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 创新 影响因素 国有企业 上市公司 应用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人工智能环境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2025-10-27 16:3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全国流通经济 阅读:

孙立1  焦微玲2

1.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处,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构建和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渗透,构建面向“智能+”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通过梳理已有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和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理论基础,围绕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技术竞争的内涵,分析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服务需求和服务维度,构建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并提出情报服务效能提升的实施路径。该模式面向“智能+”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创新技术的竞争联合,并从技术、产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丰富了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竞争联合;一体化发展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1]。以人工智能(AI[2]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渗透能力显著增强,基于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得到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在这一环境下,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难以通过单个企业或某个产业的力量来获得,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也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加聚焦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核心支撑领域。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较多集中于共性的企业和产业竞争情报研究范式[3],面向企业和产业自身的创新及其相关分析方法和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设备、产品、基础设施等产业基础生态链逐步建设,基于此的“智能+”现代产业体系中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也面临着传统模式的变革和方式的进步。

本文首先回顾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相关理论,基于人工智能环境的特点分析“智能+”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以及基于此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和服务维度,构建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技术一体化、产业创新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并给出相应的服务效能提升实施路径。

一、相关研究综述

1.产业竞争情报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产业群体的共性需求,对产业竞争情报研究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一是企业竞争情报的供需关系,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产业竞争情报的创新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情报供给也具有针对性[4];二是产业竞争情报的服务模式,包括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不同视角[5]。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产业竞争情报的组织形式、供给主体和服务策略,但对情报服务的流程很少涉及、服务内容较为笼统。      

2.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在产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聚焦于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April[6]等指出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延伸到技术创新的全流程和全价值链。李琪[7]等构建了面向美国出口管制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李佳轩[8]提出了情景-应对双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陈思提出基于技术链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总体上,学术界仍主要关注企业层面的技术追赶和技术创新决策,对产业以及更高层面的产业体系技术竞争研究很少。

3.产业竞争情报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大多数学者们认为AI技术提升了产业竞争情报的效能,其研究主要侧重于AI技术的赋能应用:一是对情报分析技术的改进[9],促进了信息加工与分析阶段的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企业通过AI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二是基于AI技术的情报管理组织方式的改进,促进了跨学科、跨主体和跨行业的开放协作与创新驱动;三是对产业发展能力的重塑,依托AI技术优化要素协同,实现能力柔性匹配,提升了产业战略分析、规划设计和战略构建的能力。但也有Erik少数学者分析提出了“AI生产率悖论”,多数企业要面临少数企业领先之后带来的情报混乱。此外,现有人工智能主要局限于专业领域深度学习与统计分析,而通用人工智能(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10]仍处在理论探索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较多地研究了共性需求下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等内容,对关键的、排他性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较为缺乏。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智能+”现代产业体系凸显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特征,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研究不仅仅要利用AI分析技术和方法,更要聚焦于“智能+”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性技术的竞争情报研究,其视野亦需要从单个产业的创新拓展到整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二、现代产业体系技术竞争的内涵及情报服务需求

1.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提升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基础理论体系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基础支撑平台、智能化基础设施四个重要部分支撑构建“智能+”现代产业体系。因此,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应深入“智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所需的关键共性需求,不断为产业创新提供核心支撑。

1核心技术自主化竞争情报服务需求

核心技术自主化意味着能够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安全高效地控制产业链。理论和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赶超取决于技术窗口、需求规模和政策制度:首先,由于产业技术存在不连续和跳跃性,产业技术竞争情报需要对产业技术窗口进行AI技术分析与判断,使得其在产业技术跃迁时成功实现追赶;其次,在国内“现代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超大规模市场需求驱动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要贯穿到人工智能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中,深化产业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中的核心技术情报的获取与分析;最后依托国内制度优势,在关键产业的关键产业链,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要面向产业体系进行联合攻关和差异化创新,依托AI技术重构竞争情报服务的主体、对象、工具和思维方式。

2产业基础高级化技术竞争情报服务需求

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既包含工业/制造业领域中的核心基础元器件、材料和工艺,更强调融合了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重要性。产业基础主要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内联合,产业间竞争”。一方面,领军企业围绕基础科学研究,依靠AI技术汇聚前沿性、颠覆性、交叉学科等领域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面向产业重大创新,智能判断工业领域和信息领域高价值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态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利用AI设备实现重要零部件的关联配套,同时通过协会、商会的AI竞争情报平台实现智能化运营决策。产业基础高级化技术竞争情报的关键在于要实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区域聚集的情报有效流通,实现产业智能化基础技术研发、试制、转化和推广的连贯性。            

3产业链现代化技术竞争情报服务需求

产业链现代化体现在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增值、企业链上下游分工的有序协同、供需链连接性的效率与安全均衡、空间链区域布局的集聚与扩散协调等方面。产业技术竞争情报面对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要促进产业链中纵向、横向各类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能力,提高技术经济水平;其次,依靠AI统筹平台实现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实现产业链中纵向上下游技术环节间和横向多种技术之间优势互补,提高技术供需效率;最终,AI基础技术、AI基础设施、AI设备和AI产品将产业关联形态从线性的链条式向立体的网络式转变,形成“智能+” 产业技术体系的协同效应和融合效应,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维度

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服务质量最终取决于情报服务的内容。针对不同企业和产业的需求,需要把握现代产业体系中技术所处的阶段与领域、发展所处的区域与层级两大维度。不仅仅使情报服务主体的供给更加精准有效,更提高了服务对象间的竞争联合。

1阶段与领域

通过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了解产业所处的竞争阶段,掌握企业参与智能化技术竞争的领域:一是实现技术跟踪型阶段的部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技术并跑型阶段的联合攻关与合作开发、技术引领型阶段的独立自主开发,努力实现产业体系中关键核心技术的安全自主可控;二是在开放创新条件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领域进行技术创新,逐渐带动价值链的提升。

2层级与区域

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服务需求面向不同的层级和区域:一方面,国家、省级、地市各级情报服务机构给产业链提供的情报层面不同,需要进行多源多层次情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与传递;另一方面,覆盖不同区域的企业情报部门和情报服务机构,能够更有效的聚焦区域内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服务主体层级和服务对象区域的划分,掌握服务对象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使得产业技术创新的竞争联合能够更有效的统筹集成,实现创新体系效能的最大化。

三、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构建

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利益协调和技术竞争情报的竞争联合机制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构建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技术一体化、产业创新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需要构建不同的情报服务模式。

1.面向基础技术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基础技术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竞争情报服务内容的供给,包括AI信息基础技术、智能化设备基础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基础技术,提升产业体系的基础“智能+”能力。基于此,其服务主体重点是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ICT研发领军企业,服务对象则是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型企业、高端零部件生产企业等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中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服务流程从院校机构关键核心技术理论突破,到科研机构工程技术探索,最终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实现零部件自主可控生产。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环境下要注重形成信息智能技术的标准统一和智能化设备的接口统一;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产业所述不同的阶段和领域,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根据AI综合决策,及时准确的判定产业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提醒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技术预研、试制,提升产业体系关键共性技术基础的高级化。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基础技术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1  面向基础技术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2.面向产业创新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产业创新一体化包含产业链创新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创新一体化,既讲究分工联动,也强调竞争合作,其情报服务内容的重点在于核心技术在不同产业及产业链中的转化应用。因此,情报服务的流程,从产业链上游ICT研发领军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情报机构等情报服务主体提供基础技术可用情报,到产业链中游的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初创企业等情报服务对象实现技术转化与技术应用价值,最后到产业链下游各类现代服务产业、实体等情报服务对象依托技术升级实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优势。由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产业集群外部企业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过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更需要依托AI技术分析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实现共性基础技术的最大化推广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利用,最终推动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产业创新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2  面向产业创新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3.面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站在区域经济和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视角上,包括区域产业竞争情报和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为构筑我国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竞争力和控制力,区域产业竞争情报分为国家、省市联盟地区两个层级。为此,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内容应该包含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状况,以提升区域产业 协同高效发展为重点,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情报服务主体是国家级情报机构和科研机构、第三方咨询机构、产业链上游企业联盟等高级别主体,通过AI技术搭建我国产业提升所需的科技资源智能服务网络,包括科研机构、科学数据、科技金融、科研设备、智能基础设施等科技资源,以及共享、交易、创业等产业平台。其情报对象则是省市联盟地区内的核心产业集群、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一方面,实现区域间智能基础设施、共性基础技术和产业创新技术的应用协同;更重要的是,统筹集成国家规划、省级指导、地市因地制宜的情报服务流程和技术分工联动的协同层级,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如图3所示。

图3 面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3 面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式更加依赖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设备、智能产品、智能终端等“智能+”环境,依托AI技术构建的情报收集与智能决策平台,及时准确地获取不同需求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其服务流程也更加显现出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征,以更好地适应产业体系中各层次主体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四、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效能提升实施路径

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转化推广。因此,要加强智能化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强化协同发展水平,提升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效能。

1.基础技术保障

高端装备、工业支撑软件、智能化基础设施、科创中心、智能领域标准、专业人才建设是“智能+”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技术保障。借助AI技术对产业基础过程数据、知识管理平台等资源进行智能分析和逻辑推理,把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其次,向基础保障机构和专家进行反馈,分析产业发展变化的内外部因素,既不断优化AI推理模型,又不断地掌握产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最后,根据国内技术基础保障能力,形成智能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而领军企业可以根据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形成高于国际、国家的企业技术标准,提升技术竞争力。                                          

2.技术机构服务

服务机构包括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服务平台和相关金融机构。依托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建立相应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特定领域技术服务平台、相关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企业、产业、政策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根据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智能分析服务的结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高端零部件、智能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生产等方面的产融合作,为技术转化试点提供资金保障。

3.技术转化试点

由于产业技术竞争情报AI服务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据AI判读结果,鼓励建立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示范区等“智能+”产业技术转化试点。根据企业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跟踪、并跑或引领相关“智能+”试点项目和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结果应提供一定的容错机制,使得技术转化试点路径和结果不会过度偏离产业真实的发展方向,并积极提供技术试点反馈和改进措施。

4.资源整合协同

人工智能环境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效能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情报资源整合机制的建设:一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及时跟踪把握国内外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应用区域;二是系统性、精准性的分析挖掘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并形成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国家和省级的重大技术和重大项目常态化、网络化跟踪和监管机制。

五、结束语

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不仅仅使用的是AI分析技术和方法,更涵盖了智能化平台、智能化设备、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面向整个“智能+”产业体系。

本文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着手,深入分析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服务需求和需要把握的两大维度,并以此构建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最后提出了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效能提升的实施路径。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针对具体的产业领域,在本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多层次的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模式和效能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3-05)[2025-06-30].http://www.gov.cn/premier/2019-03/16/content_5374314.htm.

[2]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EB/OL]. (2024-11-02)[2024-11-02].https://gov.sohu.com/a/822776993_121778725.

[3]胥彦玲,邓明荣,肖雯,等.未来产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24,43(6):200-207+199.

[4]郑磊,侯铖铖.信息传递、价值适配与降本协调: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供需鸿沟研[J].电子政务,2024(10):32-40.

[5]晁蓉,王燕平,龙敏.面向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竞争情报融合供给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与情报,2020(4):131-139.

[6]APRIL K,BESSA J.A critique of the strategic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cess within a

global energy multinational[J].Problems and Perspective in Manegement,2006,4(2):86-99.

[7]李琪,叶继元.面向美国出口管制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25,44(1):81-87.

[8][1]李佳轩,袁勤俭,储节旺,等.从“感知”到“追赶”:情景-应对双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研究[J/OL].现代情报,1-18[2025-06-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82.G3.20250310.1122.002.html.

[9]李广建,潘佳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情报工作的历程与当前思考[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4,14(2):4-20.

[10]苏敏,陈佳馨,夏杰长.DeepSeek等通用人工智能涌现中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J].人文杂志,2025(3):35-45.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面向智能制造产业一体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以长三角为例”(项目编号:20YJC79012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AI赋能机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ZDA056)的阶段性成果

栏目设置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