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梁珏 陕永杰 王海宁 裴桐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相关衍生服务和行业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浑源县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浑源县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发现浑源县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定位不准确、客源市场有限、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保护旅游资源、树立县域旅游形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完善各类旅游设施等的建议,以达到提升浑源县旅游的经济收入,推进其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旅游资源;浑源县 一、引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进程迅速,各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造就了大量鬼斧神工的自然之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神深厚,成就了数不胜数的人文景观。这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铺设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我国是人口大国,旅游需求多种多样,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流基础。但随着而来的是对旅游质量的高要求。尽管旅游业发展起源较早,但缺乏完整系统的全局规划。在此背景下,浑源县的游客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浑源县的交通状况、景区开发程度、旅游设施完善程度等的相关旅游业的建设来看,会给整个县域内的旅游带来一定的阻碍,对此,浑源县要做出必要的整改方案,最终达到树立旅游形象、以旅游促发展的目的。 1.自然环境 (1)地理区位 山西省浑源县,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属大同盆地,位于省内东北部。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东与广灵相连,南隔恒山与灵丘、繁峙县相望,西与应县接壤,北与云州区、阳高县隔六棱山相望。 ![]() 图1 浑源县区位图 (2)地形地貌 全县位于海拔1.05-2.33公里的黄土高原边缘地带,南山北坡。境内山脉众多,有恒山、穆桂英山、卧羊场山、马鬃崖、抢风岭等多处海拔2km以上的高山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所以在县域内,大多都是与山脉相辅相成的旅游景区。其中,构成浑源县城主要地貌骨架的恒山山脉[1],从东北向西南,地势险峻,沟壑纵横,以山脉为界,将县城南北两部分区分开来。县内河流主要为桑干水系和唐河水系的浑河、唐河,分属海河流域。 (3)气候条件 地处北国的浑源县,春季风沙干燥;夏季温和,雨季集中,局部多大到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秋天凉爽,天气稳定少变。冬季寒冷,降雪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属于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春长,夏秋短,且四季分明。所以就促使浑源县的旅游业有着很明显的季节性。这对浑源县旅游业的相关旅游服务设施都带来了很大影响。 2.人文环境 (1)浑源县建制沿革 秦始皇始置县,称为崞县。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以此更名为浑源、浑源州、恒阴县等。截至于1911年,正式更名为浑源县。全县均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1947年由晋察冀边区改为雁北专署[2],隶属于察哈尔省。1952年改隶山西省。最终于1993年与大同市合并,且属大同市辖区,一直沿用至今。浑源县以汉族为主,包括较少回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2)浑源县非物质文化 区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迁,成就了辛勤耕耘的浑源儿女。随着衍生而来的具有浑源特色的旅游产品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比如,用当地的水,用当地特有的辣椒油,就可以做出上乘的浑源凉粉,这就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代表,同时也成为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如浑源铸钟,它既是古老的中国冶铸文化的体现,又是悠久的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内容。从铸钟的整个工艺制作过程来看,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古老气息,既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又有民间传统技术传承。对古代铸造文化研究的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集文字、美术、雕刻、工艺于一体。 浑源县境内规划恒山悬空寺景区、龙山森林公园游览区、深溪湿地城关游览区等18个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旅游景区。全县共拥有29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4A景区1处[3]。 浑源县凭借着自身的旅游资源的优势产生对游客的吸引力,并打开旅游市场。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浑源县内的旅游资源众多,种类丰富多样,可以说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的旅游动机。 表1 浑源县旅游资源统计表
如表1所示,在浑源县内的旅游体验十分丰富,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是独树一帜的。 图2 浑源县景区分布图 同时,结合图2来看,景点布局密度大、分布紧凑。这就会使游客能够减少在路途上的奔波,减少路程成本,将更多的时间放到参观景区、了解景区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浑源县交通条件不好所带来的影响。 2.浑源县旅游资源数量 表2 浑源县旅游资源数量表
如表2所示,有关浑源县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是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方面来统计。其中,历史遗迹旅游资源占比最多,达80.96%;相对于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数量所占比例较小;属于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具有明显的落差。 四、 浑源县旅游资源评价 1.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的方法由来已久,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多种多样的使用形式。定性评价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推导等各种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材料数据进行多方位的加工处理,是对评价材料进行“质”的分析[4]。目前关于定性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估方法、一般体验性评价、刘振礼的“10标准”评估方法、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估体系等,这些方法运用较多,也相对成熟,具有较大影响。 其中,“三、三、六”评价体系中的“三、三、六”指的是即“三类价值、三类效益、六类开发条件”。“三类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类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环境三方面的效益。“六类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区域组合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客源市场、旅游资源投资能力、建设难度等六个方面[5]。本为以“三、三、六”评价体系对浑源县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1)浑源县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 ①历史文化价值 浑源县的历史文化悠久,浑源县地处晋北地区中部核心,建县有约2300多年的历史,历史文化遗存种类丰富,并于1991年山西省批准公布浑源县为山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浑源是北岳恒山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见证地,古城选址与山脉相依,形态特征明显,分布格局完整,成为我国龟形古城的典型例证;其次,浑源县因地处我国古代汉族与北方少数名族交汇的塞北边疆,历史上是以大同为中心的雁北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浑源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群的代表性展示地,是地域特色强烈的文化古城。 ②艺术观赏价值 浑源县的艺术观赏价值较高,县域内有数量可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食品、传统工艺。县域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浑源铸钟制作技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恒山道乐、浑源凉粉制作技艺、浑源耍故事[6]。相比较于其他的县域是有着比较突出的旅游资源。 ③科学考察价值 浑源县的科学考察价值高。以悬空寺为例,悬空寺的建筑极具特色,兀然悬挂的空中楼阁,其建筑技术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借鉴和深思,以运用到现代的建设中;同时,悬空寺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蕴藏着的宗教意义十分丰富。不论是人文还是建筑,悬空寺都像是一座宝库,值得人们去探究。 (2)浑源县旅游资源的三大效益 ①经济效益 浑源县的旅游业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旅游业的日渐繁荣,浑源县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项目也越来越多,旅游业也为浑源县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旅游资源的建设拉动了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例如交通运输业、酒店住宿业等,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县域内的经济消费,使得旅游业逐渐成为浑源县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环境效益 浑源县旅游形象的建立,对浑源县域内的旅游环境提出更高标准,促使浑源县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改善县域内的环境条件。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浑源县提供了资金的帮助,更好的为建设城市、建设环境服务。 ③社会效益 近年来旅游业逐步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以旅游业为核心,发展和带动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旅游业并将其变成县域内的支柱型产业,由此带动的综合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不管是推动县域的整体经济水平还是促进县域的产业转型,浑源县发展旅游业都可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浑源县旅游资源的六大开发条件 ①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浑源县处于内陆,山脉众多,交通条件差。浑源县要想发展旅游业,交通状况必须要有所改善,这样才能提高游客的路途上的舒适度,并将各个景区很好的利用道路规划串联起来,同时提升城市美观和城市形象,增加县域旅游吸引力。 ②景象地域组合条件 浑源县的景像地域组合条件好,大多的旅游景观都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多的地势类型被赋予更广的文化价值。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深厚。以恒山为例,恒山景区由天峰岭、大川岭等15个各具特色的子景区组成,同时,恒山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恒山道乐”、“北岳恒山祭祀活动”也作为浑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发扬。 ③旅游环境容量 县域内旅游资源众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有山脉、寺庙、温泉、森林公园、古建筑等。不管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研究古文化、品尝美食,在浑源县域内,都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游客旅游目的。县境内旅游环境容量大,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给游客带来多种多样的旅游体验。 ④旅游客源市场 在当代旅游中,旅行的便捷度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追求便利,而在浑源县的旅游业中,县域内交通条件较为落后,这就造成交通成为制约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县域内更多的客源是来自于周边地区,没有吸引到更大范围的游客,;其次浑源县缺乏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宣传,更多的游客对浑源县旅游资源没有更多的认识,知名度不够同时也是导致客源市场较为有限的一个因素。 ⑤投资能力 浑源县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多,但是浑源县的投资能力有限,需要积极对外寻求资金的帮助。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去更深层次的开发旅游资源,改进与完善旅游资源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浑源县的旅游形象,提高本身的投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⑥施工难易程度 由于浑源县的旅游景区大都是历史遗迹或是处在高大山脉上,所以不易施工,尤其是历史遗迹,需要修缮各处建筑但不能破坏原有建筑的美感和历史工艺,难度显而易见。不仅要保持古迹原来的风貌,还要对古建筑中的雕塑、建筑中的破损等进行修缮,这对修补工艺或是建筑施工的水平有极大的要求,所以县域内关于旅游资源的施工难度较高。 2.评价结论 (1)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差 县域内资源保护措施粗糙,破坏景观的整体性。例如在浑源县内的悬空寺景区,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7]。地质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浑源县内,大多数的旅游景点都是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但在当地,多数当地人缺乏保护意识,对景点内文物设施造成了一些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粗犷,有些对景区内的规划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交通条件滞后 浑源县的交通多数依赖公路和高速公路,暂无客运铁路和机场,且主要依靠大同、应县的铁路建设以及大同市的航空建设,整体交通辐射能力可以说相当有限。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同时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县域内旅游业需要改进之处。 (3)旅游产品单一 浑源县旅游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且种类单一。县域内目前的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并以观光旅游为主。整体来看,旅游业多以高山为主,缺乏对县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尤其是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景观体现欠缺,使得浑源县内大部分的人文历史方面的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不到展现,人文旅游价值没有很好的传递出去,形成文化共鸣。 (4)旅游服务设施落后 浑源县内旅游公共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布局设计不合理。随着客流量大量增加,使得公共设施短板突出。除恒山、悬空寺等旅游景区发展较好,旅游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外,其他景区均十分缺乏服务设施,且未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仍存在严重缺乏服务设施、景观协调性差等问题。旅游服务设施破旧简陋,与景观协调性差;住宿条件舒适度欠缺,大多都是农家乐、民宿形式的住宿方式,影响游客对县域旅游业印象分[8],同时,淡旺季对住宿数量要求也不同,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的情况。 (5)旅游管理模式粗放 由于浑源县近几年的经济收入大部分都在依赖煤炭资源,所以对旅游资源的发展有一定的忽视。其在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保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都不完善,这就导致前期对旅游资源规划或是开发上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甚至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旅游管理人力不足、景区管理体制乱、旅游业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和现象凸显,导致旅游业发展步伐缓慢,整个县域内旅游业存在大量的补充空间和发展前景。 五、浑源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打造特色 明确浑源县的主题定位和形象,浑源县旅游资源具有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自我个性,因此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旅游定位和形象,进行连续、稳定、强力的市场宣传活动,使得浑源县具有旅游辨识度。整合资源,实现空间一体化,明确浑源县内的旅游资源的主导方向,塑造出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浑源县旅游资源知名度,扩展客源市场促使浑源县的旅游业的繁荣与兴旺[9]。要在全县范围内,做好浑源县的旅游形象建设工作,结合市场定位做好浑源县的旅游形象建设工作。不仅吸引到更多的国内外的游客,也为了拉拢更多的旅游投资。 2.改善交通 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交通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浑源县的交通能力弱,仅仅依靠公路和高速公路。所以要想更大、更好的发展县域内的旅游业,就要有完善的交通体系。例如,补充建设高架、铺设高铁、建立机场等,同时要修缮县域内现有的交通设施,提高浑源县的城市风貌,给游客带来很好的直观感受,在直观感受上加分,减少游客的交通成本,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旅游需求本身上,有利于加深游客对于浑源县的印象,增加口碑效应,从另一个方面达到树立县域形象、广泛宣传自己的目的。 3.丰富产品 浑源县旅游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但系统的旅游业需要特色产品做支撑,浑源县县域内为人熟知的景点十分有限,例如恒山景区、悬空寺景区,从目前来看,恒山景区与悬空寺景区作为浑源县旅游产业的两个代表性景点,恒山作为五岳之一,其在建筑上极具特色,悬空寺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们所展现出来的都是在宗教与自然景观的一种多方面结合体,但是用两个景点区代表整个县域还是不免有些单薄。所以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多种特色美食等充实旅游周边,开发不同旅游线路,提升游客旅游的渐进感和层次感,用丰富的产品去衬托旅游资源的独特、用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去带动更多的旅游产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浑源县的旅游业的繁荣。 4.补充设施 浑源县的大多数景区的公共设施建造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景区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完善景区的各项公共设施是浑源县提升整体景观质量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景区特色量身打造景区发展规划,完善景区内公共设施的数量及质量,例如在景区设置适当密度的长椅、指路牌等[10]。最重要的是要对景区内各类型的旅游设施的安全性要有一个保障,要保证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保障。规范化管理县域内的住宿标准和环境,建立统一标准化的住宿规格,并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长期监督,以保证游客的入住舒适度,提高县域的旅游形象。 5.规范管理 从政府来讲,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个系统且完善的治理体系,并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并且要有相关的、公正的管理监督的部门,长期有效的对景区内的经营完成质检抽查。从景区来讲,同样要加强管理,规避无序开发现状,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对景区内各种经营建设乱象进行整治,实现旅游景区内统一规划的高标准建设。从整个县域内来看,要平衡各类景区综合发展,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资源整合,进行全局性的统一开发,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或者举办具有特色的活动去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尤其是知名度较低的景区。 参考文献: [1]石晓芳,王雷.凉城县岱海旅游区景观资源调查评价[J].现代园艺,2019(22):137-138. [2]朱虹.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J].营销界,2019(43):174+179. [3]苏会,杨效忠,李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廊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大别山风景道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21(5):24-29. [4]陈赖嘉措,覃建雄,陈露.基于AHP模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研究——以云南省民族村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9(2):98-104. [5]李晓宇.浑源县旅游产业全域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8. [6]王骁驹.县域尺度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 [7]薄敏.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经济师,2018(5):164. [8]舒波,翟燕霞.基于BOS理论的县域旅游资源开发创新研究——以河北临城县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4):121-126. [9]蒋红玲.西藏日喀则地区县域旅游规划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10]王月芳.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