数量上,52%的村民表示其所在村落没有快递点,41%的村民表示所在村落有1个快递点,仅有6%的村民表示其所在乡村有2-5个快递点,仅1%的村民表示其所在村落快递点数量有5个以上(如图2所示),可见要建立一个联结城乡、便捷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绿色的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任重道远。在快递点距离方面,仅有17.67%的村民表示其从家到快递点的距离为1公里以内,32.33%的村民表示从家到快递点的距离为1-3公里,其他村民表示其所在村落没有快递点,需要前往距家3-5公里甚至是五公里以上的镇上领取快递导致其取快递极为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村民的消费欲,不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图2 快递网点数量

2 快递网点数量

3.智能化水平低

目前贵州省农村快递智能化水平低,51%的村民表示其领取快递仍然通过传统的短信通知方式领取快递,经常发生乱拿、错拿快递的状况。28%的村民表示其一般通过菜鸟APP领取快递,但是菜鸟APP是由菜鸟网络牵头建立面向社区、校园的物流服务平台,只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适用。11%的村民表示其运用农村淘宝进行购物、领取快递等活动,贵州省为解决快递进村困境而设计的APP一码贵州和通村村运用率仅为5%和6%,普及范围窄。同时,根据访谈了解到绝大部分乡村没有智能快递柜,需要前往乡村驿站或者寄放点领取,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整体快递投递较为散乱。

图3  APP使用情况

3  APP使用情况

4.农村物流合作不充分

随着农村快递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农村快递业也产生了多种物流模式。在调研的村民中,308位村民表示所在乡村没有任何的快递服务模式,178位村民认为其所在村落采取的是独立进村模式,259位村民表示其所在村落采取的是邮快合作模式,221位村民和216位村民表示其所在村落采取的是快快合作模式和快商合作模式,138位村民表示村落有交快合作模式(如图5所示)。这表明贵州省少数村落出现两种或以上物流合作模式,但是大部分村落不愿与其他快递公司、运输公司、超市等合作甚至是没有快递进村。同时在访谈过程中,某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其公司不愿与其他快递公司或者单位合作。可见乡村物流合作模式仍需不断发展完善。

图4 快递进村模式

4 快递进村模式

四、大数据视域下贵州“快递进村”的困境

1.快递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快递行业尚未形成一个完善、成熟的法律体系,目前主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为主,国务院、地方政府等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为辅。在内容方面,制定有关快递法律规范的主体颇多,导致在这些法律规范中生了许多重叠的地方,快递相关问题在法律方面衔接不畅,执行过程中标准不一。此外,快递法律的立法层级较低,除《邮政法》以外,其他法律都处于较低的法律层次,大部分是国务院各部各委制定的规章或者各地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贵州省邮政条例修正案》中,对于乡村快递的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大多是鼓励、推进、培育这样的词汇,使农村快递物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强制力不够。在法律监管责任方面,《贵州省邮政条例》只就各个部门自身应当承担责任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并没有对部门的具体责任进行规定。邮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存在职责交叉,这导致在发生问题时,各个部门之间会相互推脱责任,加大政府管理的难度,导致乡村快递产生的纠纷,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快递进村”项目虽然一直受到国家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2023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其第四部分提出要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但里面的内容过于笼统,未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分类制策”。第二,贵州省大部分村落分散,部分地区存在道路不畅、交通不便、互联网覆盖率低,仓储资源少等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导致农村快递数量少、成本高、物流效率低、信息不共享、智能化程度低、快递零散,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第三,目前贵州省快递能够进村的村落,存在快递超市二次收费,代运班车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对待包裹的现象,政府未做好跟踪调查,未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不利于“快递进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由于乡村地区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限制,数字人才和物流人才都集聚城镇。农村数字人才和物流人才严重缺失,贵州省政府有对城市物流人员提供保障政策,但政府对支持物流人才走进农村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快递缺乏数字人才和物流人才的专业支持,以致目前贵州省大部分农村未实现快递取寄自由与智能取件。

3.数字设施建设水平落后

我国目前一直在加大对数字乡村的建设投入,但经过实地调研贵州某些村落发现,贵州农村地区的数字设施建设水平落后。第一,农村网络体系建设不足,农村末端快递数据资源匮乏。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城市农村的数字红利收益无法均等化。第二,农村智能化配送设备少。由于贵州农村特有的面积广、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等特点,导致其包裹配送成为了摆在快递进村前的一道难题,有待人工智能配送予以突破。第三,大数据平台在贵州省农村地区普及面窄。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贵州已开发的数字化APP,如一码贵州和通村村在农村地区的注册量和使用率均低,进一步导致农村末端快递数据难以实时摄取。这将不能为后续的快递进村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4.快递企业合作驻村壁垒大

经过多地调研的实践经验表明,快递企业合作驻村是开启贵州农村快递市场的关键钥匙。但经深入了解发现,快递企业合作市场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病症”,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快递企业间难以合作。具体表现为快递企业之间、快递企业与电商平台之间客观存在着指定平台发货、电商平台霸权、运输系统独立、快企信息隔绝、排他性竞争、合作意向低等现状。总之,快递企业间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放弃合作总体利益最大化。第二,贵州农村合作主体单一。目前贵州农村地区快递企业的合作模式大多为“快快合作”、“快商合作”等双主体合作模式,但贵州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包裹配送成本高、均件收益低等问题,快企驻村仅靠单个快递公司或者单一合作模式的业务量难以长期存活,亟待多元化主体共同分担的合作模式予以突破解决。第三,企业合作内部问题多,合作模式不稳定。据了解,目前贵州合作进村的快递企业间彼此合作依赖程度低、价值发挥空间小、合作形式松散等问题导致进村企业难以达成长久稳定的合作状态。

5.农村快递网点盈利能力低

第一,农村快递网点的经营策略不合理。农村快递市场成为了快递业的新兴竞争领域。许多快递企业为开拓农村末端快递市场的份额,纷纷涌向农村市场。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各地域的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对所有区域采取相同的定价标准和经营策略,不利于提高网点的营利能力。第二,农村末端网点的均件收入低。单个快递利润经过省市县乡镇的层层分配,到达物流配送终端的农村网点后变得少之又少,均件收入不足1元,农村末端网点均件收入低且盈利难。第三,农村快递点期间费用高。各快递公司期间费用的管控会极大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期间费用主要由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组成,据韵达官网相关数据表明,期间费用近年来总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由于农村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费和管理费,而快递点的盈收大部分用来支付人工费、材料费等,导致其营业利润进一步下降,农村末端网点无较强的盈利能力。

五、大数据视域下突破贵州“快递进村”困境的路径

1.完善我国快递业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亟待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快递行业法律体系,统一各个地区快递的执法标准,解决法律规范层次低和法律规定重复等问题,使得执法依据更加的明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应行使立法解释权,及时颁布法律解释帮助理清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各个政府应当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细则。在乡村快递方面,立法机关可以实地走访,进行充分调查,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如在《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基础上,贯彻新发展理念,广泛听取省直各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为适应行业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对于快递的发展情况应当做出适时的调整,制定适应贵州省快递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快递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快递服务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对于快递业的监管问题,法律可以规定对快递业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独立的监督机构可以更加专业、有更多时间对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监管,减少快递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应当完善市场巡查和年检制度,以便相关机关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监管效率。

2.加大政府对快递进村的支持力度

实现“快递进村”工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资金、人才、监管以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当然,这些支持不是只停留在言语和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政府在推动“快递进村”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为了使贵州省相关政府与关联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首先,贵州省人民政府需根据各地区的差异,制定政策分类推进“快递进村”,本市(州)人民政府结合省政府的政策根据本地情况细化快递进村政策,然后由乡政府执行,村民委员会协助。其次,交通运输与互联网是快递能够进村和打造乡村智能物流的关键设施,因此村村通道路与互联网在农村全面覆盖就需贵州省各地方财政局的资金倾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配合。再次,为了加强监管,促进农村快递可持续发展,需强化政府直接监管与改进政府引导监管,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村民和快递人员法律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的维权意识以及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最后,在人民政府的带头下,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出力下,大力为农村引入物流人才与数字人才,积极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家乡出力献策,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乡村,吸引物流人才与数字人才积极主动回到农村。

3.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快递进村”全链路

当前,中国快递已步入千亿时代,农村快递量增速已超城市,农村居民对快递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把数字技术融入“快递进村”工程中,实现城乡物流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加强乡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为快递大数据引路。首先借助改善信息技术(ICT)提高宽带、网络终端等互联网设施设备的普及率,扩大5G、千兆光网、物联网覆盖面,确保农村信号质量稳定,以此弥合数字鸿沟。其次,加大对贵州本土大数据平台的使用率。通过县镇两级政府的引导,村委会的指导宣传,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提高村民对数字化时APP的注册量和使用率。最后,引入科技化、智能化的物流配送模式,如人脸识别快递柜、油电混合快递无人机、智能索道配送技术等措施来优化农村末端投递路径。第二,推动“大数据+”整合快递资源,打造电子地图。一方面,借助贵州现有的“通村村”、“一码贵州”等APP整合当地电商平台、快递资源和寄递数据。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采集和分析农村快递市场的环境变化形势,并对农村市场的季节性需求变化及时做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科学调度,实现“智慧寄递”。另一方面,在贵州省经济较活跃城市,如在贵阳、遵义的农村地区打造“快递进村”电子地图。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促进市内“三通一达”、顺丰京东等快递企业共同合作、数据共配、共同探索开发市域内“快递进村”电子地图,实现全方位寄递量检测和数据分析。第三,构建快递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在贵州范围内推动省级政府与快递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省区域范围的快递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会对流入省内的各种类、各区域快递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快递流量流向、快递进出趋势、乡村快递分布情况等。帮助末端网点统筹全局,以此优化快递局部服务体系。

4.创新合作模式,优化投递路径

在大数据赋能的时代下,当地政府应引导多主体参与、多措施并用,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以此解决贵州农村快递需求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措施。第一,创新农村快递O2O(Online To Offline)合作模式。即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将乡镇及农村的各市场主体整合到平台上,如通过政府和O2O运营方的免税激励机制来吸引乡一级的客运站、邮政快递网点、快递企业及村里的闲散人员入驻平台,增强当地O2O平台的注册量和影响力,再借用众包配送模式在平台上发单接单,实现供需双方合作利益最大化。第二,政府参与,打造“1+10+N”邮快商“抱团进村”的多元合作机制。打造以邮政企业为主导,统筹联盟顺丰、申通、韵达等十多家民营企业形成多方邮快合作机制,通过“邮快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实现系统共配、成本共担、数据共享,并巧妙利用当地特色特产资源去结合乡村电商、商业超市、多多优选自提点、线下娱乐活动中心等N种商业模式通力合作,搭建邮快商合作站点,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第三,数字技术助力农村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互联互通。通过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门牵头,以财政补贴、响应政策等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客”、“货”、“邮”三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统仓共配,节约快递企业运输成本。为扫清合作障碍,确保合作企业间互通有无,应在县政府的引导下,在合作试点区域着力打造共配化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增强企业间的合作透明度,消除信息鸿沟,确保合作稳定。

5.提升农村快递网点盈利能力

第一,调整经营战略。快递公司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要考虑快递网点在农村进得去,更要保证网点稳得住。快递公司在扩大农村市场份额后,可以运用大数据手段对需求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快递需求量为导向来制定具有差异化的农村网点经营分布格局,减少同地域内的业务竞争,丰富快递网点服务模式,提高末端盈利能力。第二,制定合理的均件收入分配标准。快递经营者应当迅速调整均件收入的利润分配体系,使得末端快递点的中转业务和派件业务与其付出成本相匹配,参考配送的难易程度,制定合理的均件收入标准,如将农村网点纳入独立的均件收入分配体系为农村快递网点留足均件收入分配利润或划定均件分配收入红线,以此来保障物流末端派送地的均件收入利润并增强其盈利能力。第三,采用业务叠加模式提高营利能力。农村快递网点应挖掘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开展综合服务业务,采取电商平台+快递或商超等业务叠加的模式,借助大数据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全面的推广销售,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以网红华农兄弟为例,华农兄弟采用电商+交通的业务模式,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全域物流配送网络,以业务叠加的模式提高了农村网点的盈利能力。第四,做好期间费用的合理规划。快递企业需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期间费用,避免因高昂的成本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其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是关键,严控人员薪酬,差旅办公费用的支出,对于财务费用部分要及时清偿短期债务以及低息借款,利用好财务杠杆原理,提高资金使用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

六、结语

世界正从重塑中迅速地出现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准则,出现新的技术,新的地理政治关系,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传播交往方式的冲突,需要崭新的思想和推理,新的分类和观念。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面对“快递进村”的困境,不仅需要根据贵州省省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多元合作机制,还需要构建快递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引入科技化、智能化的物流末端配送模式,实现大数据赋能“快递进村”工程。总之,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末端快递服务建设,建立畅通高效、普惠便捷的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激发贵州省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获得新机遇、绽放新活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鲍玉芳,康飞.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J].中国电信业,2023(2):26-29.

[2]王荣华.我国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思考——基于京东暂停与申通合作事件的分析[J].中国市场,2021(35):172-173.

[3]张迅雷,张娜.我国快递服务行业的行政法律规制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21-124.

[4]黄祖辉,姜霞.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1-04(003).

[5]刘乐艺.智慧物流加速拓宽发展“快车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13(005).

[6]潘一鸣.全国首个!快递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在榕启动[N].福州日报,2022-04-13.

[7]张中华,高清钦.基于O2O协同的农村快递运作模式[J].物流技术,2022,41(07):14-19.

[8]唐夏玲,李洋. 路畅业兴百姓乐[N].赣南日报,2022-09-20(002).

[9]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巍,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