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创新 应用 影响 企业 商业银行 影响因素 国有企业 电子商务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沿边陆海型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制度创新的研究

2024-04-10 16:54 来源:未知 发布:xdsy 阅读:

——以广西自贸区为例

陈秀莲  马婷婷  李春瑶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课题:本文系国家自科基金地区项目“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效应研究——要素“三维”流动的视角”(编号:72263002);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面向东盟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与投资研究:效应、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编号:20BGJ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广西自贸试验区具有与东盟接壤、陆海兼具的特征,在制度创新方面应探索具有特色的措施。在分析了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现状基础上,剖析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和投资制度现存的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顶层设计方面提出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改革进程,聚焦广西自贸区特色、加深与东盟间的交流合作等,从具体实践上提出全面深化与推动形成的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RCEP的契机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面向东盟和兼具陆海发展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制度创新建议。

关键词: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制度创新

2013年设立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沿海沿江沿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其中,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区)作为第五批次(2019年)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沿边沿海的优势,是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担负着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①的建设任务。自设立4年来,广西自贸区取得了一些制度创新成果,但仍面临着制度创新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广西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面向东盟的具有广西地区特色的制度创新机制,可以丰富关于沿边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也对广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张咏华(2015)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可以降低企业市场准入的制度交易成本,也可以通过促进贸易便利化、通过事中事后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良好的市场绩效及降低企业的运营制度成本。部分学者如吕洪燕等(2020)实证了制度创新的经济效应,探讨不足方面学者们认为虽然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制度创新,但目前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还存在很多障碍(郑展鹏等,2019),戴翔等(2022)等针对自贸区实施制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广西自贸区总体营商环境的改善策略研究(李青文,2022;邓元媛等,2020)等;二是指出广西自贸区的具体制度(如金融、法治、财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黄芳蕊,2021;丁浩芮(2022)等;三是将广西自贸区与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结合起来探讨发展路径、制度创新(李世泽等,2020;苏建健等,2021;韦金洪等,2022)。

总体上看,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关于广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在对广西自贸区的制度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广西自贸区面向东盟和海陆结合的特色提出制度创新建议。

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与投资制度概况

广西自贸区成立四周年以来,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取得多项制度创新的建设成果。

1.贸易便利化制度

广西自贸区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举措,有效地提升了贸易通关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广西自贸区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举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代表的促进物流通关便利化的改革;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北部湾港跨境贸易物流一体化改革(智慧湾项目),该项目围绕“优流程、减环节、减单证”,建设了舱单理货协同、引航拖轮、查验放行、查验补贴申请、卡口放行、设备交接单与换单等7个无纸化协同系统,以及金融服务、出口退税2个模块。二是结合RCEP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通特色贸易物流线路,例如印度—钦州—贵阳”“阿联酋—钦州—兰州”“RCEP—北部湾港河南等特色外贸线路,并试点实施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三是探索优化物流运输模式:广西自贸区持续优化一箱到底”“一口价一企一策等运输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四是创新边境贸易发展模式:广西自贸区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手机APP申报”“委托申报”“直通式通关等措施,互市通关时间缩短了75%以上。

2.投资自由化制度

广西自贸区在投资制度方面积极承接先进自贸区的经验,并探索创新投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累计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57家;20227月为止,广西自贸区入驻企业总数达7.6万家,约为设立前的20倍。

广西自贸区积极落实先进自贸试验区已有实践成果,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先建后验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广西自贸区进一步探索并创新广西特色投资制度,例如探索建立面向东盟的西部省份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等,此举通过跨省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以“飞地”方式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区域共建“园中园”,从而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促进中西部企业走向东盟,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势产能集聚。又如建立广西自贸区政策变现综合服务平台等,推动自贸区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政府管理制度

在政府管理方面,广西自贸区实施了许多创新的举措,其中最突出的是采用“负面清单”式放权,将未授权或委托的事项目录以清单的形式列出。广西向自贸试验区下放162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其放权力度在同批设立的6个自贸区中处于上游水平。同时,广西自贸区在落实545证照分离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通办的目标。此外,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制度,包括证照联办审批改革、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以及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率。

4.金融制度

在金融方面,广西自贸区开展东盟跨区域使用人民币的金融改革,深化其作为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定位建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自贸区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机构和金融机构,同时为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离岸银行业务的支持。这对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这些改革,广西自贸区在金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1推动跨境金融创新改革试点被评为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东盟金融城共有352家金融机构(公司)进驻,较2018年增长16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中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项目获批复制,并向广西自贸区全域推广;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中,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获得了入选。

5.法律制度

在法治化方面,广西自贸区在同批设立的自贸区中率先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立法形式授权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使得自贸区的改革更加明晰具体。同时,广西自贸区为完善区内的司法服务,还与检察院、法院、司法部门等机构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此外,自贸区内还设立了涉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工作站等,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法治服务体系。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广西自贸区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合作,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推动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调解中心,为国际贸易纠纷调解提供了渠道。

三、广西自贸区贸易和投资制度创新的不足

    广西自贸区在同批建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中居于中间水平,说明广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排在第16,说明在全国的排名中处于靠后的位置,低于均值水平,说明广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水平与先进自贸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广西自贸区未来还需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广西自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有待优化

片区间协同合作有助于提高制度创新的效率和整体性,形成制度创新的合力,而广西自贸区各片区之间协同合作程度不高,南宁、钦州港、崇左三大片区之间的合作仅为浅层面的合作,致使片区之间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未能实现区内最优资源配置。此外,制度设计方面,自贸区制度创新涉及到多个部门实施,部门之间的横向对接与纵向沟通之间存在问题,问题未能及时反馈,导致了改革措施的不协调。同时,相关的政策设计还有待改进,税收政策繁多、缺少统一的税收信息公开平台,企业与个人获取政策信息存在一定的阻碍,导致企业和个人不能系统地获得税收政策信息。

2.制度创新的突破性有待提升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广西作为沿海沿边省(区),广西自贸区肩负着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的使命,但其在边境贸易合作机制方面缺乏突破性的创新。如虽然近期已出台《在中越合作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桂越地方合作的若干措施(2023—2025 年)》(桂发改外资〔2023102号),明确提出联合越南广宁省、高平省推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国(龙邦)越南(高平)作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试点,但毕竟面向东盟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目前尚未正式建立,这极大地影响了广西自贸区的边境贸易发展。同时,广西自贸区尚未运用好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广西自贸区制度创新不能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在贸易往来中的创新要求相匹配。在投资方面,广西自贸区还尚未建立外商信用评价体系,存在较多投资风险依然难以转移和分散等情况,限制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的沿边地理区势的发挥。金融创新方面,广西自贸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多,较多依赖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且金融市场活跃度不高。特别是在RCEP协议签署后,区域内复杂、多样性的国际环境风险的存在,会对跨境金融服务使金融机构造成严重的破坏性,然而,广西金融机制的创新未能跟上风险交织的国际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广西区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合作空间较小。

3.制度创新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协调

广西自贸区作为后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设立时间较短,且设立后遭受新冠疫情冲击,其制度创新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积累的经验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充分,导致制度创新相对碎片化。同时,广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存在缺乏全面、长期性、系统性规划的情况,试验区内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制度创新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导致制度创新碎片化。

四、推动广西自贸区贸易和投资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广西自贸区与国内其他自贸区相比,其拥有着沿海沿边、面向东盟的特色,同时又具备中国-东盟自贸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叠加政策优势,伴随着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契机、RCEP的生效实施,更自由更开放的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广西自贸区要利用并发挥好这个优势,积极探索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机制,打造具有鲜明的广西区域特色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先进自贸区。

1.进一步完善与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广西自贸区三大片区的发展,凝聚制度创新的合力。在行政管理上,建立一个信息沟通平台,从而促进各片区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沟通交流遇到的困难和堵点,通过激励政策或绩效奖金鼓励不同片区工作人员献言献智,共同解决自贸区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在产业合作上,明确片区间投资和产业分工合作的目标,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三大片区在加强产业合作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优先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探索一个片区结合N个特色贸易城的“1+N”发展模式,并重点培育有潜力的广西企业,再进一步引进东盟地区排名前列甚至世界500强企业,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从而促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此外,要统筹协调好片区与所在城区的关系,加强交流和联系,明确各自发展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2.全面深化与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

广西自贸区建设至今取得了许多具有制度创新的成果,但仍要切实加强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建设,以创造具有突破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对贸易、投资、政府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在布局方面深化和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如形成片区之间联动、推动自贸区之间各片区的统筹布局和合作,在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口岸建设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等,学习其他省的自贸区的经验、复制和推广本地经验,从而发挥广西自贸区的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此外,优化政策设计,推动形成系统性的制度体系,发掘深层次的、制度层面结构性的或者规则性的集成式创新。同时,广西自贸区上级部门应从全局出发,对制度创新制定系统完备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细则,以确保制度创新的深度和连贯性。统筹谋划在金融、贸易、投资、法律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和措施,避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的制度创新而忽视整体平衡。

3.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RCEP的契机,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

切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创新模式,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陆路、海路连接的优势,加快推动北部湾港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工程建设,完善北部湾港口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海铁联运水平,加快推动北部湾港口硬件设施条件进入全国沿海港口设施条件排名前列积极,推动“陆海空铁”多式联运。同时,引入较为先进成熟的现代信息应用技术和管理理念与经验,完善港口信息化建设。此外,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边境贸易合作机制创新,搭建创新的边境贸易服务平台。利用广西自贸区本身的政策、广西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及矿产业、人力资源和环境优势等不断探索创新边境贸易发展模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不断优化展区结构、参展展品结构、提高场馆的规模与规格等,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中的关键意见领袖(KOL)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开宣传,以此扩大其影响效应,吸引外资企业,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会效应,建设进口商品贸易中心。

4.抓住RCEP机遇,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广西自贸区要在RCEP协议的基础上,建立适度竞争、灵活度高、覆盖面广的金融体系,促进经贸合作。按照机制灵活、管理规范、效率高的原则,对政策及金融监管内部进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创新水平,探索贸易方面的创新发展,把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最佳案例拓展到更多的RCEP东盟成员国,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多类型金融机构入驻,将高质量的东盟外资金融机构引进中国-东盟金融城中,促进自贸区金融聚集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健全相应的国际金融风险管控制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由于金融开放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压力。在引进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到广西自贸区内开设分支机构的同时,要相应地构建起和国际金融机构相同或相似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和合理风险预警机制。

5.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高投资自由化平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首先要对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广西应主动向国际高标准负面清单,特别是RCEP的要求看齐,努力消除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外资准入投资障碍,并对投资准入标准进行清晰有效的规定,让投资者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要立足广西自身发展特点、农产品与矿产品等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等,建立并完善一个广西本地的覆盖外商投资全流程的国际投资单一窗口,通过单一窗口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平台,改变外商投资多头管理的局面,并进一步改进和简化审批流程,并运用大数据或云数据进行高效地处理,从而缩短审批时间,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其次,对外商投资提供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税收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此外,还应注重对企业投资利益的保障,并在做好对外商投资的监管的同时,给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灵活度和自由度。

6.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一流营商与创新环境

首先,对政府服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通过相关平台如广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商务厅网站、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网站、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对制度予以公示,对办理事务的流程、受理部门和所需文件进行公示,并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如对相关文件进行分类设计,让人民群众能清晰明了地获取信息,同时推进广西自贸区实行一口申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节约企业的时间及资金成本。其次,应更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自治区级行政事权,上层政府管理机构要向基层机构适当放权,使得自贸区中低风险的业务能够得到迅速的审批,以此提高自贸区政府的行政效能。同时引入权力清单,以清单治理的形式替代模糊治理,使得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能得到提升。然后,广西税务部门应大力推进税收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实现“业务智能办、疑难智能答、优惠智能享”,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与政府办事效率。由广西商务厅不定期组织企业开展政策的学习及答疑会,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及把握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同时了解企业对相关政府部门工作问题的反馈,并做好相应地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最后,鼓励试错,营造创新的环境。政府具有营造创新环境的职能,对于相关专业人员,广西政府可建立激励机制,让参与建设试验区制度创新并获得成果的专业人员获得相应的奖励,形成正反馈机制。

 

注释:

①周剑峰,任仕美.广西自贸试验区晒出三年发展成绩单[J].当代广西,2022(17):23

②资料来源: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参考文献:

[1]李青文.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的双重视角[J].中国商论,2022(11):1-3.

[2]邓元媛,向金凤.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广西营商环境优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7):163-164.

[3]韦金洪,张中秋,玉慧.RCEP机遇下广西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2,406(11):34-40.

[4]黄芳蕊.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协同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1(9):57-65.

[5]丁浩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制问题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65-71.

[6]苏建健,杨柳艳.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提动因与驱动条件[J].法制与经济,2021,29(1):96-103. 

[7]李世泽,马仕生,张卫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12):47-53.

[8]戴翔,曾令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方向与实践路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3):51-58.

[9]张咏华.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实践与理论基础——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7,34(10):8-11.

[10]吕洪燕,孙喜峰,齐秀辉.制度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证据[J].软科学,2020,34(10):76-83.  

[11]郑展鹏,曹玉平,刘志彪.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认识误区及现实困境[J].经济体制改革,2019,219(6):53-59.  

[12]方初.我国自由贸易实验区政策制度体系创新策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1,319(6):114-118.

[13]王琳森,何雨晨,张杨.对外开放视角下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建设研究[J].现代商业,2022,643(18):124-126.

[14]周剑峰,任仕美.广西自贸试验区晒出三年发展成绩单[J].当代广西,2022(17):2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